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抬头看月亮

2017-06-26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酷咖网

初中生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诗词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酷咖网

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抬头看月亮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酷咖网

前面的话

自2013年以来,《初中生》编辑部在湖南省范围内确立了近20所导读示范学校。为了进一步做好导读工作,2015年下半年,本刊举办了首届导读示范学校“阅读之星”评选活动。2016年下半年,第二届“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如期举行。此次“本期锐点”展示的即是第二届“阅读之星”的风采。

“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抬头看月亮”,这是本届“阅读之星”李余立同学自述中的一句话,典出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这句浑身透着文艺范儿的话,与去年流行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希望在俗世生活中追寻精神的桃花源。如何寻找这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境,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

本策划共选登了四位“阅读之星”的阅读之声。通过小作者灵秀的文字,我们可以窥见书籍是怎样滋养他们的性情、培育他们的精神,又是怎样引领他们步入妙不可言的人生境界……

【阅读之星】

我的四季阅读日志

湖南华容县实验初中 李心怡

春天,窗外是草色如烟、柳絮飘飞的景象。窗内的少年却端坐在书桌前,痴迷地翻阅着书本。并非窗外景色不够迷人,只是这少年的满腔心思都扑在了书上。他觉得春色虽好,但不及诗句那般细腻清雅。

春天是最适合阅览诗词的了!推开窗户,让挟带着新生气息的风充斥每个角落。掏出书架上尘封已久的诗词集,他学着爷爷的样子,泡上一杯清茶,慢慢啜上两口,从骨子里溢出一种闲适来。脱离了教科书的诗词显得格外清新可人。因为不必死记硬背,所以才能更好地享受诗词的美好。诗词曲赋中那一字字、一句句、一阕阕,看在眼里,时而如无边的海浪和翻滚的绿麦,时而像开得灿烂的丛丛芍药,时而像落花缤纷、烟雨蒙眬,时而又像柔风细细、水天青青……如此,从古至今的烂漫春色都尽收眼底了。这时,再将视线转向窗外,满腹不再只有“美丽”“漂亮”等空洞的词汇,而能发自内心地赞叹一句“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夏天端的就是个“热”字。热浪挟带着栀子花的香气扑面而来,邻居家的大黄趴在屋檐下吐着舌头,半天才恹恹地吠几声。少年盘脚坐在凉席上,吮吸着薄荷味的冰棒,聚精会神地看着平摊在脚间的书——夏天宜读小说,借着烈日和蝉鸣,极易融入那一章一章的故事情节里。其中的青春激情、人生奋斗、坚忍不拔,最能激励那颗被炎炎夏日折磨得疲乏而浮躁的心。身旁的风扇高速转动着,额前乱发纷飞,少年饕餮地吞下大段文字,心中的岩浆不停地沸腾拍击。他穿梭于一个又一个故事,上回也许是桃花烂漫中那纵身一跃的洒脱之姿,下回却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那孤苦奋战的身影……他仿佛已不再是自己,深深沉浸在或激越或悲壮或凄凉的情感之中了。

秋天大概是能让人心绪沉静下来的季节吧!不再听到虫儿扰人的鸣啾,只有呼呼作响的风声和轻微的落叶声,鼻翼间萦绕着忽淡忽浓的桂花香气,秋天便这样悄悄地渗透了日常生活。秋天适合一个人细细地品味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平日里觉得晦涩难啃的经典便被一部部搬上桌来:《飘》《复活》《悲惨世界》《呐喊》《百年孤独》……在凛凛秋风中,似乎才能体会到鲁迅平静的表面下不断呼啸的暗潮,那刀锋般的文字,想要去划破那个时代的病态和灰暗;在宁静的月夜里,似乎才能感受到《复活》中所表现的对人性与兽性的思考,从而反思自己的种种行为和心态,并得到灵魂的洗涤……

冬夜,一段漫长又无声的时光。星星挂得很高,零星几颗,散发出淡淡清辉。窗外飘着一两朵小雪花,在路灯光线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给冬夜平添一丝趣味。少年端着一杯热可可走进书房。他搓着手,瑟缩地抱起几本童话。在寒冷的冬天,童话能为他提供一种温暖亲切的氛围。少年脸上红彤彤的,瞳仁黑亮,借着一份暖黄的光兴致勃勃地步入一个个美好的情感世界: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美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王子终于唤醒了他的睡美人……轻抿一口热可可,唇齿间满是黏稠的甜,浑然不觉冬夜的寒冷难熬。

忽然,少年放下书望向窗外,好像春天已不远了,呆会儿拍拍诗词集上的灰吧。

(指导老师:吴江华)

