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之旅,科技嘉年华

2017-06-28/魏

华东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技节青花瓷恐龙

文 /魏 路 李 伟

创新之旅,科技嘉年华

文 /魏 路 李 伟

5月20日九时许,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分会场暨上海科技节在上海科技馆正式启动,本届科技节主题为“万众创新——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等人共同出席2017年上海科技节开幕式。

启动仪式上,设在北京的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会场与上海分会场连线互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上海分会场介绍了全国科技活动周情况。随着上海科技节会旗缓缓升起,全场奏响科技节主题歌,上海科技节正式启动。据悉,上海科技节创办于1991年,是上海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全民科技活动,从本届开始将由原先的两年一届转变为一年一届,以此来加速与助力上海科创之城的建设。

本届科技节的亮点除了科学大咖们带来“科学红毯秀”之外,还为各位参展观众带来了新潮的MR音乐会、科学之夜狂欢派对;上海全市近300家科普教育基地免费或优惠向公众开放;“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如何复活一只恐龙”展也精彩亮相……

红毯秀:星光熠熠,众多大咖齐登场

谁说走红毯只是电影明星的“专利”?科学红毯上的“国宝”们纷纷走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自信与精气神。19名走上红毯的科技大咖中,有我国两院院士、C919项目团队精英、世界500强在沪研发机构负责人,如左焕琛、薛永祺、郁文贤、柴洪峰、韩克岑、Annette Klinkert、Helmut Winterling等人……他们年龄不同、国籍相异,且来自各行各业。

当然,不只是科学家,未来科技之星也有玩转红毯的权利。上海本土人气科普电视节目《少年爱迪生》优秀选手孟子鸣、魏泽源、王潘也追随着院士专家们的脚步走上了本次红毯。其中,年仅12岁的孟子鸣是本次红毯秀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嘉宾。都说“人小鬼大”,在他身上还真体现了出来——在与世界顶尖少年发明家们的竞争中力拔头筹,斩获《少年爱迪生》第四季的年度总冠军,也成为《少年爱迪生》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冠军。作为圆满完成“神舟六号”和“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压轴出场”,他用丈量过外太空的脚步给红毯秀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高潮。

千余朵“科技之花”开满全市

2017年上海科技节,一大批大科学装置、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讲座、实验室参观等主题活动,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核心任务便是为我国卫星研制载荷。就平日而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大门紧闭,直到科技节期间在科研人员带领下,提前预约参观的小小科技迷们才能身着白大褂、头戴工作帽,走入这个颇为神秘的实验室大楼。

走进实验室,满眼都是“高大上”的设备,门上还贴着“小心激光”字样。“这套设备是用来做红外探测材料的。有了这种材料,我们才能制造出红外探测器,把它安装在气象卫星上,就能拍出卫星云图。”上海市科学导师、技术物理所副研究员王建禄告诉孩子们。他介绍道,高品质薄膜材料对红外线的感应灵敏度极高,用它制造的红外探测器进入太空后,能敏锐感知地球大气、洋流等变化情况,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王建禄没有演示紫外激光器。“平时我们用这台仪器的时候,要戴防紫外线眼镜,能阻挡99.999999%的紫外线,小数点后面6个9。”

就这样,在短暂且精彩的参观过程中,中小学生对红外物理前沿科技有了感性认识。随后,他们来到底楼大堂,聆听了“科学微课堂”。了解了什么是可见光,什么是红外线等物理知识。“可见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0.4至0.75微米之间,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电磁波谱中,红外线排在红光之外,波长在0.75至100微米之间,所以称为‘红外线’。”通过演示一台短波红外相机,孩子们看到了自己和周围人和物发出的红外线,有的部位颜色深、有的部位颜色浅……

据悉,在上海科技节期间,上海市民可就论坛、赛事、科艺、青少年、视听、区级等10大板块在自我兴趣匹配后自行前往观看,共计1000余项活动。同时,本市除原有的200余家科普教育基地对公众免费开放外,还有近50家科普教育基地有票价优惠打折活动。而全市16个区、各街道镇、各社区,也都会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特色的主题性活动,包括各类科普讲座、DIY动手制作、参观体验、科普展演展映、科技专家与科普志愿者进社区等。

“一带一路”“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

作为2017年上海科技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青花瓷展)在上海科技馆面向广大观众展出。

“一带一路”青花瓷展由上海市科委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政府共同举办,也是本届2017上海科技节的重点及亮点活动。展览以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为主题,聚焦青花瓷诞生、成长、繁荣与复兴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尤其是通过对青花瓷伊斯兰元素、外销足迹与技术传播等亮点的解读,彰显了青花瓷深远的文化辐射力,再现了昔日陶瓷之路的辉煌。

