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2017-06-28李云平
李云平
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作者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4个童话动物形象:燕子、小鱼、蚂蚁、小白兔。课文通过小白兔和小鱼、小燕子、小蚂蚁的对话,让读者了解到在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明白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如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着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等。课文配了四幅插图,插图知识性强,趣味性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雨前小鱼、燕子和蚂蚁的活动特点。由于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学生通过读课文能知道的是: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预示即将下雨。让学生理解这三种现象的缘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特别是学生对要下雨了的自然现象曾经经历过,但他们可能从未把这些自然现象与下雨前的征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现象与天气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开拓性理解。本课可采用“总——分一总”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然后把课文分成五部分讲解,重点讲解小白兔与燕子、小鱼、蚂蚁对话这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内容采用同一方式教学,使学生易于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并通过推荐小老师讲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授之以渔”。最后,以谚语的形式总结下雨前的预兆,通俗易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三点:一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内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是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三是抓朗读训练以读促悟,引导学生把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对话的句子朗读到位、训练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雷声导入。(播放录音)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雷声)雷声在告诉你一个什么秘密?
2.揭示课题。(出示图片)是啊,下雨之前,天空会出现乌云、会电闪雷鸣。那么,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要下雨了》。(板书“下雨了”,再板书“要”,指导书写,让学生齐读课题,区分“下雨了”和“要下雨了”)。其实,下雨前大自然会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3.思考问题。下雨前会出现些什么现象呢?小动物们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要”字,对雨前和雨中进行区分,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2.再读课文,找出小动物。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交流汇报。小白兔上山割草都遇到了谁?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三、边读边说,理解品悟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①指名读第一段。这时小白兔有什么感觉?(出示“闷”字)强调读音(多音字)。一颗心成天被关在门里,孤零零一个人,能不闷吗?当我们感觉有些喘不上气来时,就会觉得闷。②小白兔为什么会感觉到闷?小白兔此时知道要下雨了吗?那有谁会告诉他呢?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词“闷”来揭示要下雨了。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多音字“闷”,将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
2.指导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回答问题。①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板书:小燕子)②他们分别说了些什么?③通过他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2)小组讨论。①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板书:飞得很低)②燕子低飞时在做什么?虫子为什么飞得低?(板书:燕子低飞忙捉虫)③“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会很潮湿呢?(3)分角色朗读,集体评议。(4)说话训练。课文中燕子边飞边说,这里指燕子同时做几个动作?你有同时做两个动作的时候吗?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设计意图:通过逐层深入的提问,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讓学生应用“一边……一边……”说一句完整的话,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指导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回答问题。小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他是怎么想的?小白兔相信了吗?(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白兔半信半疑,要读出这句话疑问的语气。)接下来小白兔又遇到了谁呢?
(2)默读第四、五自然段。①这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参照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问题步骤来学习?请同学来当一回老师,组织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汇报。(说一说小鱼游到水面上的原因)
(4)教师归纳:平时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小鱼就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时,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5)情境体验。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小鱼,潜游在水下,感到水里很闷(稍稍屏住呼吸),然后伸直身子,张口“透透气”。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雨前天气闷这一现象的感受。
(6)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亲身感受来理解“闷”,同时体验小鱼游到水面的感受。
4.指导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回答问题。①小白兔是否相信要下雨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为什么?②小白兔又遇到了谁?小白兔可能对蚂蚁说些什么呢?
(3)画出蚂蚁说的话,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指导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齐读第七、八自然段。①是否真的下雨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燕子、小鱼、蚂蚁说得非常正确。以后你如果观察到这些现象,那就说明风雨雷电要来到了。)(2)下雨时能听到什么声音?请大家来听一听。(播放雷雨录音。)(3)你还知道自然界中的哪些声音?能学一学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声音,拓展知识,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了解更多的拟声词。
四、拓展练习。总结课文
1.拓展训练。
①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妈妈正忙着洗衣服呢!
②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
姐姐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总结课文。学习了课文,你知道要下雨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与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