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文素养教育,构建德育“心”模式
2017-06-27江燕徐林李让秀赵恭玮兰海粟圣
江燕?徐林?李让秀?赵恭玮?兰?海?粟圣洁
〔摘要〕作为一所建筑职业中专校,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育人先育心”的办学思想,积极打造“心灵建筑”的教育品牌和建心文化,确立了“建设人生、筑梦天下”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雕梁画栋”的学校精神,高度关注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着眼学生积极的未来人生建设。提出了中职德育实践的新模式——德育“心”模式,即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规范、品德养成、人生价值观教育同积极心理素质发展教育结合起来,在满足心理需要的前提下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以“心”促“德”,以“德”育“心”的多重效益。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64-04
一、中职生成长发展的现状与需要
中职生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下产生的一群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失败或行为失调等教育缺失,导致他们在心灵成长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比如他们的学业自信不足,自卑感强,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感到前途渺茫,致使他们不思学习,谈恋爱、玩游戏、旷课逃学、打架斗殴等行为不断发生[1]。但同时,中职生处于青春成长期,他们总是富于激情,充满朝气和活力,他们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关注、关爱和肯定。因此,相比职业技能的学习,面对这样一群被基础教育边缘化的孩子们,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抚慰、温暖和激发,重建自信人格;他们更需要的是在思想上的指引、点拨,重树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他们更需要的是文化积淀、时尚熏陶,提升人文素养,进而重建自己的美丽人生和充满创意的职业生活。
二、中职德育的困境与改革思路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过窄的专业技能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当今的职业教育必须把职业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培育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他们善于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适应未来职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被认为是被普通高中教育淘汰掉的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在家长眼里就是“不争气的孩子”,在教师眼里就是“不听话的学生”,这样的角色定位一方面凸显出必须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障碍重重,效果不佳。面对这样一群行为与学习双困生,传统德育的晓之以理难以奏效。究其原因:德育工作没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探究问题根源。所以学校需要改革德育工作,摆脱传统德育的困境[2-3]。
作为一所建筑职业中专校,我们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育人先育心”的办学思想,积极打造“心灵建筑”的教育品牌和建心文化,确立了“建设人生、筑梦天下”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雕梁画栋”的学校精神,高度关注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着眼学生积极的未来人生建设。在此学校文化视野下思考学校的德育改革,我们提出了中职德育实践的新模式——德育“心”模式,即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规范、品德养成、人生价值观教育同积极心理素质发展教育结合起来,在满足心理需要的前提下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以“心”促“德”,以“德”育“心”的多重效益。“心”即关注中职生的心理需要,并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去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即把中职学校的德育置于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框架下,通过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满足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进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重塑他们的人生目标和自信心这样一个持续的心灵建设过程。
三、有效实践德育-心模式,着力建设心灵建筑學校品牌
2012年,学校成立了德育心理工作室,聘请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将学校有志于德育心模式实践探索的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并与学校的班主任队伍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开始了德育心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人文素质发展为目标,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开展了适合他们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中职学校人文素养教育和德育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区域特色品牌。
(一)开启心灵之门——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聚焦心灵——“校园心理剧”典型活动品牌建设
我们遵循德育典型活动特色化的思路,从中职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开始在学校实施以校园心理剧为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所谓“校园心理剧,就是利用舞台艺术创设的生活情境,通过行为表达的方法与技术,重现生活情境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促进当事人、参与者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的一种表达性心理干预活动。”
从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校相继举办了六次心理剧现场会,设计了以“抚慰心灵”“感恩心灵”“激荡心灵”为主题的心灵成长系列和以“选择人生”“建设人生”“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人生系列教育活动,师生共同创编、排练和演出了8个短剧,4个长剧,共12个剧本。目前正在准备“职业系列”之“我看职业——职业信念”的校园心理剧(将于今年6月22日进行大型公演)。
校园心理剧强调让学生从自我的视角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编演。通过学生自主创作、编导、排演、互动的过程,突显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校园心理剧,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辟了另一条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路径。
我校的校园心理剧多次吸引央视关注,并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2015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年会、四川省校园心理剧研讨会等活动上展示,被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郭成教授称为“让学生心灵极具吸引力、震撼力和激发力的心灵净化和提升活动”。在看完幸福人生之“幸福ING”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副理事长张大均教授更是用“生活、艺术、精彩、震撼”概括整剧。组委会为学校颁发了“突出贡献奖”。
2.心理班会课——实现“心灵管理与建设”常规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首先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其实,对于中职生来说,德育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学做真人,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又需要建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管理和建设自己的心灵。因此,学校把班主任工作的重心从过去的日常事务管理、行为规范与纪律管理等等转向到心灵管理与建设这个主题上来。通过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心灵管理和建设能力,通过心理班会课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心灵管理与建设的常规化。首先,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积极让教师们参加各种培训,让教师成为学校德育心模式的中坚力量。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和教师沙龙活动,为团队教师下发了《班主任工作漫谈》《班主任兵法》以及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教出乐观的孩子》《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等教育专著,组织教师们阅读、交流和研讨,班主任主题沙龙紧紧围绕“心灵管理和建设”这一目标,如“赏识,方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面对早恋,我们怎么办?”“掌握学生心理,增强班级凝聚力”“心理班会课之我见”等问题自由交流。班主任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当一个班出现问题时,大家群策群力,会有意识地先去分析学生的心理,然后出谋划策,团队作战,运用心理技术去解决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益于教师德育心理方面的成长,在各班的心理班会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进了教师—学生之间的信任,让学生产生了归属感,慢慢地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向积极方向发展。
