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6-27黄岳梁冬泳李趣何中扬邹秀园卓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6期

黄岳+梁冬泳+李趣+何中扬+邹秀园+卓勇智+王菊新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 各9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治疗组采用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9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7.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51, P<0.05) 。结论 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去骨; 黏膜划痕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15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treated with inferior turbinate boneless and mucosal scratches HUANG Yue, LIANG Dong-yong, LI Qu, et al. Nann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53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treated with inferior turbinate boneless and mucosal scratches. Methods A total of 192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9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inferior turbinectom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inferior turbinate boneless and mucosal scratches.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situa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100.00%,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7.92%, 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0 than 17.7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18.651, P<0.05). Conclusion Inferior turbinate boneless and mucosal scratches shows affirmative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with few complications,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Inferior turbinate boneless; Mucosal scratches

在临床工作中,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遇到的临床常见病之一。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关键是恢复鼻腔及鼻窦通气引流, 同时保留下鼻甲的生理功能。传统的治疗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激光、等离子消融、微波等方法, 但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近年来, 本院采用鼻内镜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治疗的对象为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到本院耳鼻喉頭颈外科住院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92例。患者均以鼻塞为主要症状, 伴随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黏脓鼻涕、注意力下降, 均经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无明显效果。经过检查, 证实有下鼻甲肥大, 主要表现为黏膜肿胀, 呈暗红色桑椹样变或结节状改变, 对1%麻黄素收缩效果不理想, 用探针触之有硬实感。同时经过CT扫描证实有单纯下鼻甲骨性肥大或黏膜肥厚表现, 同时排除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及鼻腔鼻窦肿瘤。192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 各96例。其中, 对照组男57例, 女39例, 年龄最大66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32.37±12.22)岁;治疗组男53例, 女43例, 年龄最大64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33.82±11.8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手术, 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用1%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棉片, 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用1%利多卡因, 在鼻内镜直视下用下鼻甲剪将肥厚的下鼻甲黏膜切除, 一般切除体积不超过1/3, 视情况行黏骨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

1. 2. 2 治疗组 采用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 具体操作为: 患者手术取仰卧位, 局部麻醉方法同对照组, 在鼻内镜下从下鼻甲黏膜前端沿下鼻甲中上1/3交接处开始, 前向后方向做横向切口至下鼻甲后段, 钝性上下分离下鼻甲黏骨膜, 暴露下鼻甲骨前缘和下缘, 边剥离边撬动下鼻甲骨外侧面, 使之分段骨折游离, 并分次取出。同时, 在黏膜表面用刀做2~3道的横向划痕, 从而形成新的下鼻甲。

1. 2. 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均用膨胀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术后24~48h分次取出填塞的纱条, 并用麻黄素棉片收敛, 定期清理创面的结痂及分泌物, 直至创面愈合。两组术后常规应用抗感染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进行随访6个月, 通过鼻咽的专科检查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治愈:鼻腔通气良好, 鼻塞症状消失, 停用鼻黏膜减充血剂, 黏膜弹性恢复正常, 鼻腔无分泌物或粘连, 下鼻甲缩小, 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距离>3 mm;好转:鼻腔通气良好, 鼻塞症状明显改善, 基本停用减充血剂, 下鼻甲偶有肿胀, 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距离<3 mm;无效:鼻腔通气差, 鼻塞症状未改善, 下鼻甲未缩小, 下鼻甲与鼻中隔间距同术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治愈74例, 好转2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7.92%;治疗组中治愈82例, 好转14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术后出现鼻干燥10例, 鼻出血5例, 鼻腔粘连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7.71%;治疗组无并发症出现;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51, P<0.05) 。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 其主要病变的机理是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 鼻黏膜部分上皮纤毛脱落后转化成复层立方上皮,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 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壁增厚, 其黏膜下层水肿并发生纤维组织增生, 从而引起鼻黏膜肥厚等表现。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1]为其主要特征。慢性肥厚性鼻炎肥厚部位多以鼻腔的下甲为主, 在前后端尤为明显, 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而表现为暗红色桑椹样变或结节状改变, 有的在后段伴有息肉样变。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局部治疗, 恢复鼻腔及鼻窦通气引流。多年来, 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医生针对不同病变选择了相应的治疗方式, 如应用血管减充剂、下鼻甲硬化剂注射、微波治疗、冷冻疗法、激光治疗、黏膜下电凝固术以及等离子消融术等方法, 使局部黏膜下产生瘢痕组织从而达到鼻甲体积缩小的目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鼻阻塞的症状, 但是也因为过多正常鼻甲黏膜组织及腺体被破坏, 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有的患者容易引起鼻腔在很长时间内的结痂或干燥, 严重的甚至引起空鼻综合征等后遗症。