三地馆藏50余件奉献视觉盛宴

“一带一路”青花瓷展以全景解读为理念,从上海博物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馆藏中遴选了50余件自唐代至民国时期能够反映青花瓷技术、文化、艺术特征的代表文物。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扬州唐罗城遗址出土的白釉蓝黄彩器、白釉蓝彩器、青花瓷器等共计9件展品,清晰地描绘了唐青花由陶至瓷、由釉上彩至釉下彩的诞生与创新之路。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提供了青花云龙纹盖罐、青花扁壶、青花海水矾红龙纹碗、青花阿拉伯文盖盒等25件(套)元明时期的文物,反映了该时期青花瓷制作工艺的发展及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

上海博物馆提供了17件(套)明清时期纹饰多样、内涵丰富的代表性青花瓷器。从器型上看,涵盖罐、瓶、尊、碗、盘、笔筒等主流器物,亦有双颈油醋瓶等颇有特色的器型;从装饰主题看,既有象征皇家气象的龙凤纹,亦有清新淡雅的山水、花鸟、人物主题,还有颇具中西合璧的装饰纹样。

古雅朴拙的唐青花瓷片诉说着青花源起的故事;恢弘大气的元代青花揭示了青花技艺的高峰;玲珑奇秀的明清青花彰显着鼎盛时期的风范;西亚风格的青花瓷器反映着文化交融的强烈印记;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外销青花瓷精品则昭示着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AR触屏“青花大观”展现多国馆藏珍品

此外,本次上海科技节“一带一路”青花瓷展厅里,观众还可以体验AR互动展项“青花瓷之路”,探寻青花瓷繁盛的外销之路,或者通过宽6米的魔墙“青花大观”,了解更多不同年代、不同器形的青花瓷的详细信息。

“青花瓷之路”AR互动旨在反映中国青花瓷循着古代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选取了两条丝绸之路上重要港口、贸易国、沉船和遗址等,利用AR的互动形式,带领观众探寻青花瓷外销的盛况及其背后的故事。该展项在古代丝绸之路地图上设置了6个热点,分别为中国合浦港和泉州港、埃及、越南、荷兰、土耳其。观众用自己的手机或馆方提供的设备扫描热点时,会在平面的地图上展现出立体的建筑或者动画效果,感受丝绸之路的繁盛。

而展厅进门左手边的“青花大观”魔墙展示了来自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馆藏的400余件青花瓷的照片,可同时供多人查询、展示。魔墙会根据瓷器的年代、器形等不断滚动展示各种青花瓷的图片,并自动推荐最受欢迎的图片。观众可以在全高清触控大屏上点击感兴趣的青花瓷照片,图像将变大弹出,显示更多的图文信息,例如名称、详细信息、年代、尺寸、来源等。另外,观众可以通过手写输入的方式搜索青花瓷,为喜欢的瓷器图片点赞,下载、查阅同类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众还能随时将资料下载到自己的移动设备上。

“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青少年科技创意展

“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是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倡议成立,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中小学校、政府部门、国际性公益组织、教育企业以及媒体组成的国际性公益组织,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青少年间的理解与信任。

2017年上海科技节期间,“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青少年科技创意展也在上海科技馆展出。来自香港、澳门、青岛等青少年科技创意发明作品为观众带来了科技新声。2017上海科技节开幕当天,记者采访到了来自香港、澳门的师生,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所发出的科技新声。

梁迪轩:智能听障手带的发明

梁迪轩来自香港九龙华仁书院,是一名在读中五(高二)的学生,他的发明源于生活中的故事,并且获得了2016年我是发明家年度大奖。

“有一次,我去探访外婆,按门铃,她听不到。结果我等了半个多小时,一直到外公到家开门才进去。所以我就想起了这样一个设计。”梁迪轩告诉记者。

于是,梁迪轩设计了智能手带,当有人按门铃时,智能手袋会不断震动并同时亮起绿灯,通知使用者要开门,直至使用者按下停止按钮为止。另一方面,当火警警报时,智能手带会不断震动并同时亮起红灯,通知使用者要逃生,直至使用者按下停止按钮为止。

梁迪轩告诉记者,他的这个发明的技术性比较基本,实用性和跨同性比较大。“因为我们这个手表都是用一个微型控制器来做的。所以其实除了门铃和火警装置可以提醒他们之外,还可以加入生活中的元素去提醒他们。”

而对于本次来上海参加2017上海科技节,梁迪轩也表示很兴奋:“内地的科技发展超乎我的想象,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很多东西,科技发展很迅速,印象深刻。我本身就是个创客,会做一些小发明、小东西。能够参与这样的大型活动,有机会和内地的学生一起交流,十分难得。我自己也很喜欢到祖国来发展,随后还将去北京和青岛参观和交流。”