3.心理辅导——实施专业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设立了个别心理辅导室为有心理困扰、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服务。学校配齐配足了心理专业辅导教师,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门针对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心理困惑、 情绪波动、人际交往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进行分类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无论是对主动上门求助还是被家长或教师带来的学生都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待,认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对个案进行跟踪,及时消除轻微的心理障碍,需要加以矫治的转介到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治疗。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者骨干班主任、德育心理工作室的教师等,会结合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年级或者跨年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集体教育和引导。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科专业教师要注重在和学生日常交往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动员教师借助于专业课程教学要注重建立尊重、信任和安全课堂心理环境,在和学生交谈过程中,要态度真诚、友善,要耐心、细致,讲究教育艺术和技巧,堅持以正面教育、说服教育为主,多鼓励、少批评。
(二)敞开课堂之门——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
中职生的特点就是文化课程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但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有更强的获得认同的心理需要。怎么能被认同,学业这条路行不通,那可以比能力、才艺、个性和创新等擅长的方面[4-5]。因为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裕,有闲暇时间和精力,这些时间和精力需要在课外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追求和心灵上的满足,这也正是我们寓教于乐,开展德育心模式工作的良好契机。所以,在中职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社团就是校园文化生活最好的载体,最能体现这种精神。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积极引导学生组建各种社团,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管理、组织、协调、策划等能力。活动形式多样,每个学生总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重新树立自信。
我校在“游艺修文”的课程文化指导下,先后成立了文学社、巧手坊、心理社、魔术社、跆拳道社、合唱团、双节棍、吉他弹唱、快板说唱等30多个社团,锻炼学生沟通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及文化修养。其中微韵社团和筑梦舞蹈社团获得了2015年度成都市职业学校最强社团奖。还根据男生、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分别建设了“淑雅女子学堂”“儒雅男子学堂”两个特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通过德育特色课堂实现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成就他们的幸福人生。
1.微韵社
微韵社团在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注重创新思想、创新思维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学生们完成“微景观”“微模型”等作品后,借助校外合作企业、夜市、实体摊铺、网店微店等进行销售,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积累创业经验,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自信、自主、自立、自强、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新精神,同时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创新创业的萌动与愿望。2014年社团创办至今,社团累计培养学生140人,近30名学生利用“微景观”“微模型”走上了创业道路。
2.筑梦舞蹈社团
心随舞动,舞出青春。筑梦舞蹈社团积极自发地参与到了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中,例如“建中好声音”“建中梦想秀”“普通话大赛”“建中迎新盛典”“跨年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在省市区各级中职学生风采大赛中,屡获殊荣。学校的舞蹈“南飞”“筑梦”和男子礼仪“雕梁画栋”多次受邀展演,省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向社会展示了建中学子积极阳光、青春朝气的风采,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我们校园心理剧展演现场会,所有舞蹈的创编演均由指导教师和社团学生共同完成,演出运用音乐、灯光、场景等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剧中人物情感,所有舞蹈均是原创,均由社团学生承担,又产生了积极的美育效应。孩子们也用舞蹈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充满好奇、热情和智慧的心灵,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地表达出他们对美好人生的渴望。
3.淑雅女子学堂
淑雅女子课堂内容分为:“美丽女孩”“聪慧女孩”“优雅女孩”“阳光女孩”四个模块。淑雅女子学堂内,悠扬的琴声带出浓浓的茶香,学生的芊芊玉手往复于杯盏间,倾出一壶醇香,一壶人生。淑雅女子学堂用智慧、生动的课堂,培养美丽、智慧、优雅、阳光的女孩。为了实现“人文女生,幸福人生”的宗旨,学堂开设茶艺、插花、服饰搭配、礼仪知识、职业妆容、影视欣赏等课程。
4.儒雅男子学堂
儒雅男子课堂内容分为“健美男孩”“智慧男孩”“责任男孩”“阳光男孩” 四大模块。“儒雅男子学堂”着力于男子的“气度、力度、深度、风度”,学堂从“健美、智慧、责任、阳光”四个维度出发,开设身形训练、管理与执行力、创业实践、挫折教育等课程。
(三)打开校园之门——走向社会职场实践
中职生心灵的建筑,需要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学习和使用技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劳动的光荣和职业的多样性需要,让他们懂得生活需要珍惜和不断创新。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心灵的提升,同时也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建筑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进行学校内涵建设时,针对学校教与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突出、强化实践性教学,创新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尽快完成由学科体系向实践性体系的转变,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学校也激励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掌握实践性教学方法,提升科研素养,成为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经常开展一些实训项目,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各种实践项目中去,训练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通过实践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增强劳动观念、艰苦创业意识,促进良好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校在“建心文化”引领下,逐步践行了“德育-心模式”的新型德育教育,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校园心理剧活动课程”“儒雅男子学堂”“淑雅女子学堂”的实践探索,同时开展了心理班会课和社团活动以及心理辅导活动,通过专家引领,不断完善课程设计,规范课程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未来生活所需要的人文素养。这样的课堂是对我校学生重塑学业信心和人生理想的一种尝试,是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探索,是充分彰显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德育实践。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学校德育实践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反思和创新思维。尤其是如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元化评价体系来评价德育心模式的成效,如何把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德育心模式下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实践德育心模式,我们愿意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梦. 中职生人文素养提升的现状与策略[J]. 职教通讯, 2013(5): 31-33.
[2]刘晓. 论中职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有機结合的必要性[J]. 学术讨论, 2016(12): 18-19.
[3]田洪卫. 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 2016(7):235-236.
[4]白琴. 做好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4, 252-253.
[5]张世斌.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 学周刊, 2016, 2: 32.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成都,610066。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