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道解困惑
2017-06-27彭绮文
彭绮文
图书馆工作主要为读者服务,读者群体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动力。不过,图书馆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的,每天几乎都是重复相同的任务,繁杂又琐碎。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我们要把服务意识理顺,明确工作之道,把周而复始的工作与自己的生活管理和学问管理打通。表面上,图书管理是工作,生活是柴米油盐,毫不相干,但仔细想想,图书分类、归架的原理,与我们解决生活问题和学问问题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先把问题分门别类,然后就轻重缓急地依次解决。其次,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读书人,为了做好工作,我们也要努力做个读书人,读书人服务读书人,相互之间易理解,易沟通。读书,也使我们了解工作中各类文献的特点,更准确地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平时注意文献工作特点的积累,自己也坚持读书,或者做点学问,也就是我们自己也做读书人,找相关资料、数据就变得容易。读书多了,自己在实践中有了积累,也可以做学术研究的工作。
我们在探求工作服务的道理时,也要面对社会变化带来的困惑。社会在日日更新,环境天天在变。即使是改革开放的形势,今天面临的问题与三十年前面临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前所未有的新经历,大学的图书馆员也要关注社会,思考社会问题,也要接地气。为了了解社会,我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十七年,一直坚持利用寒暑假,回家乡罗定市进行乡村调研,亲眼目睹乡村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农民从改革开放初期追求可以吃饱饭,到现在追求读书,并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进步。一方面政府筹钱,建设更多更好的学校,让农民子弟读书;另一方面农民在当地政府和党组织的启发下,向往读书,尤其是鼓励、支持子女读书,只要家庭条件允许,无论是男孩,女孩,都送往学校学习,目的是为了寻求更稳定的生活。因为农业是靠天吃饭,农民的孩子通过读书,变成公务员,或事业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就有稳定的收入,既可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又可以赡养父辈。同时,由于他们有知识,也更有理性、有节度地为农民、农村、农业表达诉求。新一代的农民不再满足于土地的供给,他们离开土地,不再是悲苦地离乡背井,而是奔向前程,这就是中国乡村改革发生的变化。
当然,在乡村的青壮劳力离开土地之后,也会带来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因为留守儿童的问题突出,我在2015年寒假,到罗定市苹塘镇合理咀村调研,发现村里八十多名留守儿童有一栋二层半的文化大楼作为活动场所,有专职老师教他们读课外书、玩游戏、上电脑和远在城市打工的父母沟通。儿童们和家里的长辈,经常被村里邀请参加亲子活动。有的儿童因为不明白父母为何外出打工而闹情绪,文化楼的老师就开解他们,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儿童生活更有保障,儿童明白事理后,就不再纠结。合理咀村的儿童放学后,都自觉去文化楼娱乐和学习。这些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有当地领导的关怀,文化大楼和楼内的所有设备都是村干部找乡贤筹款建设和购买的,文化楼教导儿童们的老师也是村委会干部选定的。我坚持乡村调研那么多年,发现凡是政府组织领导力量强的村庄,村民生活就很有序,村民的问题得到解决,村里的经济、治安和读书风气都不错。从农村生活的变化,从农民对生活的追求,以及乡村的殷实富足,使我从乡村的富饶中感受到国家力量的强大,也更明白治国理政取得的成就。
通过乡村调研,了解乡村的发展,我更相信改革开放的正确,更自觉坚持社会主义特色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大道理,道明,心就亮。解开了自己的惑,也可以帮助身边的人解惑。来图书馆阅览的读者,有时候也会因为座位和电源插座等小问题发生争执,互不相让,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员,我们就要去维持秩序,去调解,因为我们自己心中明道,就把问题看得清楚,就能三言两语把双方问题化解,读者就不再争执,相反,争执过后甚至会像兄弟一样友好地抱一抱。有的读者,快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了,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问题,他们也会找我倾诉,我会用对社会的理解,对國家的信心,结合每个读者的情况,给他们建议。那些读者在找到理想的工作后都高兴地来与我分享。
所以,明道很重要。道理明确,心中明亮,在形势变化,遇到新的挑战、困惑时,心中就有底气和战胜困难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