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菜谱不加味精,我是如何炖出一只好鸡的?
2017-06-28孙滢
不看菜谱不加味精,我是如何炖出一只好鸡的?
炖鸡不难,炖出好鸡难!
炖出好鸡又有所领悟,难?不难!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我是很赞成“吃做合一”的。即:不光要吃美食,还要自己动手做美食。而这一做不打紧,做着做着,竟然做出一些感悟来。比如说炖鸡这件事吧。
一开始炖鸡,我是把鸡大卸八块放进锅里的,原因是锅比较小,整只鸡有点放不开。但这样的做法就比较费事,因为现在的楼房不比农家院,不适合挥刀抡斧、叮叮当当地砍剁食材,所以把鸡大卸八块的过程,我是用一把剪子完成的,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手磨的生疼。后来偶然间想起,能不能让超市的师傅帮我把鸡剁开呢?一问,果然可以,我高兴之余,又有几分自责:之前为什么没想到呢?为什么会以为包装好的整鸡就应该直接拿走、而不能打开再加工呢?看来还是惯性思维在起作用。解决了把鸡剁开的问题,我炖鸡的工作量一下子小了不少,但没想到的是,省时省力的结果,是炖出的鸡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剁鸡时师傅的刀法有点杂乱,产生的碎骨头较多;二是肉块剁的太小之后,炖出来就有些发“柴”。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想着想着,我眼前浮现出一口冒着热气的锅,而一只整鸡白白胖胖地“趴”在里面……我一下子明白了,还是应该整只鸡炖,只要将鸡脖子、鸡屁股剁掉,再将鸡小腿剁下,放在锅里估计就没问题。方案有了,赶紧实施,而实施的结果,恰如我眼前浮现出的一般。于是我不禁感叹,都说画画要“胸有成竹”,看来要炖出好鸡,也要“眼前有鸡”啊。“眼前有鸡”,其实是制作之前的一种凝神想象:按这种方法,做出来会是什么样子?我觉得,不论做什么事情,这一点都很重要,有了这种想象,做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太差。举个相反的例子,只要你看看有些公交车上座椅前伸不开腿的空间,就会知道,有这种想象是多么重要了。
炖出一只好鸡要做的,当然不只上面所说,还有:
一、如何减少步骤、提高效率?一开始,我炖鸡的步骤是比较繁琐的,将鸡洗干净之后冷水煮开,这时汤里便有很多沫子,撇去之后,发现汤色仍然浑浊,于是便将汤整体倒掉,再将锅洗净,重新烧开一锅水将鸡块加入。后来就想,能不能将鸡多泡一些时间,把血水都泡出来再炖,也许这样汤就不再浑浊,也就不用换汤洗锅了呢?一试,果然如我所愿,少做了很多无用功。
二、炖鸡时都加些什么?一般来说,我炖菜时,常常喜欢加些花椒、大料、蒜瓣什么的,但炖鸡时,我却只用了葱、姜,其他调料一概未用。为什么呢?这也是我凝神一想,认为重味的调料,似乎会冲淡鸡汤的鲜味,所以不放;不光这些不放,连酱油也不放。
其他的,如大火、中火、小火各煮多长时间,也是进行了很多次的尝试,最终,才使得炖鸡这件事趋于完善。
我认为,炖鸡虽是件小事,但却完整地展现了一个制造产品的过程,它是由凝神想象(应该是什么样呢?)开始,不断追问、调整、试错的过程,既要考虑质量,也要提高效率。当然,我的做法也有它的局限,那就是,不看菜谱可能忽略了别人的经验,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好处是,我知道我想做的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那样做。
最后,自我夸耀一下:为什么我能炖出一只好吃的鸡呀?答案是:因为我喜欢吃 ,不光选择了正确的制造方法,还选择了较好的食材。各位,我用的是柴鸡,如果用的是白羽鸡,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