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2017-06-24潘乔

当代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汽化导学师傅

潘乔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现阶段掌握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形成初步技能,实现自身知识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究竟该如何组织教学形式,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目标?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教学收获。

一、精心编制导学案,着力打造有效课堂

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制定确切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再由目标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编制符合学情的导学提纲,这是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可以在导学提纲中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素质基础,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目的。导学提纲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辅助材料,它能把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即把知识、能力、技能目标渗透到具体的学习要求或练习题中,让学生按照课本内容或提示一步步完成学习目标。导学提纲的格式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物理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格式。因受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的限制,初中学生有时很难独立完成学习,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既能准确反映教学的目标,又能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能够给学生的学习以正确的导向。

例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的导学提纲可以设计成这样:

学习内容: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一)

学习时间:10~15分钟

探索过程:

1.阅读第二节中有关汽化的内容,尝试回答有关内容

⑴物质从态变为态叫汽化。

⑵汽化包括、两种方式,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它发生在液体的。

⑶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生活中哪些实例可以说明。

⑷观察水的沸腾:

①在该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你认为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该按照怎样顺序?

②實验中观察的现象主要是什么?(提示:可以从水沸腾前后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情况以及声音的响度两个角度加以思考。)

③你能总结出液体沸腾时有关特征码?

2.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由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所以在设计导学提纲时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交流、质疑中将知识要点进行升华,并学会在比较中区别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二、引入生活事例,使物理知识“趣味化”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我先讲个故事给学生听。故事是这样的:有位青年结婚前去理发,他想自己设计发型让新娘满意,就对理发师说:“师傅,这次发型对我意义很大,我要自己设计,你要听我的。”理发师当然没有反对,青年镜前一坐,端详了几秒钟,双眼一闭:“左边高了,剪去一些。”师傅手艺娴熟,刷刷几下,问:“行了吗?”青年半睁眼:“还高,再剪去一些,快。”理发师傅摇摇头,刷刷又来几下,叹道:“行了吧。再剪就不行了。”青年双眼一睁,傻眼了,眼视镜中的他,左边没动,长发依旧,右边全光了。“大师傅,你怎样搞的,叫你剪左边,你怎么剪右边了,你看,这叫什么头?”“年轻人,我可是按你的话剪的呀,这难道不是你设计的发型吗?”“同学们想想,会怎样?”“会打架”“不会吧,但定会吵起来。”双方都觉得有理,错在对方,一时大闹起来。这时,来了一位中年人,问清情况后说:“你们两个都没错。”青年人火了:“嘿,你帮谁?”“我谁也不帮,只讲道理,小伙子,错就错在你不懂物理知识,你读过初中吗?”“读过,怎样?”“初中物理讲到,平面镜成像大小相等,但左右是相反的。你说剪左边是针对镜中的像,师傅剪左边是针对你本人,你看见镜中左边高了,应该叫师傅剪去右边才对,而你却仍叫师傅剪去左边,你能怪师傅吗?”青年人愣了半晌,自觉理亏,在人们的笑声中无奈离去。“这样的发型将如何面对新娘呢?”同学们笑了起来,开始议论:“没想到,这物理知识还真有趣呢!”“咱们得认真学,别像那位青年人出丑呢!”学生来了兴趣,我才布置他们看书,找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其实,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已含在故事中讲完了,学生再看书只是一种补充。这种方法不但有乐趣而且涉及的知识学生不易忘记。此法可用于多节内容,例如,从学生骑自行车滑行讲解“惯性”;从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讲电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从冬季水管爆裂讲水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这样教学培养学生随时随地思考物理现象的习惯,从厌学到主动去学。

三、引入名人实例,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以前,在讲自由落体一节时,先讲定律,让学生背,效果不大且易忘。去年我改用先讲故事的方法,效果出人预料。我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两物从同一高度下落,重物先落到地面,轻物滞后”。他这个观点对吗?学生齐声说:“当然了,难道名人会弄错吗?”还有学生说:“难道一块石头会比一片鸡毛后落下吗?”等学生平息议论后,我说:“但这个结论被意大利青年伽利略否定了。”此话一出,学生惊奇的眼睛睁得更大了。“怪,我就不信,一片鸡毛会比石块先落地。”“同时落地也绝不可能。”“可能是伽利略疯了!”“也许是老师在考我们吧!”学生来了兴趣,我就让他们先看看书。大家认真地研究起课本来了。啃了一会书,学生仍有疑色,我再继续故事:伽利略想,按照亚氏结论,如果把一轻一重两件物体绑在一起从高处让它落下,则会产生两个自相矛盾的结果:一是两个物理绑在一起,重量增大了,它的下落速度会比单一的重物加快;二是由于单一的轻物体下落速度慢,抵消了单一重物的部分速度,因此两者绑在一起下落的速度应该比单一的重物速度慢。“大家想一下,这符合逻辑吗?”学生无一回答,却在皱眉思考,有人小声议论:“看来,石块不一定比鸡毛先落地,这可能吗?”“唉,物理这东西还真够味呢!”看到学生期待的目光,我继续道: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上当众做了一个实验:将同样大小但一个空心、一个实心的两个铁球从斜塔上当众做了一个实验:将同样大小但一个空心、一个实心的两个铁球从塔上两手同时放下。观看实验的人们惊异地发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样,伽氏否定了亚氏的观点,向世界宣布了他的重大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故事讲完了,仍有一男生质疑并提出:“老师我们何不在二楼上往下丢一纸片和一石块,亲自验证一下呢?”我说:“可以,但请大家注意定律中的‘自由二字。”学生追问:“怎么样?”我一字一字地说:“排除空气浮力的影响,才算自由下落。”教室安静下来,静得只听见呼吸声,大家在冥思,在苦想。稍顷,有人在微微点头,有人在交换笑脸。我明白,这堂课成功了,学生很难忘记。这个方法,在讲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时也用过,效果很好!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理解、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并能形成初步技能,实现自身知识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不同的趣味性教学,让单调的物理课趣味无穷,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学、肯学、学而不忘、回味有益。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汽化导学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温室药液汽化装置效果研究
巧用实验,化解“汽化、液化”难点
高压电机接线盒防水问题的探讨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BCP泵汽化过程及原因分析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