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生命要追求什么

2017-06-27林雅华

书屋 2017年6期
关键词:芬奇上帝人类

林雅华

达·芬奇,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一颗璀璨之星,带着令人惊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划过了世界历史的天空,同时也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迷案。他在绘画、解剖、工程、军事、光学、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等各个领域的非凡探索,第一次揭开了神学背后的世界,让人类得以窥见大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奥秘。自达·芬奇辞世以来,对他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越是深入了解达·芬奇的研究领域,就越是会被其天才的思想所折服。人们惊讶地发现,他的那些富有启发的设想,在穿越数百年的时光之后,竟然直接照进了现实——对地球引力、空气压力的研究;对人体内部结构的研究;对各种机械装置、军事设施包括汽车、飞机的研究;对地质地壳海陆变迁的研究;对光线与色彩学的研究……或许,他真正应该算是一位“上帝”之子,带着超越于时代的智慧之光,奏响了人类社会的一曲无与伦比、灿烂辉煌的交响乐诗篇。

本书作者露西·图尔纳(Lucille Turner)1964年出生于伦敦西南部的海滨城市伯恩茅斯,她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法国人。在多年的翻译与记者的生涯之后,图尔纳现执教于法国的索非亚-安提波利斯-尼斯大学(Sophia Antipolis University),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文学与传播。本书英文原名应为《吉奥孔多》(Gioconda)。据传,《蒙娜丽莎》的主人公原名为丽莎·戈拉蒂尼,后来嫁给了丝绸商人弗朗西斯科·德·吉奥孔多。达·芬奇在为其作画时,丽莎已是吉奥孔多的夫人,故而书名为此。《蒙娜丽莎》这幅画的缘起、过程与结局与达·芬奇本人的人生遭际息息相关,从而巧妙地勾连起了他最重要的四个人生阶段。这样一种写作方式,与欧洲文学史的著名小说体裁——成长小说,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小说的主人公达芬奇虽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却和成长小说的主人公一样,经历了童年、青年、中年的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最终在自然界与社会生活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过,本书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渲染达芬奇的社会化的成长变化,而更多的是通过他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不断确认和印证他自身永恒的生命追求。因此,在行进到每一个重要人生关口之时,文中的达·芬奇都会往自己生命的最初回望,回望儿时许下的誓言——人必须拯救别人,人必须拯救自己。这种不断往精神原乡回转头去的仪式,无疑为整部作品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之情。

达·芬奇的童年时代,在美丽的托斯卡纳乡间小镇芬奇度过。这个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日日在山里疯跑,捕捉各种各样的蝴蝶,再把它们做成标本。他的父亲给他请了一个古板的家庭教师亚历山大。达芬奇的奇思妙想总能把亚历山大先生气地七窍生烟。可小小的达·芬奇却并没有因此中断对自然的探索。在他心里,大自然同样是上帝的造物,对大自然的了解并不忤逆对上帝的信仰。为了尽可能多地理解自然,他练就了一手精妙的速写画。童年时代的达·芬奇已经展现出了一个“上帝之子”的独特之处:有极高的数学能力,几乎掌握了算术和几何的所有知识;有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光线与色彩之间的巧妙广联;有极为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对圣经与人类灵魂产生了无穷的想象与探索;有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对大自然与人类拥有着极大的热诚。

到了佛羅伦萨,达·芬奇成了雕塑大师安德烈亚·韦罗基奥的弟子。在多年的学习中,达·芬奇的绘画日益精进,更得到了美第其家族洛伦佐的赏识和资助。只是,达·芬奇已经日益发现了自身的使命所在,那就是去探索自然、探索人类的根源。于是他开始实施尸体解剖的项目。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压力与舆论压力,甚至引来了被罗马教廷当作异端的巨大风险。后来,随着帕齐家族刺杀洛伦茨兄弟的阴谋败露,达·芬奇发现整个佛罗伦萨城都陷入了集体的疯狂,人类本性的邪恶与恐怖开始不断蔓延,达·芬奇决定离开。

他随后来到了米兰公爵斯福尔扎的宫廷。在这里,达·芬奇变成了斯福尔扎身边的红人,成为了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魔法师。他为斯福尔扎绘制了克里威力女儿的画像,为宫廷贵族创造了夜幕星辰的奇景,为王室婚礼炮制了炫目的烟花,同时又为斯福尔扎建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型雕像的模型,甚至为斯福尔扎的战争计划设计了敞篷战车、蒸汽火枪等一系列的军事设备。而这一切,只是因为达·芬奇能够在此获得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进行他真正想要去完成的事业——他在更多的解剖实例中发现了人类心脏的秘密,洞穿了灵魂存于心脏的谬见;在对飞鸟的观察中,不断设计自己的飞翔之翼……只是,随着意大利各邦之间的明争暗斗,斯福尔扎引入法军,力图占据意大利的地位,一场波澜壮阔的意大利战争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达·芬奇在此情势之下,忽而记起了自己最初的誓言,应该要拯救生命,而不是用自己的发明创造去屠杀生命。在他眼中,战场没有真正的敌人,因为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因此,他与学徒弗朗西斯卡一同焚毁了自己的手稿和战车。达·芬奇又动身回到了佛罗伦萨。

