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纳税的风险管理
2017-06-27田海港
田海港
【摘 要】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纳税行为由于没有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而可能造成的企业损失。许多企业缺乏对纳税风险的正确认识,处理相关问题时常缺乏主动性。因此,如何实行适当的纳税管理,降低税务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纳税;风险管理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税务风险不可避免。企业面临日益繁杂的税收政策体系、复杂的市场交易行为以及越发严格的税务机关征管措施,其纳税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税收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并已经通过多种形式渗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纳税行为本身就会为企业带来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企业纳税风险会吞没企业利润,甚至导致企业的商业目标无法顺利达成。如今,税务风险已经成为国内国外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风险之一。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担心税务风险。对待税务风险的正确态度是正视税务风险并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积极防范税务风险。
一、税务管理的目标
税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合法规划。尽可能地降低税收损失,避免发生意外状况。②正确把握企业税务风险中的关键,对税务风险规避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排除。③降低由税务风险引起的其他成本以及对企业的影响。④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监管力度。
二、存在税务风险的原因
1.税收立法层面
(1)中国税法的立法基础。我国以公法作为主体,整个税法体系首先建立在保障国家行政利益的基础上,对国家行政权力的保护力度显著高于对纳税人利益的保护。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不对等,纳税人处于一种相对劣勢的地位。
(2)我国税法体制的缺陷。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大一部分的税收法规还需不断完善,因而容易导致税法规定与纳税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发生,使纳税人不知所措;有些税收法规变化太快,朝令夕改,纳税人不能及时准确掌握,也会增加纳税人的税务风险。
2.税收行政方面
(1)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不对称性。税务机关缺乏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一般只限于有效范围的解释。纳税人对于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往往不能及时掌握,容易落入税收陷阱。
(2)税务行政机关税法解释权和自由裁量权缺乏约束。税收机关在对纳税人具体经济行为适用政策界限行使解释权时,通常只进行原则性答复,这也给纳税人造成了巨大的税务风险。实际税收行政执法时,往往还存在着税务机关及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增加了纳税人的税务风险。
(3)实际经营环境方面的风险。实际经营环境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税收秩序方面的有关社会问题,也会增加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另外,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等交易过程中的问题也给纳税人带来了极大的税务风险,同时还存在着虚假发票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税务风险管理策略
1.尽量避免税务风险
为有效避免税务风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不进行无法承担的税务风险较高的活动及交易,避免相关的财产、资产损失,按照公司标准执行。(2)可以采取推出一个市场或地域,或者抛售、放弃一个相关产品及业务的策略来规避税务风险。(3)设置全新的目标以及制定新的策略和资源配置方案,从而停止相关活动。(4)对资本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从而避免回报低、不符合公司策略和无法承担的高税务风险活动。(5)还可以通过计划和进行内部防护措施来避免税务风险。
2.税务风险保留
税务风险保留,即:(1)接纳当前的税务风险水平,避免税务风险水平增加。(2)在符合法制及市场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额外费用,来补偿承担税务风险者的损失,对相关产品或服务进行重新定价。(3)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税务风险自保:及时评估税务风险;分析先行税务风险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适当的纳税规划,在能够接受的税务风险水平下保持之前的业务操作方式。(4)配置相关人员作出决策,以及按期测评及监控税务风险,从而制定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措施。
3.降低和控制税务风险
一方面,对业务操作模式进行适当调整,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率;另一方面,控制内部税务操作规程,把无法预料的意外税务风险事件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
四、税务风险管理方式
1.选择规避税务风险的关键税种。经营范围广、组织机构庞大的企业,其涉及的税种繁多,决策变得十分复杂。不同性质的税种,其收益也不一样,其进行税务风险规避的方式及策略也并不一样,因此,想要达到规避税务风险的目的,往往应该选择有重大影响的税种。
2.合理充分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要把握好力度,一方面要与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合乎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
3.企业日常经营与业务流程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应注意进行有效防范。比如,在对外签订经济合同时,要重点核实对方负责人的纳税主体资格以及纳税资信状况等信息,避免发生对方转嫁税务风险的情况。
4.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1)税务风险识别系统。关键是建立经济活动税务风险的模型,推测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2)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其作用是及时报告风险,传达风险信息并且建立起风险资料库。(3)税务风险决策系统。作用是制定和实行风险管理原则,规定风险指标和具体的规避方法等。(4)税务风险规避系统。负责实际进行风险规避的行为,重新分配或转移风险。(5)税务风险监控系统。对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及控制。
5.设立专业的税务部门。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尽量减少税务风险。许多的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投资,其企业内部也都设有税务经理,税务部也有很多工作人员。税务经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纳税管理,一方面要尽量规避税务风险;另一方面还要设计出最恰当的纳税方案,使企业能够合理节税。
6.纳税调整。现行税法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所以,财务人员在掌握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同时还要十分熟悉税法,可以分析、比较出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
7.实行纳税检查。企业既可以进行内部纳税检查,也可以聘请税务师进行税务审计。还可以聘请税务专家评估相关涉税问题的税务风险,从而制定更加专业化的预防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发票管理等相关涉税事项的检查,并且根据企业主营项目或产品确定重点监控对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尤其是加强纳税风险管理审计,定期审核纳税风险管理制度是否能有效进行,并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不斷健全和改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及时收集整理企业的涉税信息,建立纳税管理信息的沟通平台。
8.企业对于挂靠部门和人员应该谨慎接纳,以免成为开票公司。
9.加强对涉税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企业应结合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及相关资源,加强相关涉税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及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力度,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和更新税务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其规避税务风险的能力,为降低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
10.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企业应注意与税务机关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当企业发生重大经济事件时,如对外投资、涉足新行业、资产处置、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等,都要主动向相关税务部门进行必要的咨询,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来保证企业能够合法合理纳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降低税务风险。
11.运用法律手段防范税务风险。纳税人应具有法律意识,企业与税务机关发生税务争议时,积极行使国家赋予纳税人的权利,遵循法律程序充分表达自己合理合法的意见,并坚决维护自身权益,这也是降低税务风险的一种途径。
企业的纳税风险管理工作是十分繁杂的一项长期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实现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纳税的风险管理。合理设置税务部门和专职人员,并注意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熟练掌握税收相关制度,建立与税收机关的有效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还要加强内部协调控制,并定期进行纳税检查,从而有效降低涉税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雨婷.浅析企业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J].品牌(下半月),2014,12(6):57+59.
[2]司洪义.浅析企业纳税风险管理[J].民营科技,2011,10(1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