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及引导政策研究
2017-06-27姜爱华生享璐
姜爱华 生享璐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及引导政策研究
姜爱华 生享璐
消费者购买意愿直接作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实地调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从政策角度提出了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具体建议,包括: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国家标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示范效应、完善财政补贴激励政策结构、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建设、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推广力度。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财政政策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推广对促进中国汽车市场战略地位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从“十五”时期就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之中。在政府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战略规划、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体系。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如何、能否得到持续推广,则需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进行有效引导。本文以北京为例,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意愿程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现状,进一步提出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
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相关研究基本是从2010年随着我国相关政策制度实施开始逐步深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进行了研究。
徐国虎和许芳(2010)从消费者购置时决策因素的角度进行了调研。调研说明,由于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的差异,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对于新兴技术产品的认知度更高,也更具有条件去购买。但是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和其售后服务状况、汽车的价格、续航里程等性能方面的问题以及能源耗费成本、他人言论影响等因素造成消费者购买时的担忧。
赵斌(2010)对比亚迪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状况做了相关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产品是看好其清洁环保、比传统燃油汽车成本低的特点;具体选择时会注重新能源汽车充电便捷性、充电耗时和使用里程的时间成本以及电池是否耐用。
楼梦琦、殷正远和莫伟艳(2012)立足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战略角度,从消费者类别选择、价格选择、性能选择、商业模式选择和市场推广切入。消费者更倾向于混合动力、价格低廉、性能和售后服务优良、充电便捷的产品。
杨婕(2012)对于电动汽车的分析说明选择了政府产业政策角度,政府对于电动汽车产业无论从研发阶段还是购买时税费优惠补贴抑或配套设施建设都会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程度对提升购买意愿产生的作用却并不显著。
高鹏(2013)在研究中构建了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时对于产品价值感知的模型,其中将个人环保思想和政府政策作为调整因素。所购买产品的质量、价值水平以及购买者内心和外部社会带来的情感因素等四方面价值感知对于消费意愿有积极作用。但是政府政策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中情感和社会价值作用甚微。
殷正远和王方华(2013)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调查中选择了八个假设进行验证。研究说明,已拥有一辆车的家庭更愿意去买新能源汽车作为第二辆私家车使用,但是已购买车时间很长的家庭购买意愿却又低于近期购买车的家庭;是否作为长途公用或短途自用,日行驶里程长短成为考虑是否购买的重要指标;消费者越是关心环保,知道越多的汽车信息和相关政策,并且对于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评定越高则消费意愿会越强。
石洪波、邹维娜和许玉平(2014)在以威海市为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中,除验证了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购买成本、环保等因素是影响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外,还进一步验证了在已有或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群体中,伴随收入增加购买意愿降低的情况。另外,消费者所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低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有着重要影响,表现为所受教育程度对消费需求、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技能方面均产生提升作用。
刘雅菲、信晓珊、张翠和许研(2015)在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研究中验证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存在网络效应。其中,间接网络效应是指当某一产品的消费群体扩大时,市场中所提供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就会增多,从而用户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使用价值,但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便利性不足、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成为重要的间接网络制约因素,影响了消费意愿的提升。
满媛媛和尹姝月(2015)将影响消费意愿的因素分为消费者个体主观需求和外部客观需求。其中,作者说到,消费者对于新型汽车和传统汽车在安全性能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动力、整体技术、充电技术等尚未完善,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社会因素中,产品口碑好坏对于消费意愿作用明显。
