APP下载

铁路专用线经营模式的思考

2017-06-28王晓东上海铁路局货运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专用线运输铁路

王晓东 上海铁路局货运处

铁路专用线经营模式的思考

王晓东 上海铁路局货运处

通过对铁路专用线企业现有经营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物流企业的特点,以发展铁路专用线货物运输方式、盘活铁路专用线物流资源为目的,提出优化铁路专用线企业经营模式的有关建议。

铁路专用线;经营模式;现代物流;对策

铁路专用线是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接轨的岔线,主要为产权单位运输服务。其货物运输具有针对性强,运输品类相对单一,运输量大等特点,在铁路货物运输业务中占有绝对比重。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煤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需求量减少,导致铁路专用线企业运量逐年下滑,以上海铁路局为例,2014年铁路专用线发到量为3.5亿t,2015年铁路专用线发到量为3.2亿t,2016铁路专用线发到量已不足3亿t,运量下滑严重,铁路专用线企业发展瓶颈明显。

1 现有铁路专用线经营模式

目前铁路专用线有3种经营模式。第1种是自营模式,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设备维护管理、装卸车组织等均由铁路专用线企业自行负责,铁路专用线企业需要组建运输生产、设备维护管理等体系,这种模式一般存在于大型企业的铁路专用线,如上海局管内的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专用铁路。其优点是铁路专用线企业有较多的自主权,缺点是运输管理专业性不强,无法达到铁路运输企业管理水平,也分散了铁路专用线企业的精力,无法解决其运输生产严重依赖铁路运输企业的问题;第2种是部分委托模式,铁路专用线企业将设备维护管理、装卸车组织等生产环节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委托铁路运输企业。该种模式可以释放铁路专用线企业在部分运输生产环节上的能力,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铁路专用线采用该种模式,缺点是需要与铁路运输企业进行严格的权责划分,设施设备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第3种是铁路专用线企业将运输生产、设施设备维护管理、装卸车组织等所有运输生产环节全部委托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称为全委托模式,该种模式也是当下中国铁路总公司大力推行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铁路专用线企业能力得到大幅释放,专注于日常生产管理,运输模块全部由铁路运输企业负责,管理专业性强,运输安全有保障。无论哪种模式,共同点是只为铁路专用线自身运输服务,未开展其他社会物流服务。

2 铁路专用线运营面临的主要困难

2.1 运输专业性强,产品相对单一

铁路专用线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运输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的产品或原材料,相关的运输设备具有与产品相适应的特性,如以运输煤炭、矿粉等散堆装货物的铁路专用线很难开展其他品类货物运输业务,专业性强是其显著特点。铁路专用线规模化、集成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完成的仅仅是货物的运输、仓储内容。此外,虽然铁路具有遍布全国的网点,铁路专用线作为其运输部分的有效延伸,受铁路专用线企业自身和铁路运输制度的制约,未能形成以铁路专用线运输为辅助的格局,特别是以大中型企业铁路专用线为中心进行现代物流服务的方式。铁路车站与其衔接的铁路专用线资源整合较差,缺乏整体统筹考虑,没有达到资源的合理和优化利用。

2.2 设备能力不足,线路利用率不高

由于大多数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在其企业中处于辅助地位,随着近年来企业效益有所下滑,铁路专用线企业对基础设施设备投入重视不足,投入资金较少,导致铁路专用线内设备条件较差,突出表现在线路、货位、站台、场地等基础设施老化失修,装载机、起重机、叉车等装卸设备配备不足,不能及时维修更新,缺乏良好的通讯、照明设备及明显的货位标识。专用线生产规模有萎缩趋势,很多线路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不高。

2.3 管理落后,人员不足

铁路专用线管理环节众多,涉及自身设施设备、运输、人员的管理,同时需要与铁路运输企业、地方政府进行协调,需要设置专业的机构或部门来从事管理工作。铁路专用线管理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内部职责界定不明晰,从事人员较少,部分铁路专用线未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货物运输组织及管理,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问题更加突出,各管理机构、生产车间从事铁路货物运输管理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的培训。铁路专用线内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还处于“人盯人、人盯车”的状态,有的铁路专用线虽然具有运输信息系统,但技术相对落后,与铁路运输企业、其他社会企业未能进行有效信息接驳,处于封闭状态。

2.4 投入与产出倒挂,效益不佳

铁路专用线的投入成本相对较大,主要表现在修建成本巨大,动辄数亿元的修建费用在企业成本支出中占很大比重。同时,由于铁路专用线企业没有专业的铁路线路及其附属设备的维修保养资质,无法进行日常的维护,委托其他企业进行维修保养,成本支出较大。铁路专用线成本还包含运输费用、人员投入等。在成本投入大,运营困难的情况下,铁路专用线运量又逐步萎缩,其货物运输量已低于设计盈亏运量平衡点,投入与产出严重倒挂,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效益的不断变化,部分中小企业铁路专用线已濒临破产,有的已基本无运量,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已经关停专用线业务。以上海铁路局管内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地区为例,其铁路专用线数量从2012年的613条减少为目前的580条,剩余的铁路专用线中,有20%左右处于完全停用状态。