李心怡自述:

小女姓李名心怡,年方十二。名字取自“心旷神怡”,也有合“心意”的意思。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名字显得有些俗气,但我还是挺喜欢的。每想起自己是父母期待的、合其心意的孩子,心中就泛起一阵温暖。

我很喜欢读书。诗词是我的最爱,那真是字字精练而又美得出奇。相较于宋词的温婉清丽,我更加喜欢汉赋和唐诗自然流露出的那股大气。由于喜欢,所以在文风上就有意靠近些。不过,我的文章有时有点无病呻吟、忸怩作态,最近我在努力改正这种恶习。

国外的经典,我最爱的两本书是《百年孤独》和《飘》。它们的人物和景色描写都非常生动有趣,能给予你和中国古诗词截然不同的感受,却同样有着惊人的魅力。

四时读书乐

湖南平江县启明中学 李余立

黄昏,夏日的晚风筛过浓密的树枝,涤荡了尘埃里的火气。燃起一炉袅娜的沉香,泡一杯雨前龙井,随手翻起桌上的书。开着窗,却听不到车响人声。此时,与书卷安然相伴,心素如简。喜欢读书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虽学业繁忙,得一余暇即享此清欢,静观尘岁,莲心不染。

幼年时,极向往《红楼梦》里的生活。那字里行间,诗意盎然,且可窥视一众大家闺秀的世界,其清闲适意,吟诗对酒,其乐何如!记得第三十七回是“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蕉下客探春想在大观园里结一个诗社,此举正合了众人的心意。“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赏菊作诗,点点笑语珠帘过,闲情似愈飘愈远的酒香,幽幽缭绕,酒不醉人人自醉。这般日子真是羡煞旁人。所谓诗情画意,不过如此:无需为生活琐事烦忧,捧一本好书,便能侧卧在庭院的青罗玉烟榻上,偷度时光。

启蒙时,我跟着奶奶学诗。在日暮时分的青石凳上,奶奶一边择着菜苔,一边教我《诗经》里面的句子,字字句句皆是美好,化作斑斑点点的阳光落在树阴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读起来会满口噙香。万物皆蕴藏着浓郁的诗意,即使白云苍狗,诗人也能察觉到美妙的日子在窗外潺潺流过。如同白居易的诗“香炉峰雪拨帘看”,一个“拨”字,就使全句活泼灵动起来。

后来读日本平安时代的《枕草子》,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大雪天,定子和女官们在放下了格子窗的室内烤火闲聊。定子问清少纳言:“少纳言呀,香炉峰的雪怎么样了啊?”清少纳言一听,便叫人把格子窗架上,又站起来,将窗上的帘子高高卷起。见到这一举动,定子不由得会心一笑。我也莞尔,这不正对应了白居易的那句诗嘛!

总是在枕边放上一本书,即使不看,也似枕着一片安然。李清照也念过枕边书的好:“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月长似岁,闲情难忍,若没有一本枕边书该如何是好?即使“病起萧萧两鬓华”,也得强撑着头逐字逐句阅读心怡的文章,心里便有一股暖流荡漾。

看张爱玲、林徽因等民国大才女的文章,成长琐事皆带书香。幼时的林徽因趁父亲外出,精心编排了一册书录,供平时翻阅。张爱玲豆蔻年华时便写出《摩登红楼梦》这样的章回小说,19岁时就说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此类惊世骇俗的话来。

纳兰容若词曰:“赌书消得泼茶香。”翁森说:“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我最向往这样的人生,与书为友,以诗为伴。就让好书、好诗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吧!

(指导老师:喻乐文)

李余立自述:

我是李余立,现在是平江县启明中学初三学生。不善理科,也当不了学霸。我喜欢张爱玲软嫩香酥的民国雪月,喜欢盖尔霍恩西礁群岛的大海;喜欢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愿未来有随手的诗、远方的云,做一个古板的学者,抑或扛着相机穿越战火的记者。希望一直在路上,一直能努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希望一辈子文艺下去,从文艺少女到文艺奶奶,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抬头看月亮。

读《骆驼祥子》有感

湖南湘潭县歇马中学 张华燕

“一个车夫的悲惨世界,一段历史的社会剪影。”这是故事的开篇,用粗大楷体写下的一句话。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这句话,直到看完全书,再回过头来看它,竟觉得是那样生动贴切、撼人灵魂!