陈开朗(2015)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博弈关系出发进行了分析,证明政府的财政补贴对于企业和消费者的效用都是正相关的。对于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的消费效用差异以及购置时享受的补贴水平影响消费意愿。只有当消费者认为选择新能源汽车能够给自己带来更高效用时,他们才会消费该产品。
张劲松、朱泽和沈洁(2015)归纳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因素——产品质量、价值取向、使用成本和群体影响。具体因素分析中,从社会发展趋势与收入水平角度解释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与实际消费行为背离的原因。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往往希望得到与自身收入水平相一致的购置优惠,但实际却非如此,所以影响了汽车消费市场。
(二)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研究早于中国,这些研究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Cheron,E.和Zins,M.(1997)对消费者购买因素进行了评估,他们指出,电动汽车自身的性能状况如续航能力是消费者考虑的关键因素。Golob和Gould(1998)分析说明由于消费者理想的续航能力和实际续航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项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当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Ewing等人(2000)通过实验得出,比起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性能技术水平,环保意识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上并不明显,消费者更偏好于拥有完善技术的汽车。Potoglou和Kanaroglou(2007)的研究证实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消费成本低,并且兼备环境保护的功效和抵税费,更受中等消费者的青睐。Jonn Axsen和Kenneth S Kurani(2009)就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并非单个因素作用,而是在综合考虑购车是否具有经济性、汽车性能技术各方面是否让人满意等因素后产生购车行为。Bernstein等(2011)通过对美国二十多个城市的1999-2006年间相关数据分析得出,传统汽车燃油价格高于混合动力汽车燃油成本加之不享受政府补贴,使得消费者转向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Hyundo和Inha(2009)研究结论又一次证明新能源汽车无论从销售价格还是使用成本上都具有优势,从而成为购买时考虑的重要部分。Ozaki等(2010)的研究中认为政府给予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极大地促进了消费,经济性因素是消费意愿影响因素中的关键。
(三)文献述评
归纳上述研究文献,国内国外学者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意愿和购置行为影响因素总结如下:消费者个体、新能源汽车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又有很多具体内容。其中,很多学者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汽车价值和价格上,第一,由于消费者个体思想意识和经济实力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对于新能源汽车价值价格认知的不同,在不考虑补贴等优惠措施的条件下,收入较高的人群会更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考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中等收入者消费的意愿也会增强;环保意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具有增强购买意愿的调节作用,但是仅具有环保意识是不足以提高节能产品的消费意愿的。第二,学者认为汽车性能和技术造成了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于其他普通汽车,电池充电耗时与续航时间不对称,行驶速度和相关技术尚未成熟,性能不完善可能造成使用成本增加、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风险。第三,政府政策与补贴制度也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新能源汽车价值和价格的变化。国内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因为国情和科学技术差异使得侧重有所不同,明显看出国外重视汽车性能,国内学者在逐步转向社会因素中政府政策的作用。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缺乏从政策引导方面探寻我国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以达到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探究,而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带动作用。以北京市为例,本文基于问卷访谈和数据分析等形式,验证了非政策因素对消费意愿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各项政策作用予以较为深入的研究,着重从政策角度对提高消费者购置意愿、推广新能源汽车、扩大消费市场提出建议。
二、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概述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时间不长,近几年这一行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实现较快速度的发展。北京市作为首都在很多方面有明显带头与示范效应,除去私人乘用车,在公共、环卫等领域也引入了新能源汽车,例如北京环卫集团拥有2000多辆各种环卫车辆,2016年底新能源化率已达到45%以上。
图1 2014-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
图2 2015年北京及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情况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代表性,2015年销售情况中,除12月外,北京各月销售量增长状况与全国总体情况趋同。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图1),从全国的情况看,2015年上半年有两个明显的起伏过程,从7月开始月均增长近两千多辆,尤其是12月较上月增长50%。从图2北京市来看,销量在4月份开始的快速增长应与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免征税、电动车辆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加快新能源机动车在物流业的宣传使用有关。明确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又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这些政策一起推动新能源机动车市场的拓宽;此外由于车企加大渠道布局分销,为其增加了供给,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底效应”提前,在十月份达到顶峰。
