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7-06-27方佳张龙娟林成辉王云汪继胜林镜
方佳+张龙娟+林成辉+王云+汪继胜+林镜宏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用于胸腔积液引流中的效果。方法 140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0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腔穿刺引流,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4% VS 88.57%),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3% VS 1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用于胸腔积液治疗中效果确切, 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胸腔积液引流;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49
肺癌、结核性胸膜炎等疾病容易出现胸腔积液并发症,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还会加重原发病的进展, 影响治疗效果[1]。在胸腔积液的治疗上, 一般采用穿刺抽液、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在胸腔积液的引流方法中, 过去多采用穿刺引流[2, 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开始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4]。本院对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间来本院就诊的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出140例为研究对象, 均为中等量到大量胸腔积液。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 女25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63.1±10.7)岁;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8例, 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2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2例, 女28例, 年龄19~74岁, 平均年龄(63.7±11.1)岁;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5例, 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发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腔穿刺引流, 患者取坐位或是半坐卧位,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点的定位, 一般选择患者的肩胛线或腋后线的第7~9肋骨间进行穿刺, 经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后, 选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进行胸腔穿刺引流, 待进针具有突破感且伴随有胸水流出停止, 并进行穿刺针的固定。接着使用容量为50 ml的空针缓慢、反复抽取胸水, 第一次抽取约700 ml, 以后每次抽取<1000 ml的量, 术后拔除空心针, 观察胸腔积液量, 每周约进行2~3次的抽吸。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 接受与对照组一致的穿刺, 然后将金属导丝顺着穿刺针导入到胸腔中约10 cm, 退出穿刺针, 并根据患者的皮肤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扩皮处理, 接着沿着导丝置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 置入的深度约为10~12 cm, 退出导丝, 将外留导管进行缝合、贴敷固定, 导管外接一个引流袋, 进行充分引流, 直到胸腔积液消失后拔除导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操作时间。
1. 4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的胸腔积液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持续30 d以上未出现胸腔积液;部分缓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胸腔积液明显减少, 持续30 d以上无需再次抽液;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胸腔积液量减少不明显, 或是在治疗30 d后依然需要给患者抽液。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操作时间为(5.89±
1.03)min, 短于对照组的(27.56±5.43)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04, P<0.05)。
3 讨论
胸腔积液可以分成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 其中漏出液一般根据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即可, 无需进行反复的胸水抽吸;而渗出液则需要进行反复的抽吸, 避免出现胸膜增厚、胸腔粘连等不良事件发生[5, 6]。
在胸腔积液的引流中,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比传统的胸腔穿刺引流更具优势, 主要表现在:①操作简单, 且操作时间短, 一般5min左右即可完成。②创伤小, 避免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组织损伤, 避免血气胸等并发症, 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尤其适用于体质弱、病情危重、胸水增长快的患者[7]。③引流的速度快, 且引流量是可控制的, 可进行缓慢持续的引流, 从而避免引流过快引起的肺水肿等并发症[8]。④引流彻底, 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且使用的导管为一次性硅胶管, 柔软、弹性好, 对患者胸膜的刺激小[9, 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4% VS 88.57%),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3% VS 1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用于引流胸腔积液中效果确切, 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屈兵, 蒲清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6):96-97.
[2] 黄泽芳, 周钰静.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北方药学, 2014, 11(8):177.
[3] 梁世文.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0):20, 24.
[4] 庄梁, 邱栋发, 柳杰, 等.中心静脉導管置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10):1709-1710.
[5] 孙启明, 朱正玲, 张丽, 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固定方法的改进.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1582-1583.
[6] 郑庆芳.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14):2109.
[7] 陈怿, 童华生, 苏磊, 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3, 20(4):234-236.
[8] 吴丽晓, 陈赢赢, 韩紫敏, 等.早产儿经PICC置管导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3):1237-1239.
[9] 阮淑琴, 吕俊英, 罗荣眉, 等. 4例PICC置管致新生儿胸腔积液的护理.护理学报, 2014, 21(10):62-63.
[10] 麦素贞, 莫美华, 杨惠芳, 等.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