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棍、爆米花、蛤蟆腿和我奇奇怪怪的童年
2017-06-27春艳
春艳
几乎所有人的童年都能和几样零食扯上关系。对出生在八零年代生长在农村的我来说,印象深刻的零食只有两种——夏天的冰棍,冬天的爆米花。一年两次期盼,一次盼半年。
每到夏天,小伙伴们房前屋后玩得正欢,忽听叫卖声“雪糕——冰棍——”远远地传来。没错,那时候的老板都线下服务,亲自送货上门。大家一哄而散,跑去跟家长央求一支冰棍——5分钱。结果都蔫头耷脑地回来,被拒的理由都一个版本:还吃冰棍?我看你像个冰棍。(八零后父母原创段子,我保证~)
那时候的农村一年也收入不了几个钱,雪糕冰棍不顶吃不顶喝的属于奢侈品。若是哪位家长大发慈悲给孩子一毛钱,其他小伙伴恨不得跑到他家认爸妈。
可是有钱没钱,小孩子的吃货本性不变。大人不给钱,我们自己赚。童年里最动听的吆喝声不只是“雪糕冰棍”,还有“破烂换钱”。现在人们随手丢弃的玻璃瓶、铁疙瘩可都是当年我们眼里的宝贝,通通可以换钱的。小伙伴们疯玩的时候却不忘寻宝,一个个小眼睛贼着呢,要知道一个完好无损的玻璃瓶、一块有点分量的铁疙瘩和冒着凉气的冰棍一样诱人。靠捡破烂换钱买雪糕的机会虽少,好歹可聊胜于无啊,自己赚的钱就算一毛也要任性花完。
后来上了小学,作业不多,没人监管,写完就可以傻淘了。冬日里,拎着书包往家走,拐进巷子口远远看到尽头有火红的一团,撒腿就往家跑——爸,快给我拿玉米,崩爆米花的出摊啦!那时候崩爆米花的生意非常火爆,一锅三斤玉米,收费五毛钱。想不明白,这么赚钱的生意他为什么不天天做,非要不定期出现,搞得人满为患真的好嘛。大人孩子拿着玉米和票子,纷纷围在火炉旁边等着,排序全凭自觉,时有加塞搞事情的混乱场面。印象里最晚的一次,我和哥哥在寒风中足足等了四个小时,背着爆米花袋子回家已经半夜了,可是我们不冷也不困,吃着香喷喷的爆米花还是满满的幸福感。现在恐怕再也没有为了吃一样东西等四个小时的耐心了。
除了冰棍和爆米花,我还吃过很多奇怪的东西。田野里酸酸嫩嫩的蛤蟆腿,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还有用草棍串起来的烤蚂蚱……那个时候,天高云淡,没有污染,每天在外面撒野,身上有土,指甲缝里有泥,作为一个眼冒金星的吃货,大自然里生长的一切都想放在嘴里嘗一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