2016年全国总市场继续展现出高增长,亦可概括为阶段性特征:年初1月与2月有波动,这与年初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有很大关系;3—6月以平稳速度增长;7—10月销量稳定在月售三万台左右;在年底两个月份再次达到每年销售量高位。同年在北京市纯电动车指标增至6万辆,符合了市场需求。销售指标先到先得的政策,加之火爆销售订车后一两个月内方可拿到车辆从而全年北京市该行业汽车市场也有明显时间阶段特征,上半年“指标热”,下半年出现“销售热”。排放低、不限行、无需摇号等特征,使得北京新能源汽车销量“领跑”全国。图3中是对北上广三省市2016年乘用车销售量的对比图,地方市场车型构成具有地方政策色彩。上海与广东两地混合动力车占据了主要市场部分,北京市由于在补贴政策方面未覆盖混合动力车,所以纯电动车型是市场主导。因为市场份额大,这一特色也会成为短期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特征。
图3 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
综上可知,无论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还是北京地方市场,均会继续扩大,销售量随着关注与推广会继续增长,年初受政策调整或汽车厂家目录调整会有波动,逐步恢复增长后在年底实现高销售量。《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显示,北京市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需求会达到约60万辆。
三、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
我们从消费者个人因素、新能源汽车自身因素、政策因素三个方面来探究影响购买意愿的具体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数据结果进行收集与检验,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消费者个人因素
1.收入水平
表1为“月可支配收入”和“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选项的交叉分析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无车族中,可支配收入较低群体没有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与考虑购买人数大致相等;而月可支配收入较高群体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人数明显多于没有考虑购买的人数。同时,在有车族中,月可支配收入较高群体考虑更换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仍显著高于月可支配收入较低群体。由此可见,购买者自身收入水平会对购买意愿产生正相关的影响。结合实地调研,我们推断由于新能源汽车成本较高,虽然有财税补贴,但是相同性价比的汽车,燃油车要相对便宜,同样价位的汽车,燃油车的性能要更好。所以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低收入群体更有可能选择燃油车满足自己的代步需求,而中高收入群体的预算相对宽松,会考虑绿色、低碳、减排等心理需求,从而影响对新能源机动车的选择。
表1 您的月可支配收入大致在哪个范围?/您考虑过购买新能源汽车吗?
2.环保意识
新能源汽车以绿色节能和环保作为其主要的优势点,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对待绿色消费的态度会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产生重要影响。调查问卷中“您日常生活中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吗?”其中经常购买和偶尔购买的比例达到80%,环保消费意识已经初步具备,新能源汽车也有适合其生存的发展条件,能够利用这一点,进行绿色营销,可以助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表2 您日常生活中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吗?
(二)新能源汽车因素
1.新能源汽车自身技术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因素
根据图4,问卷中“您认为当下新能源汽车购买力度不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答案中占比例最高的是“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不足,不适合长途旅行”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全,如充电桩”,分别占比37%和35%。之后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比较新,可能有安全隐患”以及“新能源汽车价格高,其高昂的价格难以承担”,分别占比10%左右。只有3%选择“新能源汽车不符合我对车辆马力和外观的需要”。
图4 购买力度不大的因素
本题主要比较电池、价格、配套设施、安全性、外观这几个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获得的答案非常明显,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能力不足、配套设施充电桩的不健全成为大多数消费者排斥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现在具体有两种充电方式:220V,38A的交流充电和380V,40Kw的直流充电。直流充电较快,大概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充满。而交流充电较慢,大概需要八到十个小时,一个晚上才能充满。提高技术支持电池的续航能力、解决长途旅行充电问题、全面推广充电桩以及完善相关标准在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宣传
调查问卷中,有一题为“相比于其他环保产品,您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劣势在哪里?”这一题是将新能源汽车特意拿出来同其他绿色环保产品相比较的,在较多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同其他相同产品比价格较高的同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承认了自身的消费意识不强,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也受到了质疑。
图5 您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劣势在哪里
而另一题“您了解新能源汽车吗?(1代表十分了解;5代表完全不了解)”则更加体现出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深度,被调查者中22.3%表示对其比较熟悉,而33.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其并不熟悉,剩下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了解。可见被调查者主观了解新能源机动车的程度是非常低的,新能源机动车仍需要更深入的宣传。
表3 您了解新能源汽车吗
(三)政策因素