香港天水国香岛中学STEM教育顾问伍学龄

伍学龄来自香港,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现任香港天水国香岛中学STEM教育顾问,是本次香港澳门青少年团队的领队。伍学龄表示,自己一年来都在与“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合作,积极推动香港参与“一带一路”中的事务性工作并努力推动一些科普性教育活动及青少年之间的广泛合作。

针对本次2017上海科技节,伍学龄告诉记者:“在这样一个科技周,有港澳青少年的参与,今年是第一届。是我促成的,也是刚好跟他们有一个合作。过去二十年,我都在不断推动香港跟内地不同城市进行交流。”

伍学龄介绍:“这次香港澳门共有来自6个学校的8个项目参展,涉及机位教室、学生安全、上课的环境,通过传感器作一些智能反应。一些创意创新的作品是拿过香港或者国际大奖的,还有拿到国际专利的。能够参与这么一个大型的科技活动,他们都很高兴,都穿着校服来的。这种好的经历对他们以后很有帮助。”

而说到香港澳门与内地青少年的创意作品,伍学龄认为:相比香港来说,内地学生做出来的东西的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而且他们是普通学生。

伍学龄在想未来如何将这些内地的资源拉到香港去,为香港中小学的教育提供一些帮助,推动国家高端的资源促进并提升香港澳门学生的学习能力。

恐龙真的灭绝了吗?

相信许多人从小就有“恐龙情结”——这个种族曾经几乎支配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但突然在白垩纪晚期全部消失,成为生物进化史上永恒的谜团,激起了不同的猜测和推论。然而,一些科学家从它们留下的化石发现,恐龙或许并没有全部灭绝,其中的一些“幸存者”只是改变了原始的面貌,成为我们称之为“鸟”的生物继续留在我们的身边。

适逢科技节期间,上海科技馆携手两位古生物学界的大咖科学家——周忠和与徐星,举办了一场有关“恐龙”的科普大讲坛活动,为与会者就“恐龙演化的最新发现”、“恐龙与早期鸟类之间的关系”还原了恐龙的“前世今生”。

鸟是活着的恐龙?讲座一开始,徐星教授开门见山地为大家揭开了谜底——“科学家的研究显示恐龙没有完全灭绝。”这让在座的各位惊讶不已。“我们知道,地球上约有一万种鸟,这些鸟按严格的科学层面讲是活着的恐龙。”

追溯起来,英国博物学家阿道司☒赫胥黎于1868年提出“鸟类可能跟恐龙有关系”一说。在他生活的时代,始祖鸟化石刚刚被发现没多久,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些恐龙化石。他注意到这两种化石很像,由此猜测:恐龙可能和鸟类有某种亲缘关系。

直到100年后,耶鲁大学教授Ostrom继续了赫胥黎的研究。他发现其中一些恐龙跟始祖鸟很像,尤其一种叫恐爪龙的类别。他发现它们的爪子都可以侧面移动,中间有半月型腕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后来,同样是耶鲁大学的Jacques做了系统的研究。1984年,他提出确实有一种恐龙在一万年前变成了第一种鸟,随后慢慢繁衍演化成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如果“恐龙变鸟”这个科学假说成立,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从逻辑上有5个推论:1.我们能找到越来越像鸟的一群恐龙;2.它们应该要早于鸟类出现;3.它们的体型应该越来越小;4.它们应该是长羽毛的恐龙;5.它们应该具有初步飞行能力。

电力社交、深空探测、北斗导航,还有无人驾驶清扫车……

开讲啦!未来科技又酷又炫

在2017年上海科技节新创发布会上,这些正在改变和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科技创新成果开始面向世人。主会场上海科技馆4楼圆厅座无虚席,“苹果+TED”式的演讲形式,让现场观众与新锐科技成果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周滢垭:千瓦时的社交——用互联网的力量变革能源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事业部、高能网首席能源官、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秘书长周滢垭,以“千瓦时的社交——用互联网的力量变革能源”为题,为大家描绘了未来电能、电力销售等的新趋势;讲述了一朵乌云引发的故事,如何用互联网的力量建立能源社交圈。

苏先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先礼博士讲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系统专业地为在场观众上了生动一课。从60万年前“北京人”狩猎用石头做标记,带领大家去认识、理解现代人用卫星导航如何改变生活。他透露,未来北京地区最多能看到60多颗卫星用于导航。北斗导航今后将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舒嵘:从月球到火星,中国宇宙探索的脚步不断迈向深邃太空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一亮相,立即将观众“送向太空”。火星上是有水的,中国未来将飞向木星,中国的探测器要飞向太阳系的边缘……