维持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鼻甲手术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鼻腔黏膜表面大部分为柱状纤毛上皮所覆盖, 同时有丰富的黏液腺、浆液腺、混合腺及杯状细胞, 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还有许多免疫细胞, 它们的分泌物在黏膜表面形成了一层黏液毯, 纤毛运动、纤毛数量和黏液毯对鼻腔的清洁、调温、调湿等都有重要意义。因此, 鼻甲在维持鼻腔生理功能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鼻甲是鼻腔3个鼻甲中最重要结构, 维持正常鼻通气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定的鼻阻力, 影响鼻腔气流屏障平衡的因素之一就是鼻腔过窄或过宽, 使得鼻腔黏膜不能与吸入的空气充分接触, 从而产生鼻塞的主观症状, 而引起鼻腔阻塞的常见病因之一就是下鼻甲增生肥厚。目前较理想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治疗方法就是能够去除下鼻甲病变因素, 解除下鼻甲增生肥厚而有效改善鼻通气状况, 在缩减下鼻甲黏膜体积的同时, 又不影响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患者对下鼻甲手术要求行微创手术已是当今的发展趋势, 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 还可按照下鼻甲功能需要进行必要的塑形处理。

對照组采用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解决了下鼻甲肥厚引起鼻通气的问题, 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手术创面大, 术中易出血, 愈合时间比较长, 难以准确掌握切除的下鼻甲体积。术后鼻腔易结痂干燥、痂皮脱落致鼻出血等并发症[2], 术后下鼻甲创面为瘢痕性愈合[3], 使得下鼻甲黏膜表面正常纤毛结构受到了破坏, 从而影响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

治疗组采用鼻内镜下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及鼻甲黏膜表面横向划痕的治疗手法, 在下鼻甲中上1/3黏膜表面从前向后做一横切口, 从黏骨膜下剥离下鼻甲骨, 边剥离边撬动暴露的下鼻甲骨, 将下鼻甲骨于根部撬断, 使之分段骨折并游离, 然后分次取出。对于肥厚的下鼻甲黏膜, 在其黏膜表面向内行横向划痕, 减小肥厚鼻甲表面的张力, 使愈合后瘢痕形成致肥厚的鼻甲体积缩小。在下鼻甲体积缩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鼻甲黏膜生理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术后下鼻甲生理功能恢复快, 无鼻腔粘连及鼻腔干燥等并发症[4]。

两组患者中, 有少部分鼻息肉患者均用同样手法摘除息肉。通过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手法和治疗后的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9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7.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51, P<0.05) 。不难看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优。治疗组采用保留下鼻甲全部黏膜, 形状和结构不变, 又使得下鼻甲缩小, 鼻甲黏膜生理功能影响不大。通过增加了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间, 从而改善了通气功能[5]。通过对手术患者的观察, 术后换药出血少, 反应轻, 对于部分下鼻甲骨性肥大、下鼻甲黏膜肥厚者均适用。

综上所述, 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术操作更简单, 患者痛苦更小, 疗效更好, 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提供新的思路, 是有价值的临床探索,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兆选, 汪吉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66-168.

[2] 林毅, 黄祖成, 何辉 . 两种方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广西医学, 2013, 35(11):1566-1567.

[3] 陈琳 . 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探析 .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8): 144.

[4] 王兵 . 鼻内窥镜下黏膜内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280 例体会.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21):155.

[5] 梁冬泳, 黄岳, 李趣, 等 . 经鼻内镜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