在消费者购买意愿方面,目前政策以正向激励为主,按照激励方式可分为两类:货币政策以及非货币政策。主要有补贴政策、电池回收利用补贴政策、限购政策、不限号政策等。我们将对这几个政策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分析,即比较不同政策地区以及相同地区政策出台前后销售量的变化来对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的影响程度做初步推断(假定其他变量如整体汽车行业的销售处于平稳)。
图6 2015年新能源汽车城市总销量
图7 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1.货币类政策
(1)电池回收利用补贴
据中国汽车行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97760辆,有电池回收政策城市的总销量为53286辆。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中,有四个城市实行电池回收利用补贴:上海、深圳、杭州、合肥。从图6和图7中我们可以看到,电池回收政策城市总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55%,对比该四个城市2015年汽车保有量在全国的占比6%,我们可以发现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明显较大。不过有更多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而且电池的回收利用处于新能源市场产业链的后市场端口,我们不能绝对地认为电池回收利用补贴对新能源市场的激励作用有如此大。
但另一方面,以上四个城市能够出台有关电池回收利用的补贴也能说明其新能源汽车产业激励政策方面的完善性和周全性。该激励政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新能源汽车行业规划和政策是否健全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影响,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全面、高效的一种体现。同时,这种健全、高效的规划和政策无疑会刺激新能源市场的消费。
(2)购置补贴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是政府对于个人购置电动车的一种财税支持,是公共支出的一种形式。主要分为两部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和中央及地方财政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补贴。不同地区和不同车型对新能源汽车的具体补贴数额均有不同。
在对比亚迪4S店以及北汽新能源汽车销售中心的调研中,我们得知,虽然不同车型和不同品牌的具体补贴数额不同,但补贴后,消费者仍需要支付高于同性价比车型的金额。
图8是北汽、广汽和荣耀的六款车型,其中北汽E150EV、传祺GA5增程式、荣耀550Plug in是三款同系列新能源汽车,性能配置等均属同等层次。图表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尽管免去了购置税也有一定的购买补贴,但是消费者购买同系列的新能源车型仍需要支付远远高于同性能燃油车的金额。所以,我们可以初步推论,尽管财政补贴降低了购买成本,但是如果消费者仅仅从购买成本角度出发,仍然不会选择同性能下性价比较低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效用将会大打折扣。
图8 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情况
我们的问卷和实地调研也证实了我们的推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推广作用有限。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有什么优势?(多选题)”A.国家补贴优势B.保护环境的趋势C.新兴技术的发展D.能源的短缺,石油价格升高。在问卷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超过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环境保护的趋势”,之后是“新兴技术发展”和“能源短缺”,说明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环保等社会问题,并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的背景和特点有一定了解;只有17%的人选择了国家补贴优势,实地调研中消费者也表示在补贴后使用同样的价钱购买汽车,燃油车的性能相对更好。因此,可以看出财政补贴的实际效果其实并不明显。
2.非货币政策
(1)新能源汽车不限购政策
在汽车保有量持续上涨、污染环保问题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各城市开始推行汽车限购政策,即每年对汽车销售量进行配额。新能源汽车不限购政策则是指在实行汽车限购政策的城市放开对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限制。
图9是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量前十四的城市,我们能直观地看到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量占比达到79%。摇号政策给许多城市的新车消费带来极大的不便利,尽管有着远程、充电等或大或小的问题,在无法购买新车和购买新能源汽车之间,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后者。
图9 各城市新能源汽车不限购政策
在实地调研访谈中,这个现象在北京地区格外明显,摇不到号的问题成为了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要因素。在调查中,当问到:“您为何选择购置/考虑购置新能源汽车”时百分之八十的消费者回答“摇不到号”、“不限购”。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不限购政策对其行业和消费者都是一项有效而利好的政策。
(2)不限号出行政策
新能源汽车不限号政策是指在政策实行地区新能源汽车不受机动车尾号限行管理措施的限制。从2015年6月1日起北京地区正式实行新能源汽车不限号出行政策。从图10中我们可以看到,从4月到6月之间,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申请有效编码增长率激增,而6月到10月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在10月突破一万大关。虽然在12月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8000多辆。北京地区交通堵塞严重,上下班高峰时段尤为明显。限号政策虽然疏缓了交通堵塞,但是也给很多人出行带来了不便,使得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所青睐。
综上,我们发现尽管目前对于购置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新能源汽车相对燃油汽车仍有性价比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推广宣传欠缺等不足;消费者更多考虑新能源汽车是由于不限号和不限行等非货币类激励政策。总体上来说,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多依靠相关政策的激励,自身的购买意愿相对较低。
图10 2014~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牌照申请情况
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引导政策的不足