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使命,从月球到火星,中国宇宙探索的脚步不断迈向深邃太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舒嵘,精彩讲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那些事。

吴宪:自动驾驶清扫车

你知道上海有多少名环卫工人,环卫车一般在什么时间工作,新科技将如何为环卫工的辛劳减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研究员、同济汽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宪博士说,自动驾驶清扫车已经开始全面测试,未来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将是汽车的精彩发展趋势。

上海科技馆理事长左焕琛: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实现科创中心。

2017上海科技节说

宝山区副区长吕鸣:我们的科技节还是非常的震撼,很能代表上海的水平。接下来,宝山主要是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的产业化。在我们的南部、中部、北部地区,分别安排有科技商务区、科技创新实践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基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阳红:我觉得很开心很激动作为一名科研技术人员,以前更多时候是在实验室里或者计算机前,今天体会到万众瞩目的感觉。

英纳格特尔雅图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京翔:发明创造不是几个科学家的专利,是大众都能参与的事,我觉得科技节把这个信息带给大家了。

明日科技之星复旦大学医学院在读博士生于超:这个活动对于广大青少年,包括我自己来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给了学生一个机会,去发现自己在科学上最大的潜能。想要来参加比赛的同学们,不要被世俗的规矩所束缚,要发生活中细微的不容易被别人发现的东西,然后去研究它探究它发现它。

参观青花瓷展的陶先生:“一带一路”是我国文明传到西方的过程。尤其是唐宋元明时期,现在是全世界共享的过程。我觉得对青少年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今天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家长带着小朋友过来。以前我们很狭窄,只能从学校教室或者一些课外读物上面了解一些科学常识,现在的知识获取面很广。尤其是通过现代传媒互联网技术,对年轻这一代很有裨益,但是很多人太浮躁,要静下心来。对于科普活动可以搞各种形式,网站上也可以展开这些活动,宣传的形式多样化,让市民体验的角度多样化。

五岁的黄丝蕴的妈妈:“从小普及科技知识”是很重要的。早上我们也参加了科技节红毯活动,第一次带女儿过来参观上海科技馆,场馆的设计很新颖,很适合小朋友一起参与。希望以后这类活动多多开展,幼儿园、小学也多开展一些科普辅导课,让孩子走出教室到室外来,比如走进科技馆。

大学生志愿者胡小姐:通过做志愿者可以了解更多青花瓷的瓷器,青花瓷历史得故事,也帮助别人了解这些,自己学习到更多。科技在发展中,我们也越来越依赖科技,科技带给我们越来越方便的生活。

智慧科技闪耀闭幕式

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的东视演播剧场举行的闭幕式以“光与影” 为创意核心,借助激光、全息投影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包装,整台晚会呈现“智慧与科技”的灵感之光。

晚会分为智慧之光、科技之光、未来之光、闭幕仪式,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传递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理念。演出中光影秀《无极》震撼出场,人屏互动相得益彰。情景诗朗诵《天与海》,陈少泽、赵静两位表演艺术家倾情演绎,墨子号量子卫星和彩虹鱼深潜器的科技成就,这不仅是中国科技创新领先世界的成果,更是鼓舞大家追求科技探索极限的号角。国家科普大使,神舟十号宇航员王亚平也来到现场,在舞台上与学生们互动,用一堂生动的科技课,讲述一个科学原理、揭示一个科技成果、放飞一个科技梦想。

上海科技节已经打造成为继上海国际电影节、旅游节、艺术节之后的上海又一重大城市品牌活动。闭幕式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科技内涵,汇聚了广大市民和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已成为一个有大众广泛参与,与国际接轨并具艺术美誉度的科技展演活动。

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上海科技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干频、中央军委科技委、甘肃省科技厅有关领导以及上海科技节组委会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各区科委、科协的领导和科普部门负责人出席闭幕式。

据不完全统计,为期8天的科技嘉年华,共有1000余场活动在全市16个区开展。其中,11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有121项活动;在原有的234家免费科普教育基地基础上,另有48家科普教育基地参与了门票免费或折扣的惠民活动,并举办了267项科普教育基地特色活动。同时,还有13家园区企业对社会开放,社区创新屋活动达133项,各区和委办局活动共计802项。

未来,上海还将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自主权,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政策,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这也必将使上海科技节成为一个展示先进科技理念、科技成果和科技知识,实践科技与艺术创新的国际化平台,不断为上海这座海派之城迈向科技之城助攻。

猜你喜欢

科技节青花瓷恐龙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科技节采风——厦门实验小学
纯净的青花瓷
科技节,真好玩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青花瓷
科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