《骆驼祥子》是老舍经过多年材料收集、长久酝酿著成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作品运用平易的北平口语,让人觉得既新颖,又亲切。不过,我稍有“抱怨”的是,这些北平方言着实让我陷入了“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的窘境。

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人力车夫祥子人生几经波折起伏、最终自暴自弃的故事。祥子本是一个忠厚、善良、老实的有志青年,他想凭自己的本事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事实上,他也实现了这个梦想。命运,哦不,应该说是时代和社会吧!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让他的希望一次一次破灭,让他的斗志一次一次萎靡,让他的生活一次一次动荡,让他的身连着心一次一次沉沦,让他失去希望、失去灵魂,最终戴上丑陋的面具,甘愿成为魔鬼的奴隶。

我相信任何人看到小说的结局,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我的心里始终无法平复对祥子的惋惜以及其他复杂情绪。一个本是坚毅善良的人,最后竟成为社会的败类!如此天壤之别的转变,我真的无法想象,当时的社会景象到底有多么不堪!还有马氏祖孙、小福子、二强子,虽然他们的人生际遇大相径庭,却还是逃不脱悲惨的结局。他们相同的人生终点无不反映了腐朽、混乱、黑暗的“吃人的社会,吃人的制度”。所以,祥子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不再重犯那致命的错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但千万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

故事前期的祥子坚忍不拔、勤劳善良。在那样一个年代,他能有如此之多的好品质,并且尽力守着自己心中的那道底线,实在难得。虽然最终他还是堕落了,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之前的美好,也更要思考他后来命运的改变,引为前车之鉴。

(指导老师:莫景春)

张华燕自述:

曾一度自诩作文功底还算OK的我,在看过《初中生·锐作文》后不得不自惭形秽。《初中生·锐作文》中,我最喜欢,也是最能触动我心灵的,是那些朴实无华、生动真切的记叙文,如《我们相差11岁》《温暖》等。这些文章没有什么富丽堂皇的词语,我读起来却很有感觉,那种感觉叫感动。我觉得,那是因为作者将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在了文章里面。其实,爱的表达不用太复杂,简简单单就好,就像我们写作文,也用不着太文艺,关键是要流露真情实感。今后,我要将这些感悟运用到作文中去。

风景

湖南安化县东坪中学 龙骏坤

我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曾经有个身世凄惨的人,父母在他六岁时被迫离开,去了很远的地方,一直杳无音信。他长大后到处漂泊,居无定所,一个人云游四海寻找父母。很多年过去了,在寻找过程中,他去过许多好地方,那儿有天真质朴的人、美丽迷人的景色。人们想将他留下来,都被他婉言谢绝。一天,小山村中一个善良的村民硬要挽留这个可怜的人。他想了想,便对挽留者说:“那么你能陪我去钓鱼吗?”村民欣然同意。路上,他们在一株野菊花面前停住了脚步。他对村民说:“这花多漂亮啊,要不我们不去钓鱼了吧!”村民很不解,说:“我们的目标是钓鱼,就算这花儿再美,也不能改变我们的选择啊!”他微微一笑,说:“你说得没错,这也正是我想对你说的。”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也曾在漆黑的夜里,独自在床上翻来覆去,思考我的目的地到底在哪,却总是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我感觉自己一直在漫无目的地行走,一会儿这里看看,一会儿那里瞧瞧,哪里有吸引人的地方,就拔腿往哪儿跑。转眼已到初三,初中生涯即将过去,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已成回忆。我想,我在学习这条路上,曾为太多的“风景”而浪费了时间,消耗了精力。

我经常会想起那个漂泊者的故事,却又在每每遇到“美丽风景”,比如看电视、玩游戏时,忘乎所以地扑过去。现在,我已经走到了初中毕业的“十字路口”,一边是贪玩的、自由的“美丽风景”,一边是勤奋努力的“荆棘遍布”。我曾观望、徘徊,不知如何选择。现在,我决定毅然踏上那条“荆棘遍布”的道路,心无旁鹜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我的青春已不能再蹉跎,我的生命已不容许再浪费。何况,我发现,即使在这条“荆棘遍布”的路上,也不乏“美丽风景”,比如阅读。

想起来,阅读对我的帮助居功至伟。我向来贪玩,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语文,我总是班上的佼佼者。阅读还让我思维敏捷活跃,更重要的是,它对我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从张扬慢慢变得内敛,从冲动渐渐变得沉着,也让我更加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更加自信自强。

有人说,人生路上有着无数美丽的风景。我信。但我更相信的是,阅读永远是人生路上那道最为美丽的风景。

(指导老师:夏赞和)