在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上述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具体因素的分析,立足于我国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角度,我们分析了目前新能源汽车引导政策的不足,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的国家标准不完善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的国家标准不完善,目前最主要的表现是基础设施充电桩。调研中,我们发现充电桩这一基础设施存在兼容性的难题。不少消费者反映,不同厂商使用的充电桩不尽相同、标准各异,实际可以使用的充电桩难以满足需求。曾有一个消费者有意做过一次试验,他驾驶一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在长三角跑了10天,途经四个城市,调查结果是只有68%的充电桩能够使用,与其余32%的充电桩不能匹配。目前政府出台了有关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5项硬件国标,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充电设施的建设。但充电桩仍旧缺乏在充电协议、支付端等“软件”上统一的国标。在充电协议等软件互相不兼容的情况下,汽车的充电会浪费更多的时间与费用成本;另外,安全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行业标准也有很多空缺,例如电池行业的相关标准、独立的保险体系、不同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二)财政补贴激励政策结构有待完善
1.研发环节政府投入不足
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比之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在我国产生不久的新技术,最重要的能源补给方面,电池的技术不够造成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不足,难以适合长途出行以及性能不稳定的安全隐患给消费者造成困扰,并且由厂商自主研发使得汽车价格高昂,这也成为了阻碍消费的重要因素。政府在新技术研发上比单个厂商具有优势却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2.偏向整车补贴而忽视了对零件的补贴
当前直观的补贴政策基本都是根据续航里程不同对整车进行补贴,忽视了诸如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区别于普通汽车的零件上的补贴,而这些零件作为该类汽车最关键的部分没有得到重视。整车补贴欠缺目标性,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3.汽车售后环节补贴缺失
调研中不少消费者对新能源电动车的售后服务表示担忧,购买时充电电池在整车价格中占比大,因此售后电池维修或更换会对消费者产生较大的经济负担。因而有无电池回收方面的售后补贴政策造成的地区城市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差异显著。
4.非货币性政策激励不足
新能源汽车不限购不限行的政策在地区城市间不统一,调查既说明消费者会因为不限购或不限行而选择购置新能源汽车,又发现很多城市缺失这种鼓励政策。
(三)行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单一手段,社会力量不足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政府的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相对较少。作为新兴产业,政府的鼓励支持无疑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剂,但政府的力量相对单一,在带来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负担的同时,一方面无法面面俱到,在很多环节上有所疏漏,例如由于缺少新能源汽车专项保险,电动车使用的车保与传统汽车使用的车保是同一种,但电动车的运行和技术条件有许多特殊性,与传统汽车并不相同,这让很多消费者担忧后续赔付问题。另一方面阻碍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按照发改委和工信部有关规定,我国电动车行业被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产品只能在规定的区域、时间和条件下使用售卖,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的市场调节被削弱,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长远来看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四)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及政策认知程度不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程度不高。一方面体现在对新能源汽车本身,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仍有所顾虑,比如电池的安全性、混动型车辆的稳定性,一部分潜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同时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是因为周围朋友购买该类型汽车使用评价不错,受到推荐后选择购买;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相关优惠政策的了解也不足,很多消费者都是在有意向购买新能源汽车之后主动去详细了解购买资格审查、补贴及其他有关政策,而对新能源汽车关注但目前没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虽然对相关政策有所耳闻,但了解程度并不高,从而导致损失一部分潜在消费者。
五、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对目前制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具体因素的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政府引导消费者购买的政策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应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国家标准
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的问题,政府应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具体标准,同时,应统一充电支付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人工自助相兼容的方式,加速推动充电桩的互联互通,以降低消费者充电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对于其相关的行业,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制度: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循环寿命要求的相关标准,针对新能源汽车特点的独立保险体系,统一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以及统计口径等。这样避免因为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而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意愿。