只是,阔别多年的佛罗伦萨早已物是人非。多明我会的修士萨伏纳罗拉统治了整个佛罗伦萨,他用地狱之火逼迫着全城的人民抛弃奢华,回归简朴,命人在市政广场上堆起火焰,将一切超出必要生活的东西全都焚毁,这包括人类精神文化之传承的经典书籍、绘画以及所有的艺术品。这样一座黑暗的城市令达·芬奇再度感觉到了佛罗伦萨曾经有过的疯狂。他躲进了城外一个名叫圣卡西亚诺的小镇,潜心研究光学与人类视力的奥秘。经过努力,他终于发现了人眼成像的原理,也发现了曲线透视法在绘画中的重要运用。于此同时,他还结识了著名的学者马基雅维利。也是在这里,达·芬奇重新见到了丽莎,成为了吉奥孔多府上的一名画师。在这幅画的绘制过程中,达·芬奇又一次返回了精神原乡,返回了自己生命的最初追索——自然与人。最终,他没有听信马基雅维利的权力学说,而是带着未完成的《蒙娜丽莎》一画从佛罗伦萨逃了出来。

作者在大量阅读文艺复兴时代历史作品的前提下,为我们勾画出了宁静优美的芬奇小镇、人才济济的佛罗伦萨洛伦佐王朝、扣人心弦的帕齐阴谋、恢弘壮丽的米兰斯福尔扎家族、波澜壮阔的意大利战争、惊心动魄的萨伏纳罗拉之火,达·芬奇目睹并亲历了这些事件的发生。此时的他并不是一个社会的游离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参与者。喜悦、恐惧、失望、悲伤、振奋、绝望、迷惘……所有这些情绪都曾在他的生命中占据一角。他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人类共同的情感。但他又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在抖落人生际遇中的所有成功与失败之后,达·芬奇仍旧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为着拯救自我与他人,孤独而艰辛地不断探索。这一探索的根本问题便是——人的生命究竟要追求什么?

名望、地位、金钱、权力?这些他都全部已经体验,却从未将其作为自己的真正目标。那么,他的生命追求到底是什么?

第一是探索真理。“既然是上帝创造了世界,那么他的故事无疑就要被记录在土地之中。因为土地比《圣经》文本要古老的多”。年幼的达·芬奇对土地、河流、花朵、雨水、彩虹……的追索,只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推论,他相信上帝的语言同时响彻在《圣经》文本与自然文本之中。但无疑,他对自然的兴趣更加浓厚,因为他在无穷无尽的造物中不断看到了上帝创世的神妙。由此,达·芬奇进一步发现了人类作为造物的组成部分同样也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其身体骨骼、血液循环、结构功能在中世纪神学的帐幕下完全混沌不清。剩下的唯有灵魂不朽与身体的遮蔽。这种探索真理的信念,犹如夜空星辰,引导着达·芬奇穿越层层迷雾,去到自然的深处与人类身体的深处。文艺复兴的真意,并非仅仅停留在古典艺术的传承与复萌,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代表了人类受到真理之光的启蒙,自觉自主地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义。如同上帝给亚当注入的那一股鲜活的气息,这气息不仅赋予了人类生命,同时也赋予人类探索求知的理性,讓人类真正可以挺立在地球之上,成为所有灵性生物的主宰和代表。

第二是解救他人与自我。其实,这是达·芬奇幼时许下的誓言,同时也是贯穿其一生的生命信仰——作为尘世间的“上帝之子”去解救世人,解救自己。如同洛伦茨在会谈之时所举的柏拉图洞穴的例子。达·芬奇虽然降生在昏暗的洞穴之中,但是他却凭借上帝之力,看到了洞穴之外真实的阳光普照,山脉河流,他要尽己所能地将这一切告诉给其他的洞穴之人。虽然他一生都被视为疯子和异端。但是,他的心意始终没有发生过动摇。为了真正解救他人与自己,他孜孜不倦地投入于对自然的探索之中,力求破译上帝为人类设定的神秘之锁链,为整个人类带来清明与智慧。这样的一个达·芬奇更像是神话时代的普罗米修斯,为着这个世间的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无边的孤独。这孤独中唯一的共鸣者,少女时代的丽莎,其实是达·芬奇凡间心灵的永恒幻影,同时也是其生命誓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蒙娜丽莎》这幅画像才能够成为整部作品的贯穿线索,带领着我们共同领略达·芬奇不同寻常的人生遭际。

第三是返归人性之善。在目睹了人类因着权力、私欲、暴力、偏执、恐怖等邪恶而产生的可怕境况,达·芬奇停止了军事武器的制造,毁灭了助力恐怖的工具,重新返回自己的生命河流。“为什么把别人头颅砍下的人并不被视为疯子和异端,而我只是将人类的心脏切开,去探索疾患疗救,就被永远地归于异端?”“战场上真的就有对的那一方,应该去拯救的那一方吗?”达·芬奇在书中发问。这恐怕也是我们需要深深思考的问题。野蛮状态下的逐利争端,仿佛折子戏一般,永恒地上演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打着爱国主义旗帜的纷争,与以正义、自由为旗帜的屠杀,似乎一刻都没有停止过;给人性之恶披上各种华服丽影的表演始终层出不穷。而以马基雅维利为代表的权力意志论、霸权君主论,似乎在中世纪之后,主宰了我们近代以来的所有政治哲学的命题。达·芬奇选择了逃离,选择了逃避战场正确那一方,转而追寻真正符合人道主义的生活。在目下全球恐怖主义甚嚣尘上、激进民族主义卷土重来的时代中,我们确实应该重新考量这一命题:基于狭隘权利基础上的人性的恶意表达与权力相争,是否应该止步于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的创设之上?这不仅是达·芬奇的个人使命,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猜你喜欢

芬奇上帝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20秒的“上帝”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达·芬奇 下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是否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