龙骏坤自述: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许多事情发生了改变,许多习惯早已不同,但我那颗热爱阅读的心始终如一。我的小书屋已有较大的规模,我也慢慢地阅读了许多深奥的文学著作,并越发感觉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有如一坛埋在地下的老酒,越收藏越醇厚,也越来越让我陶醉。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周末,我是图书馆的常客,一踏入那里,书的气息便让我欲罢不能。拿起一本喜爱的书,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我尽情地遨游书海,探索未知的天地,领略文字中前所未有的“美丽风景”。同时,我也迷恋上了写作——看着自己笔下诞生的一篇篇作品,心头时常洋溢着自豪与幸福之情。

【专家评点】

阅读三境

陈敏华

蛾眉凤眼,秀鼻樱唇,行起飞花令来,如攀枝折花,顺手拈来。咳珠唾玉间,既有闲庭信步的从容,又有春江不绝之滔滔……

读着这四篇“阅读之星”的文章,这个形象在我心底越发清晰、明亮。看过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相信都记得那位16岁的高个子女生武亦姝。武亦姝腹有诗书,气质高华,最终拔得头筹。这让她从一名朴素的诗词爱好者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一时间“吸睛”无数,“刷粉”无数。但这四位“阅读之星”,尤其是李心怡和李余立两位小才女,其笔下的风流倜傥,一点也不逊色于武亦姝同学的锐敏淡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二李笔下的玲珑剔透,表现得更为充分。

缘何出此语?这涉及阅读的境界。

一百年前,学者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人生三境界”,套用此说,阅读亦有三境。

第一境为阅读的“知晓之境”,即让你饱读诗书,知悉万物。这是知识层面的获取,类似于百度等搜索引擎——《中国诗词大会》检测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在舞台上,但见武亦姝、彭敏、陈更等熟读诗词的高手刀光剑影、舌灿莲花,但不管剑式多么耀眼、花开多么灿然,追根究底,还只是对诗词的记忆与背诵。此时,诗书是诗书,你是你,你们相遇、认识,却并未见交融。

第二境为阅读的“迁移之境”。用于表达,即让你下笔有神、气象万千;用于生活,则让你洞悉世态、观照人生。这是一种“为我所用”的能力运用。我们看四位小作者,对各类诗词典故和经典名著随手拈来、无痕化用,文辞间或有蕴藉之气,或有洒脱之象,这是常年浸润书籍的回报。此时,诗书与你相伴相随,互相呼应,相映成趣。

在李心怡的《四季阅读日志》里,她直言阅读对她表达能力的提升:“满腹不再只有‘美丽’‘漂亮’等空洞的词汇,而能发自内心地赞叹一句‘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读及此言,同学们反观自己的作文里,“漂亮、幸福、痛苦、悲伤”等形容词总是踽踽独行,而不见其他动作与画面的描写来扶助时,会不会心有所悟?我尤喜欢心怡文章的结尾,轻松淡然的表达,却余音袅袅:阅读如四季更迭,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再读李余立的《四时读书乐》:“在日暮天光的青石凳上,奶奶一边择着菜苔,一边教我《诗经》里面的句子,字字句句皆是美好,化作斑斑点点的阳光落在树阴下。”这样日常的生活场面,大家都经历过,为何独独在余立同学的笔下,它们才会有如此的诗意之美?除了余立同学有发现美的眼睛之外,她还有一支善于表达美的笔。接下来,余立同学对于白居易诗句“香炉峰雪拨帘看”中“拨”字的领悟,让人更觉她是多么聪慧:既有披沙拣金的审美眼光,又懂得移物换形的迁移观照。这等悟性,读不好书,写不好文,才是奇怪!

张华燕、龙骏坤两位同学阅读的迁移,更多地体现在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体悟上。张华燕同学由《骆驼祥子》领悟到人生应该坚守道德、坚守美好的道理;龙骏坤同学由一个漂泊者的故事反观自己的生活,激励自己朝着目标坚定前行。这都是书籍带给他们的人生智慧。

阅读的第三重境界为“融和之境”,即书本与生活完美地相融,让你可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可以“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还有“抬头看月亮”的情趣与能力。无论是心怡“诗歌、小说、童话”如四季一般的阅读更迭,还是余立从“文艺少女到文艺奶奶”的心愿,我们欣喜地看到,诗书已经完全地融入她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生活审美的源头,滋养着她们的身与心。这才是阅读追求的至高境界。

当然,《中国诗词大会》展示的只是选手第一重境界的高妙,并不代表那些饱读诗书、兰心蕙质的选手就没有到达第二、第三重阅读境界。也许在那两方面,他们一样能随心所欲、尽显风流。

(陈敏华,作品散见于《湖南教育》《教师博览》《文学风》《易读》《中国教师报》等报刊,现为某教育期刊资深编辑。)

猜你喜欢

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