(二)发挥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示范效应
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新能源汽车很难进行长时间不间断行驶,对续航里程和提速速率等也有一定制约。综合这一特点,城市内一部分公共领域的交通可以有效避免这一负面影响,包括物流、环卫、公交、出租、观光巴士等。这些领域用车可以在一个城市内交替行驶,对于行驶时间和里程数要求相对宽松,同时由于使用频率高,对节能减排有巨大贡献。在公共交通领域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还应规范相关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政府应优先购买一定比例新能源汽车,在采购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采取优惠性措施。中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在保证市场持续扩大的同时,打破地方保护和限制,并对价格和性能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
如果能够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在政府采购以及公共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能够增加大量的新能源汽车使用量,推动充电网络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成完善;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城市新能源汽车比例,同时公共领域的应用会对更多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消费者打消关于电动车的疑虑,更多地了解新能源汽车,主动了解相关的政策优惠,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市场的推广扩大。
(三)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激励政策结构
1.加大研发环节的补贴投入,实现技术突破
汽车性能与技术水平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力的根本要素,瞄准研发环节加大补贴,在提高汽车性能、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是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问题,尽早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最根本措施。目前大多数企业考虑研发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承担相当的风险而驻足不前,政府在给予补贴的同时,也应采取一些激励优惠政策协助企业减少或者规避风险。另外,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同时,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水平较高,而中国许多技术材料只能依靠进口,在加强合作的同时,要向西方学习技术,开发研究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本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和硬实力。
2.实现从整车补贴到零部件补贴的转移
政府可以按照目前技术水平和投入产出比,划拨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例如电池的补贴比例,保证产业专业化分工和市场良性竞争,同时也有利于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
3.完善新能源汽车售后环节的激励政策
售后环节的激励优惠政策包括:销售后的使用、保险、电池回收等环节,从购置到使用、售后,再到旧车更换新车等都给予适当的激励政策,如: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的健全,电池回收补贴,电池以旧换新,旧车换新能源汽车的优惠等。
4.非货币性激励手段与货币性补贴相结合
建议在财政货币性补贴的同时,更加注重非货币性政策的激励。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限制的现状下,采取类似不限行、不限购这样的非货币性激励手段往往效果显著。建议政策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及相关交通政策,引入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在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下,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四)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建设
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还远没有形成从法律法规到行业标准,再到生产与消费的体系性安全保障方案、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等一整套配套制度,这些都是行业发展中的障碍。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有效实现,需要整个行业的齐心协力。同时,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在销售维护环节,政府应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建设中,鼓励私人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维护运营与售后服务业,比如售后服务、充电桩的监督维护、新能源汽车保险、电池的更换回收等环节,在市场调节的机制下建立一套可持续、健康的服务体系,为行业发展更添一力。在研发环节,政府可以推动构建产业研发平台,鼓励学者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讨论确定研发目标与方式,确保投入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
针对消费者普遍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政策了解不深的现状,国家以及各省市地区可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将新媒体宣传和传统媒体宣传相结合,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多种途径加以推广。对于颁布实施的政策,可以在政府政策或汽车行业板块的报道中重点说明,以引起阅读者的关注,并且在介绍说明政策时采用简明易懂的文字和图示等形式使阅读者加深印象及理解。对于宣传推广效果显著的省市地区,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推广成功经验。同时,在提倡绿色消费、环保节能的当下,针对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的巨大优势,鼓励社会、企业、媒体等通过海报、广告、微电影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1]蔡建林,周梅华,张红红.低碳创新产品消费者采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为例[J].消费经济,2012,03:23-26.
