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7年恢复高考内幕

2017-06-27肖婷婷

华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政审邓小平教育工作者

肖婷婷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这是他恢复工作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

8日,邓小平听取了与会代表反映的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意见。当时武汉大学查全性教授在座谈会上非常强烈地呼吁:招生是保证大学质量的第一关,好像工厂的原材料,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座的科学家们发言踊跃,情绪热烈,一致建议国务院下决心恢复大学招生制度。邓小平问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今年是不是来不及改了?”大家回答,今年改还来得及,最多晚一点。邓小平听后当即决定,“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他明确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历经磨难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们,以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这一决定的拥护和对邓小平的由衷敬意。

8月13日,教育部在北京再次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后时间最长的一次招生工作会议,历时44天。

9月19日, 邓小平召见刘西尧,尖锐批评教育部思想不解放。邓小平对招生具体工作也抓得极细,他亲自看招生文件草稿,亲笔修改招生对象条件。招生文件初稿对政审规定得繁杂琐细,邓小平批评“你们起草的招生文件写得很难懂,太繁琐”。他指示修改:“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而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邓小平在关键时刻的谈话成为重要分水岭。此后,招生工作会议的整个氛围为之一变。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使招生会的形势很快扭转。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恢复高考的问题。10月12日,国务院转发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制度。

当时,人们都注意到,在报考条件中附加了一小段虽不显眼却关系重大的文字:“另外,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年、1967年两届高中毕业生)。” 报考条件中附加的这一小段文字,“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找回了高考的机会。1968年底,全部在校的1966-1968年6届中学生统统毕业,大部分上山下乡,小部分进厂,失去了高考的机会。这些后来被称为“老三届”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们的年龄分别是:25岁、26岁、27岁、28岁、29岁、30岁。这样,除了68届初中生可以在年龄线内正常报考外,其余5届中学生全部过线。

恢复高考的消息一见报,立即传遍城乡。从10月21日起,到年底高考结束,两个月中,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高考成为热门话题。“文革”中离开校园的11届总计1000多万中学毕业生,更是如闻春雷,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新设立的各级招生委员会,从各个角落搜出尘封虫蛀的中学课本。一场空前规模的大学习大复习随处可见,朗朗書声随处可闻,勃勃生机再现于校园学舍。

11月底,高考在全国各地陆续拉开序幕。考场曝出许多趣闻,诸如师生同场,夫妻同考,还有兄弟叔侄一家同试。至1977年12月,全国总共有570万人参加了考试。

当时,由于资源严重匮乏,如何解决考生参考的试卷纸张,竟然成了一个叫人头疼的大问题。问题最终反映到邓小平那里,他当机立断,决定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计划暂时搁置,调配相关纸张,先行印刷考生试卷。

就这样,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

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腾讯网

猜你喜欢

政审邓小平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从“政审”一词引发议论和担心谈起
公务员招录政审为啥要审这些
红色读物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