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梦重庆

2017-06-26唐浚中

当代党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城南夫妻俩租房

唐浚中

2017年5月6日上午9時,南岸区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外。

一座“爱心亭”门面前,摆着一块方方正正的招牌。招牌上写了八个字:“小何五金、照相、复印。”

店主“小何”全名何昌秀,来自贵州省独山县。

这时,何昌秀刚刚开了门,正要开始张罗一天的生意。

沐浴着山城阳光,何昌秀恍惚间觉得,眼前这间9平方米的小店和周围高大的公租房楼群,竟在自己心间激起了乡愁一般的涟漪。

别愁

2010年12月的一天下午,贵州省独山县城。

寒风刮过县城一家老式照相馆,吹得照相馆老板何昌秀和丈夫夏州才心里一颤。

这家照相馆接的主要是证件照生意:一版证件照从拍摄到洗出,勉强能挣几元钱。

而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店里的生意越来越惨淡。

虽收入尚能糊口,但夫妻俩的日子却越过越紧——每月,夫妻俩都要省下500元,寄到居住在重庆铜梁的夏州才父母手里,作为两个女儿的生活费。

这天,又到了寄钱的日子。

在寄钱之前,何昌秀早已与女儿们形成了默契——打一通电话,问问近况。

这时,何昌秀拿起面前的座机话筒,熟练地按下一串号码。

“喂,妈妈!”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

对何昌秀来说,每月最后一周的电话,就是她和女儿们最幸福的时刻。

但这天,女儿们却显得有些不高兴。

“为啥别人的妈妈都在身边,我们的妈妈却在电话里?”谈话间,女儿们冒出的这句话,让何昌秀心头随之一紧,泪水不禁涌出眼眶。

此后,女儿这一“问”一直萦绕在何昌秀心间。从那时起,她开始不敢看亲子节目,开始惧怕“留守儿童”这个词。

不让孩子们成为“留守儿童”,也成了何昌秀的一个梦想。

逐梦

那通电话后,丈夫夏州才看出了妻子的苦闷。

2011年1月的一天,夏州才与何昌秀进行了一次长谈,成功说服妻子离开家乡,跟自己到重庆发展。

临行那天,夫妻俩揣着一张存了2万元的银行卡,背着几台相机、一台电脑和几大包衣被,踏上了征程。

几天后,夫妻俩出现在重庆菜园坝火车站。

站在车站熙攘的人群间,何昌秀抬头环顾四周——左侧,一条见不到尽头的阶梯两侧,楼房依山势延展;右侧,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旁,高楼林立。

望着这一切,何昌秀深吸了一口气,任凭凉风灌入身体。随着大脑被冷风激醒,她开始努力想象,在这座巨大而陌生的城市里,自己未来的家的模样。

然而,任凭何昌秀怎样想象,却始终没有如愿。

…………

在亲戚的帮助下,夫妻俩在南岸区一个名叫“四公里”的地方租下一套30平方米的房子,并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工作。

但夫妻俩很快发现,要想在这座城市扎根并不容易——因收入较低,两人对临时租住的房子并不满意,也没有能力照顾两个女儿。再加上亲情和友情的缺失,何昌秀在重庆生活得并不愉快……

直到一年后,他们听说,重庆推出了公租房。

通过“重庆市公共租赁房信息网”,何昌秀与丈夫了解了公租房租赁相关政策,决定申请公租房。

乔迁

2012年初夏,一个炎热的下午,何昌秀和丈夫急冲冲地奔向自己的出租屋。

刚进门,夫妻俩都顾不上换鞋,三两步就跨到电脑前。

这天,是公租房摇号结果公布的日子。怀着忐忑的心情,何昌秀和丈夫按下了电脑电源键。

点开公租房摇号公示,夫妻俩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乐得合不拢嘴。

对何昌秀来说,公租房不仅能给她一个家,还能解决两个女儿上学的问题——而这,就是何昌秀回答女儿那个问题的答案。

公租房交房前,夫妻俩一有空就会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再走上半个小时的路,到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打望”新家。

望着那栋房子越修越高,夫妻俩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2012年8月15日,城南家园公租房接房当天。

夏州才一大早就赶到现场。何昌秀因为正在打工,于是就乘着工作间隙,让丈夫发来短信“直播”接房进度。

2012年8月22日上午,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

跟着熙攘的搬家人群,夫妻俩背着初来重庆时的那几包行李,来到自家楼栋外。

站在楼栋下,何昌秀凝视着自己家的那扇窗户,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

推开房门那一刻,何昌秀愣住了——虽已来过多次,但当入住时刻真正到来时,却又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何昌秀知道,这就是家的感觉。

同年9月,夫妻俩将两个女儿接到了身边。对两个女儿来说,妈妈也由电话里“变”到了身边。

立业

入住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后,何昌秀一家的生活开始改变。

由于缺乏技能,夫妻俩在会计师事务所收入较低,于是选择了辞职。

很快,夏州才在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物管公司谋得了水电工一职。何昌秀则选择白天做兼职,晚上在小区外“练摊”,卖起了五金产品。

因为是无证占道经营,何昌秀也开始和城管打起了“游击战”。

这时的何昌秀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租住的公租房小区,竟会帮助他们做上“正经生意”。

2013年8月的一天,走在回家路上,何昌秀发现小区外人行道上,一些工人正在搭建活动板房。

盯着修成一个个隔间的板房,何昌秀心生不解,凑过去问道:“干啥的?”

“听说是让下岗工人再就业的摊位。”一旁的居民回答。

2014年2月底的一天,社区公示栏贴出一则公告:为规范管理小区游摊,相关部门主导修建了55座“爱心亭”。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申请:必须是小区居民;下岗待业且以摆游摊为生。

何昌秀就符合条件。很快,她提出申请,通过抽签,顺利获得一间“爱心亭”的租用权。

2014年5月25日,何昌秀的商铺开张了。

在“爱心亭”里,何昌秀决定采取多元化经营,既卖五金产品,又拍证件照,收入大幅提升。

同时,夏州才先后通过相关考试,获得了社区人口协管员、街道巡防队员资格,收入更加稳定。

如今,何昌秀平日与丈夫和女儿们相伴,每逢节假日,他们或聚会好友、或亲子出游,真正在重庆找到了“家”的感觉。

【采访札记】

有一安身立命之所,有一无忧温饱之业,有家人相伴相亲、共享天伦……对千千万万的“你”“我”“他”而言,人生的梦想就是这样简单。

为了这简单的梦想,何昌秀勇敢而执着——她远离故土,来到完全陌生的重庆,只为求一家团聚。

而在寻梦之路上,何昌秀又极其幸运——她通过重庆公租房这一民生实事,不仅安了家,还立了业。

目前,全市公租房累计保障43.4万套,惠及100余万像何昌秀一样的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速,改革发展红利持续释放,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让这座群山中的城市,成为不少外来者眼中一块充满机遇的逐梦之地。

他们和何昌秀一样,来到这城市,为自己和家人奋斗,为梦想和明天打拼,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这座城市。

而这座城市,也为他们生命中最柔软的“乡愁”增添了新的含义。

猜你喜欢

城南夫妻俩租房
再读《城南旧事》
城南二首(其一)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城南旧事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一双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