[2]陈洁.顾客感知价值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5.
[3]陈开朗.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的博弈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72-75.
[4]陈柳钦.美日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汽车工程师,2010,10:22-25+48.
[5]高鹏.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
[6]李佳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感知质量与顾客购买意愿关系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
[7]李小楠,罗思齐,朱良,冯超,苏虹薇,魏晓峰,王博骁,江运龙,纪雪洪.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的影响因素[J].汽车与配件,2012,Z2:29-31.
[8]刘雅菲,信晓珊,张翠,许研.基于网络效应视角的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1:233-235.
[9]楼梦琦,殷正远,莫伟艳.基于消费者选择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战略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2,02:19-25.
[10]满媛媛,尹姝月.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需求分析——基于消费者调查问卷[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419.
[11]邵继红,辛明亮.探析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J].企业导报,2012,02:83-86.
[12]石红波,邹维娜,许玉平.基于绿色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调查研究:以威海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08:227-232.
[13]宋润生.基于AHP群决策法的市场实验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家用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决策模型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6:63-66+72.
[14]孙健,戴加辉,周伟权.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调查[J]汽车与配件.2014(35):60-62.
[15]谭慧.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16]王颖,李英.基于感知风险和涉入程度的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05:863-872.
[17]徐国虎,许芳.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91-95.
[18]杨婕.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实证研究——基于政府产业政策理论[J].特区经济,2012,04:302-304.
[19]杨媚茹,谭德庆,毕丽杰.补贴政策下节能环保汽车购买行为实证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20-126.
[20]殷正远,王方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差异比较[J].上海管理科学,2013,04:15-19.
[21]张劲松,朱则,沈洁.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新能源汽车采纳与发展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5,10:224-228.
[22]赵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3]A.Bernstein,S.Li.Gasoline Prices,Government Support,and the Demand for Hybrid Vehicles in the U.S.[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9,volume 52(1):161-182.
[24]Hyun do Choi,Inha Oh.Analysis of Product Efficiency of Hybrid Vehicles and Promotion Policies[J].Energy Policy,2010,38(5):2262-2271.
[25]Potoglou D,Kanaroglou P.S.Household Demand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lean Vehicl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Environment,2007,12(4):264-274.
[26]Chéron E,Zins M.Electric Vehicle Purchasing Intentions:The Concern over Battery Charge Duration[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Practice,1997,31(3):235-243.
[27]Gordon Ewing,Emine Sarigollu.Assess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Clean-Fuel Vehicles: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Marketing,2000,19(1):106-118.
[28]Golob T.F,Gould.J.Projecting Use of Electric Vehicles from Household Vehicle Trial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1998,32(7):441-454.
[29]Axsen J,Kurani KS.Early U.S.Market for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9,12(2139):64-72.
[30]Ritsuko Ozaki,Katerina Sevastyanova.Going hybrid:An Analysis of Consumer Purchase Motivations[J].Energy Policy,2011,39(5):2217-2227.
生享璐,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
(责任编辑:李利华)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New Energy Vehicle Purchase and its Direction Policy in Beijing City
Jiang AihuaSheng Xianglu
Consumer purchasing inten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car industry and the sale of new energy cars.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previous researches,we performed field research of customer purchasing intention of new-energy car in Beijing,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ummarized existing problems.Referring to abroad experience,we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rom policy angle to improve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including such as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dustry standards;improving new energy vehicles'demonstration effect in public field;improving fiscal subsidy incentive policy structure;actively attracting social partners participation in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onstruction and increasing new energy vehicles promotion.
NewEnergy Vehicle Consumer;Purchase Intention;Fiscal Policy
F206
A
2096-1391(2017)05-0012-15
姜爱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理论与政策、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