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30例的临床疗效
2017-06-26沈金石
沈金石
(南雄市中医院,广东 南雄 512400)
幽门螺杆菌和胃溃疡发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1-2]。随着幽门螺杆菌抗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采用西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病逐渐难以发挥明显的疗效,因此必须采取更高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3]。根据流行病调查,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胃肠疾病的病例正在不断升高,其中主要的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因此控制感染性胃病的关键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4]。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探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选取2015-01—2016-01间幽门螺杆菌胃溃疡病例,一共60例,包括男40例,女20例,年龄筛选在25~65岁,平均年龄(45.5±10.5)岁,病程至少1~6个月,平均病程为(2.5±0.8)个月。经14碳呼气试验确诊。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奥美拉唑,每次20 mg,每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每次1000 mg,2次/d;克拉霉素,每次500 mg,2次/d;枸橼酸铋钾,每次220 mg,2次/d;疗程为10 d;抗HP治疗结束后,续予以奥美拉唑 每次20 mg,1次/d,总疗程为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汤剂加减口服治疗,肝胃郁热型者采用化肝结合左金丸加减,脾胃虚寒型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胃阴虚型者采用麦门冬汤加味,肝气犯胃型者采用柴胡疏肝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的临床效果、胃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 临床效果评定标准[5]
显效:HP显示为阴性,无不良反应;有效:HP显示为阴性,出现胃肠不良反应;无效:HP显示为阳性,胃肠不良反应严重。
1.4.2 胃溃疡愈合评定标准[6]
痊愈:胃溃疡和炎症完全消失;显效:胃溃疡大部分消失,但是依然存在轻微炎症;有效:胃溃疡面积缩小超过50%,但是存在明显的炎症;无效:胃溃疡面积缩小不超过50%,炎症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胃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与对照组(70%)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胃溃疡愈合情况
与对照组(66.67%)对比,观察组胃溃疡愈合率(96.67%)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胃溃疡愈合率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与对照组(33.33%)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33%)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主要的感染途径包括: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是导致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见致病菌[7]。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非常高,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普遍。在慢性活动性胃疾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检出率高达95%,胃癌检出率高达80%。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和胃病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越高,其胃病越严重[8]。WHO认为幽门螺杆菌属于I类致癌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致病菌,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也是一种微需氧菌,主要分布位置在胃幽门,因此幽门螺杆菌在厌氧环境中是难以生长的。同时,该种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攻击力,通常一旦受到该种致病菌的入侵,便会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由此可见,必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方可促进溃疡面愈合,以及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方法为西药治疗,疗效显著,但是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但是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疗效显著。在中医古籍中记载,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没有明确的病名,但是按照临床症状进行鉴别,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可归属于“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中医理论不仅重视正气在疾病治疗中的主要作用,而且还重视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病因病机。《儒门事亲》记载,夫病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通常而言,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当归属于中医中所说的“邪气”,是导致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理论中,邪气是包含致病菌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突发性、反复发作的特点,一旦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附着和繁殖,便会导致气滞、痰湿等病理变化的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脾胃造成严重的损伤,削弱脾胃功能,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主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抑制或者消除,同时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胃粘膜的保护功能,改善胃肠道的功能,从而实现扶正祛邪的目的。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抑制和消除。中药治疗的组方主要采用的是清热解毒类药物,包括黄芩、黄连,能够清热燥湿,并且具有杀菌和泻火解毒的功能;黄芪、白芍药和延胡索则能够补充中气,提高免疫力;三七、丹参,能够行气活血,改善胃部血液循环,提高胃粘膜的保护功能,促进症状消失,加快康复;诸药合用,对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避免非致病菌引起的二次感染。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70%)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66.67%)对比,观察组胃溃疡愈合率(96.67%)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33.33%)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33%)明显更低,P<0.05。由此可见,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对胃粘膜的保护功能,促进胃粘膜溃疡面的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1] 刘建明.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5):943-944.
[2] 张春花.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3):72-73.
[3] 张晓敏.蒙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20-21.
[4] 宋博.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80-80,81.
[5] 高建.探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4,34(6):399-400.
[6] 朱应丽,汪传一.克拉霉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166-167.
[7] 邓俊鹏.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79-80.
[8] 贾永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3077-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