3 铁路专用线发展的建议

铁路专用线企业,由于受设备和能力的限制,社会化经营管理水平较差,实现的仅仅是简单的货物运输过程,是一种不健全的经营管理模式。铁路专用线社会化发展,作为物流运输平台,纳入国家铁路货运企业管理体系,通过彼此间的优势互补,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拓展铁路专用线业务员经营范围,完善铁路专用线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设施,吸纳社会资本,开展联合经营,使铁路专用线向市场化、高效化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3.1 物流资源平台化发展

近年来,由于前述原因,铁路专用线运量呈现下降趋势,很多规模较小的铁路专用线停用,这类铁路专用线规模不大,货运需求量一般,但运输、仓储等设施设备齐全,处于闲置状态,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小型企业铁路专用线在确保实现自身运输需求的基本功能后,可将闲置的资源社会化开发,为社会企业提供铁路货物运输、仓储服务,后续根据发展情况适当对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更新,铁路专用线性质往铁路“分货场”方向发展。

中大型企业铁路专用线是铁路网的有效补充,与铁路货场修建在车站不同,此类铁路专用线一般修建在矿区、港区、物流园等厂矿企业集中的地方,具备良好的装卸、仓储条件,具有短驳距离短,服务灵活等优势。铁路专用线企业应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与铁路干线及公路网相连的有利条件,根据自身实际和规模建立以铁路专用线为载体的多功能经营性货场。同时铁路专用线企业按照平台化经营的方式对货场设施进行改造,根据实际将固有单一的品类的配套设备进行改造、补充,使其适应自身货物运输需求的同时,辐射周边企业,构建社会公共运输平台,开展经营性物流活动,服务社会,提升企业自身效益,增加铁路运量。

3.2 拓展专用线服务内容

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铁路专用线企业补充其运输能力,为社会企业提供单一运输服务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物流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在条件合适的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区域经济发达,对运输、仓储、配送需求量很大,铁路专用线除了满足客户的运输需求,可以开展多种经营服务。例如部分社会企业因仓储能力有限,对到达铁路专用线的货物需要根据生产情况进行提货或者在铁路专用线内进行初步加工,铁路专用线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上述服务。为了吸引更多社会企业,铁路专用线企业应研究物流各环节资源整合、配置问题,以铁路货物运输为基础,补充物流其他环节能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拓展铁路专用线物流平台的服务内容,使之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要求(见图1),提升其竞争力。

3.3 提升铁路专用线管理水平

首先应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发展铁路专用线平台化经营模式,对铁路专用线自身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铁路专用线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规模发展的水平,合理设置机构或部门负责铁路专用线管理,各机构或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划分清晰,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吸纳专业管理人才。其次是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信息交互和共享,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专用线物流平台的服务水平。尤其是铁路专用线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相关信息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共享,掌握运输全过程信息。管理现代化的另外一个支撑点是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上述吸纳专业管理人才,加强日常的教育培训必不可少,这也是目前专用线企业不够重视的方面。

图1 拓展铁路专用线服务内容示意图

3.4 开展联合经营

铁路专用线是国家铁路网的延伸,其运输业务严重依赖国家铁路,铁路专用线企业要想取得自身的长足和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铁路运输企业的支持。铁路专用线平台化发展需要与铁路运输企业进良好的合作。国家铁路改革后,铁路变成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是所有社会企业的发展核心,与铁路专用线企业合作共赢,提高货物运量,增加运输收入也是铁路运输企业当下追求的目标。笔者了解到,中国铁路总公司近期对铁路专用线闲置资源进行多次调查,有意利用其闲置资源开展货物运输及其他经营业务,减少货运基础建设的投入,铁路专用线闲置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铁路专用线企业也可以减少成本支出。相比较前述三种经营模式,联合经营模式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解决铁路专用线企业运输生产受铁路运输能力制约的问题。开展联合经营后,铁路运输企业从运输组织、政策倾斜等方面给予支持,双方实现共赢。铁路专用线企业可以与铁路运输企业甚至其他社会企业共同成立联合经营公司,投入资金,开展铁路专用线物流经营服务,将铁路专用线货场作为国家铁路货场的有效补充,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1]樊志强.林颖洁.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铁道运营技术.2007,3:14-15.

[2]于承尧.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J].上海铁道科技.2011,3:25-26.

[3]刘东波.铁路专用线共用与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责任编辑:万宝安

来稿日期:2017-02-28

猜你喜欢

专用线运输铁路
云南安宁:国家级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今日正式通车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国内第一条石材铁路专用线获准立项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于PPP项目尽职调查浅谈——以某矿产品运输专用线PPP项目为例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