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中年健康危机”
2017-06-26胡大一
胡大一
于丹曾说,人到中年,会清醒地意识到衰老和死亡的存在与不可回避性,这种恐惧会动摇自我意识和生命信念。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生幸福感呈U字型规律,早期与末期一般感觉良好,中间过程却充满艰难苦涩。人在44岁左右达到最低点,是感觉最坏的时候。巧合的是,2016年国庆长假与2017年春节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春雨医生”创业者张锐和途牛旅游网高管李波都是44岁突然倒下。当然,这只是一种概率事件。
如何界定“中年”呢?孔子说“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中年始于而立之年,还是不惑之年?查阅《牛津字典》,它将中年定义为40~65岁;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年定义为45~59岁。
提出“中年危机”概念的是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著名心理学家William Osler爵士,他认为人一生最有效工作时间只有15年,也就是25~40岁,过了40岁的男性就是无用之人了。但实际上,他后来在牛津应聘工作到70岁。我从仁川登机返京途中,在国航航班上看到某期《生命时报》,其首页的大字标题是“75岁才算老年人”。文中提到,相比十年前,日本老人普遍年轻5~10岁。因此,日本老年学学会建议将老年定义从现行的65岁提高到75岁。90岁以上称“高龄老年人”。
2014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首都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超80岁,但平均健康期望寿命仅60岁,这意味着20年带病生存,自己的痛苦,家庭的拖累,社会的负担。在日本,无需他人照料的平均“健康寿命”为男性71.19岁,女性74.21岁,比中国首都居民长十多岁。很多日本老人,老有所为,退而不休,继续当老师、教授、出租司机、服务行业就业。在韩国,老人开的杂货店、咖啡馆、洗浴店随处可见。
世界卫生组织把70岁以前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我想补充并特别强调的是,当前中年人面临的“健康危机”。英年猝死,英年致残,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撕心裂肺的痛苦。从健康危机角度,我把“中年”男性定在35~55岁,女性在45~65岁。从小养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历经数十年,人到中年,累积形成了“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这些危险因素会诱发心肌梗死、心脏猝死、肺栓塞、还有更凶恶的夺命急症——主动脉夹层和癌症。实际上,至少一半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毫无先兆的患者身上,很多为中年男性。心肌梗死第一次发病的结果就致残致命,因此无论怎样强调预防,防患于未然都不为过。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正准备和学生们去听音乐会,下午3点左右突然接到电话,兰州一位企业家突发心脏病,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请我立即飞兰州,当时没有任何详细病情资料,病情就是命令,我当晚5点半起飞,7点半到达兰州机场。去机场途中才逐渐收到兰州军区总院发来的信息,从胸部加强CT明确显示,患者为主动脉弓夹层,一个比急性心肌梗死更凶险,更难处理的疾病。
等我到达机场,这位患者因情况危急已经手术,之后,我一直牵挂这位患者。2月1 6日凌晨,我从朋友处得知,这位企业家不幸辞世。
英年早逝、英年致残显然是悲剧,对自己对家人是巨大痛苦,对社会和国家为是巨大损失,但我要强调的是遗憾!因为这些悲剧大多本可以避免。中年人缺乏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总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离疾病还遥远。却认为现在忙事业,退休了再说健康也来得及。这是十分荒谬的人生设计。实际上,健康风险最集中地发生在中年。
请大家记住库珀健康箴言:有狗的天天蹓狗,每天不少于两次,没狗的蹓自己;人的一生从任何时候开始运动都不为晚,越早开始,获益越大;运动是没有终点的人生历程;你今天不用碎片时间运动,你就在积攒时间将来躺在医院病床上受折磨;你要健康长寿,快点按照库珀健康箴言說的那样去做吧!”
记住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生活方式对健康长寿的贡献权重为60%,得病后的医疗卫生花钱最多,越来越贵,对人的健康寿命贡献最小,仅8%。即使父母有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或癌症,只要自己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这些病的风险仍可降低40%。
行为决定健康,行为决定命运!管住嘴、还开腿;零吸烟、八杯水;心态好、莫贪杯;睡眠足、不过累;乐助人、心灵美:家和睦、寿百岁。
编辑/赵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