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模式研究

2017-06-26王建龙

地理空间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贫困村农田农村土地

王建龙

(1.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90)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模式研究

王建龙1

(1.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90)

结合我国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在新常态下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模式,为推动农村土地整治转型发展和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提供策略支持。

新常态;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从1998年至今,土地整治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承载了“耕地保护、城乡发展、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等多项功能,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在新常态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5大发展理念,在新常态下,既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土地整治加快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论文结合相关研究,探讨了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模式,为推动农村土地整治转型发展和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提供策略支持。

1 新常态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模式

1)农田空间格局与景观优化型整治模式。农田空间格局与景观优化型整治模式主要是保持山体、水系和地形地貌形成的农田景观空间格局,统筹考虑农田布局、景观环境设计、工程建设等环节,通过农田生态功能分区,优化“山、水、湖、田、路、林、村”景观空间格局,提高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农田中的生物栖息地,恢复原生生物群落,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承载力,重塑美丽国土[1]。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农田集中成片区、城市边缘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性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保护、重建和提升农业生态景观功能。

2)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观光休闲旅游型整治模式。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观光休闲旅游型整治模式主要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配套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推动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并适当建设观光休闲农业设施,推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融合,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发展生态观光、生产体验、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更好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2]。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土地现状条件较好、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或者有特色发展潜力的乡村与城郊,主要整治内容为加强农业和休闲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观光休闲旅游的有机融合。

3)土地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型整治模式。土地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型整治模式主要是在研究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特征、问题及成因基础上,找寻土地整治与土地生态修复契合点,实施国土综合整治。一方面要降低土地整治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和冲击力[3];另一方面采取工程、生物等整治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土地沙化、石漠化、盐碱化,减少水土污染,重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土地生态涵养能力[4]。

该模式适用于土地沙化、石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地区。重点实施以生态修复与改善为主的综合整治工程,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切实提升国土生态安全水平。

4)美丽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型整治模式。美丽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型整治模式主要是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指导下,结合乡村地形地貌、水系山体等自然条件和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条件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5],加快农村河流和塘堰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推动农村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

该模式适用于居住分散,居住条件差,人均居住面积过大,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的村庄。此种类型的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周期长、整治难度大、资金缺口大。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5)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与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保障型整治模式。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与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保障型整治模式主要是在研究区域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及问题基础上,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提升土壤肥力;增加耕作层厚度,改良土壤;控施化肥农药,控制农膜残留,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该模式适用于耕地质量退化、污染较严重、耕作层较浅的地区。着力解决耕地质量建设,减少农田污染,培育健康土壤,提升耕地地力,保障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6]。

6)精准扶贫与农业增产增效型整治模式。精准扶贫与农业增产增效型整治模式主要是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促进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作条件,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有效破解人均耕地不足、土地贫瘠的难题,提升土地地力等级[7];整合土地整治资金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倾斜,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选择腾地潜力大、房屋破旧、分散居住、区位偏僻、交通不便、无发展动力的贫困户、群众和改造愿望强烈的村庄实施整体搬迁脱贫,推进贫困村土地整治工程,特别是山区贫困村的土地整治工程。

该模式适用于贫困县、贫困村,将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着力实施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了贫困村老百姓“出门难、生产难、灌溉难”与“增产难、增效难、增收难”的问题[8]。

2 结 语

新常态下,国家战略层面不断强调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性,土地整治的推进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亟须创新土地整治新模式,加快土地整治转型升级,构建土地整治新格局,使土地整治成为农业生态景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1] 罗明,高世昌,任君杰.土地整治转型升级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基于芬兰、德国低碳土地整治的调查研究[J].中国土地,2016(8):37-40

[2] 赵庆利,陈艳林,林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2016(8):41-42

[3] 曾艳,杨钢桥.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农地整治模式选择[J].中国土地,2016(6):14-22

[4] 郭贝贝,金晓斌,林忆南,等.基于生态流方法的土地整治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15(23):7 669-7 681

[5] 鲁成树,李伟.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 983-7 985

[6] 刘彦随.科学推荐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4):4-8

[7]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的发展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25(10):1 718-1 722

[8] 芦艳艳,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五大整治模式探讨[J].资源导刊,2016(2):22-23

P208

B文章编号:1672-4623(2017)06-0112-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7.06.035

王建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治、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6-11-21。

猜你喜欢

贫困村农田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