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泰州:2017将精准发力供给侧

2017-06-28李志坚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仓容托市泰州

文/李志坚/

江苏泰州:2017将精准发力供给侧

文/李志坚/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确定的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一环,合力推进改革是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2017年,江苏省泰州市粮食部门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第一工作目标,着力“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粮食力量。

一、抓好订单粮食,力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调优产品结构,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具体讲,种大宗农产品要瞄准优质专用。就泰州市而言,目前是普通粮食品种供大于求、库存高、市场价格低,而优质粮食品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供应,市场价格处于较高水平,优质品种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以泰州市姜堰区为例,该区推进的水稻优质品种常规、绿色和有机种植法取得初步成效,常规种植的优质品种市场价高于普通品种100~150元/吨,绿色品种市场价高于普通品种300~400元/吨,有机品种市场价格更高。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是有效手段。

粮食部门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要在服务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中主动作为、主动进位,将服务向前延伸到生产环节,推进订单粮食优质优价,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优,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几年的实践,泰州粮食部门创新推出“产业化”、“服务型”、“基地型”、“联盟式”粮食订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开展粮食订单,每年夏秋粮开播时与农户签订粮食订单,到粮食收获时,按照优质优价收购订单粮食,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全市粮食订单规模三年三大步,2014年33.5万亩、2015年50万亩、2016年71万亩。3年来,通过订单优质优价收购,促进农民增收7700多万元。

2017年,泰州粮食部门将加大粮食订单优质优价收购工作推进力度。在生产环节,联手种业、农资、农技部门为订单种植户提供优质种源、农技植保服务,推进良种配套和农技农机结合,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并努力提高优质品种绿色生产、有机生产的比例。在资金环节,推广“为农服务专项资金”做法,辅助购置生产资料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收购环节,对优质品种实施加价收购,鼓励农户实施优质品种的普通、绿色和有机种法,多途径增加种植收益。在销售环节,推进产业化理念,联合加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姜堰大米”、“兴化大米”、“引江河大米”、“兴化红皮小麦”、“靖江弱筋小麦”等粮食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年落实粮食订单100万亩,收购优质品种40万吨。

二、抓好粮食去库存,强化应对措施,满足农民卖粮需求

库存爆满是近两年来粮食工作的突出矛盾,“去库存”是策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2015年秋收以来,受粮食连年增产,国际国内粮价倒挂进口量增加,托市粮库存销售不畅等因素影响,泰州和全国多数地方一样,出现了粮食收购仓容严重不足的矛盾。去年1月底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夏收空仓容只有3万吨,而常年小麦政策性收购量在65万吨左右,仓容缺口超过60万吨。为此,粮食部门积极争取支持,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通过建、修、销、腾、租等措施,到6月份夏粮收购时,使收购仓容达到63万吨。夏收结束后,又及时筹措仓容45万吨,满足了泰州地区政策性粮食收购需要,全市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

目前,泰州全市可用于今年夏粮收购的空仓容仅为10万吨,仓容缺口仍然较大。粮食部门将积极采取“五项举措”备足仓容,一是抓好托市小麦出库,采取企业补贴费用的办法推进库存托市小麦出库。二是抓好在建项目,加大对今年全市国有、民营企业10万吨在建仓储项目的督查力度,确保投入夏粮收购。三是抓好储备轮出,夏粮收购前轮出库存储备小麦6万吨。四是租用社会仓容,争取4万吨民营仓容参加托市收购。五是搭建简易罩棚仓10万吨,满足夏粮收购需要,确保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执行到位,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

三、抓好深化改革,顺应粮食政策调整,补齐发展短板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而改革板块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关系,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2006年以来,由于连续实施托市收购政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对政策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市场化的经营发展能力不断弱化,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矛盾被大量的财政补贴所掩盖,被高库存带来的仓容不足矛盾所冲淡。由于企业改革步伐放慢,导致体制转换和机制完善不到位,一旦政策调整,购销企业将面临重大的生存考验,粮食系统稳定将面临重大挑战,这将成为粮食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短板”。

2017年,泰州粮食部门将充分利用政策调整过渡的黄金时期,坚定不移地推进购销企业改革,补齐短板。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念,明确改革方向,完善改革方案,适时深化改革。一季度,将购销企业改革深化列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组建工作班子,制定改革方案,方案坚持“瘦身”与“转制”兼顾,“瘦身”对企业而言,就是优化布局,抓大放小,稳定规模,减少数量;对职工而言,就是精干队伍,定员定岗,利用自然退休和经济补偿等方式对富余员工实施有效分流。“转制”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成熟时实行股份制改造。目前粮食部门已组织力量抓紧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一着不让地有序推进购销企业改革深化。

四、抓好产后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促进规模化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调顺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要实现粮食全产业链条升值,粮食产后服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粮食规模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一次性收获的粮食数量较大,由于粮食仓库、晒场建设用地的制约,导致粮食无法整晒和储存,晒粮难、卖粮难成为制约粮食规模化生产的难题。三年来,泰州粮食部门主动进位,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新建粮食烘干服务中心64个,新增粮食日烘干能力1.51万吨;通过政府引导,撬动社会投资1.85亿元,建设168个烘干中心。目前全市日烘干能力达到4.46万吨,基本建成与粮食规模生产相适应的粮食烘干服务体系。去年夏收和秋收虽然遭遇了连续阴雨,全市50%的小麦、70%的稻谷都是烘干入库,共烘干粮食160多万吨,帮助农民减损增收960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7年,泰州粮食部门一是积极推进粮食烘干服务,充分利用省、市补贴政策,科学选址,在烘干服务薄弱地区再新建10家烘干服务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已建成的粮食烘干中心作用,引导他们以优质的服务、优惠的价格为农民提供烘干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好晒粮难的问题,更好地服务粮食规模化生产。二是组织好粮食收购服务,加强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专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对接,采取预约收购、上门收购、延伸收购等方式开展粮食收购,为卖粮农民提供整晒场地、风筛设备等服务,落实休息场所、茶水等便民措施,让农民卖“放心粮”、“满意粮”,解除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粮食局)

猜你喜欢

仓容托市泰州
幸福水天堂——泰州
一种凉米仓动态仓容管理系统
红枣价格上涨行情预计难持续
泰州古韵
图片
安徽省完成30万吨最低收购价粮食跨县集并
数说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泰州举办2011中国 泰州梅兰芳艺术节
湖北又增7家油菜子托市收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