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字意象化设计的视觉艺术分析
2017-06-26孙妍
孙妍
摘 要:文字意象化设计的视觉艺术分析,主要是以文字本意及所欲表达的概念为信息基础,以设计者对视觉艺术、审美理念、行业属性的准确把握为前提,将广泛涵义与文字巧妙的意象化结合,经过技术与艺术的再现,将外在的“物”与内在的“意”加以融合、升华,创造出感动观众、触动心灵优秀作品。也是对图形语言的意象化特征的挖掘成为文字意象化的发展趋势。意象化文字形式是通过视觉认知来传递信息的过程,是在人类文字、语言形成之前人类用来表达情感最直观的方式,意象化文字创意正是运用了这一表达方式,在图形与色彩等创意元素中进行着各种视觉艺术的表现。
关键词:文字 意象化 视觉艺术
一、解读文字本意与意象
文字的本意是指汉字的表意,其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内在文化含义。汉字象形化结构特征主要来源于自然,是先人对物象长期观察描绘,对物象形体特征高度概括提炼的结果。
文字的意象即“意”与“象”,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形态作为寄托设计者的意念与品格等,使读者透过具体的形态体会与感受到文字形态以外的特定象征意义。“意”指审美关照和创作构思时的视觉感受、意趣、情志;“象”指出现于想像中的以外的事物形象,使其两者相融合构成审美者的审美意象,呈现于作品中的视觉艺术意,通过审美思维所创造的融汇意趣的形象。意象的概念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意象研究的内容:一方面是意、象、意象、与意象相关的概念、意象的种类与多变性的主题,另一方面讲解的是意象的起源、意象的生成、意象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意象思维对创意表达的影响。
二、文字意象化的视觉艺术外在形式
1.笔形变异
文字意象化中的笔形变异是指在标准印刷文字的基础上,对笔画进行形状、长短、方向上的变化,使之突破常规的样式,创造出文字全新的面貌。笔形变异要特别注意文字整体风格的把握,变化过多容易形成杂乱无章的状态。但特异组构的手段可以采用,即在高度统一的形体中,加入“另类”、“变化”的笔画或图形,则给人强烈的视觉对比,赋予文字活泼、跳跃的性格。
2.因形共用
文字意象化因形共用的目的是指缩减文字的空间、构筑文字整体效果,笔形共用的文字互相结合在一起,同时,构成一个整体的意象化文字,减少所占用空间,增强文字整体的视觉表现力,我国民间传统文字采用此手法。因形共用并不是局限于共用的偏旁部首,因为结构的相近或者互补,更可以考虑笔画的共用。因形共用需要对文字结构进行深入审读,寻找规律和文字的突破口,可适当调整笔画结构,谋求视觉与相关的联系”,重新构造整体性意象化文字圖形。
3.虚实相宜
对于意象化文字来讲,文字的实形就是笔画线条结构,底子就是笔画间留存的空白处,实线构成我们对于文字的常性认识,文字反白时则依然认为文字是实线——白色的实线,所以颜色并不是判断图地的关键。文字设计的虚实相宜与图形创意中“共生图形”的表现相似,即正形与负形通过轮廓线的共用,图与底的转换等方式共同存在,互相依存构成整体性文字。
4.主观性恣意挥洒
文字意象化设计更多的是将胸中的豪气、逸气、霸气、狂气凝结为形似的笔触,意象其结构。因为,包含着设计师真实情绪的宣泄和表达,便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文字情绪化表达并非仅仅采用笔墨,也可使用如油画颜料、色粉笔、毛刷等多种工具,其表现效果则不尽相同,通过实验进一步丰富我们的视觉,激发观众的阅读兴趣。
三、文字在视觉艺术中意象化的内在意义
文字在视觉艺术中的内在意义是指文字意象化形态赋予文字字面之外的概念,经过视觉以及心理联想,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阅读过程并成为现代文字意象设计的潮流。文字意象化设计是人的大脑对客体形象的主观映象,具有客观的形象性,又经过文字主体的选择、集中、概括、加工等主体意识的改造,渗入了主体的思想、情感、想像,含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素,是被接纳、改造过的客休的“象”与主体的“意的统一,形象性、生动性与概括性、创造性的统一,是主体感知的形象经过意识系统的作用而形成的意中之象或象中寓意。其产生的动力是人在视觉艺术实践中展开的联想、想象活动和情感话动,其实质是采用对文字本身的含义表现出视觉形象。文字意象化设计能激起艺木家的创作冲动,促成艺术构思和对一定物质表现手段的选择,使生活形象向艺术形象过渡。它还联结艺术家心理、艺术形象心理与欣赏者心理,使一艺术有可能发挥其社会功能,同时,产生文字意象化设计的内在意义。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将结合视觉传达中文字意象化创意传达的理论研究,以现代文字形态、传播学等理论为依托,对图形进行视觉思维的分析和在视觉传播过程中作用进行探索,阐述文字意象化设计表达视觉艺术特征的分析。文字意象化设计史探索与研究成为视觉艺术中的一个具有高端思维的设计分支,对学科具有方向性的指导。选择文字意象化设这一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并与市场相结合,形成符合现代美学价值取向、具有实用价值、应用价值融于一体的文字意象化设计教学效果。经过长期的认知,我们对词汇已经具有了“意”的联想,仍可对其进行“意象”表现。文字在通过意象化造型设计的同时,均采用象征、隐喻、夸张、拟人等设计手法将词汇与词意建立起已有的相关联系,通过文字本身的形态启发受众对其的情感认知,从而产生共鸣,使文字意象化表达成为视觉艺术中的理论研究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伍斌.设计思维与创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于帆,陈燕.意象造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孙宜生.意象素描。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