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
2017-06-27王建午
王建午
摘 要:隨着社会发展浪潮的不断推进,在建筑设计中人们不仅满足于设计的稳定性与美观性,而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建筑结构的空间设计格局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扩大建筑物的空间使用面积,另一方面也更满足当前城市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设计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空间组合;处理手法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104-01
1 前言
当今社会,住宅已经不单单是满足人们基本居住要求的住宿场所,也是一种融合了当代人类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建筑学。随着如今房地产产业的火爆,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到了住宅建筑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空间组合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布设。在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住户自身的需求,这样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才能受到住户的满意,也才能让住户住的舒心。
2 建筑设计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
2.1 分隔与联系
建筑的室内空间组合在一定意义上,是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的空间空间和灵活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所需要的空间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活动。空间的整体效果与空间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根据空间的特点和用途的要求,还要考虑空间中人的艺术特性和心理需要。空间的分隔与联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室内外空间的限定、内部各空间的限定和同一空间不同部分的限定。首先是室内外空间的限定,如建筑的外墙、人口、天井、内部庭院等,都与室外空间紧密地联系。如何使室内外空间既有秩序,又相互融合,体现了室内外空间的共生共生关系,成为设计的重点。其次是建筑范围内的空间。我们必须使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合理化,同时也要进一步考虑空间对人的精神。最后是限制单一的空间内,可以通过内部装饰、家具布置、陈设等方面提出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几个层次都是相对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整体设计和建筑空间组合的创作风格统一。
2.2 对比与变化
(1)形状对比:指两个以上形状的空间组合在一起,在某一程度上产生差异性,从而引起视觉与心理上的对立感。在不同形状的空间对比时,较特异的形状容易成为重点。当然,空间的形状与空间的功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必须在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来适当变化空间的形状,取得空间变化的目的与效果。(2)体量对比:相邻的两个空间,如果在高低、大小方面相差较大,就会使人们在进入时引发情绪上的变化。比如由窄小低矮空间进入宽阔高大空间,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反之则会使人产生压抑阴暗的感受。(3)开敞与封闭的对比:空间开敞与封闭的律动变化,为建筑内部空间带来丰富的多样性与迂回曲折的趣味性。
2.3 衔接与过渡
空间的衔接和转换直接关系到空间和活动的使用。例如,有一个小前厅进入大堂作为缓冲区,你可以脱鞋,换衣服,提高家庭的安全和稳定。影剧院、酒楼等公共建筑在主体空间建立之前的过渡空间,不仅弱化了用户从外界进入光、暗变化的强烈不适,而且提高了使用规范和档次。
2.4 重复与节奏
所谓空间重复,就是在空间组合中使用一种或多种基本形式。这种方法可以使室内组合空间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同时可以结合使用技术相结合,使之相得益彰,使空间效果显得统一多样。我们经常看到西方古典建筑平面对称布置,纵向排列的轴线沿空间变换形状或大小,通过对比计算和改变;横向排列空间,22对应的重复实现统一[2]。
2.5 引导与暗示
空间的指导和建议是,它可以用在空间处理问题,自然使人们进入另一个空间在一定的方向或路线以一定的方式,以实现主体空间的功能。它是方便人们在同一时间到达,也会让人感到惊讶的空间效果,避免以偏概全,曲径通幽的感觉,提升景区空间与利益。空间组合的指导应根据不同的空间布局。一般来说,结构化的,对称的布局往往与强大的轴形成指导。自由组合空间布局,空间相互环绕活泼多变。
2.6 渗透与层次
所谓渗透,是指相邻空间上的视觉,相互沟通使用,“你有我,我有你”的潜力。没有层次的空间,一眼便知,就会失去单调,缺少回味。会有渗透水平,会有空间流动,与整体景观更加优美相比,在步移景异的人,通过空间体验不期而遇的得到一个惊喜。
2.7 序列与秩序
序列简单地表示空间的顺序,即创造空间的整体秩序或突出空间所创造的空间组合的主题。空间序列的排列通常应该是根据空间中人的运动活动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成为空间序列的必要条件。同时,空间序列的创作也要考虑到人们在空间活动中的精神,通过艺术手段的处理,使人们在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的过程中。
3 结语
总之,建筑设计人员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时,必须针对空间组合进行设计,促使住宅达到多功能空间的效果。只有充分利用好空间组合设计,才能充分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才会更加的经济实惠,更加符合如今社会的需求。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合理组织,调整各功能区的使用,充分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于娜.建筑设计外观与室内空间组合的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261.
[2]孙铭新.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J].建材与装饰,2016(2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