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最美的风景

2017-06-24王立世

当代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爱情诗爱情诗人

王立世

落叶属于萧瑟的秋天,最容易触动人们内心积压的愁绪。贵州诗人蒋德明对落叶的感悟却独一无二,他在《人去楼空》中写道:“有你在的秋天/我的眼里 所有的落叶都会成花”;在《落叶为花》中写道:“我一直相信:爱/是人生最美的风景/相信这个季节/落叶为花”;在《浅醉清秋》中写道:“我没有醉,只是/把落叶看成了花影”。多次把落叶看成花或花影的人,是内心装着春天和爱的人,是有独特审美情趣的人,是能给生活带来正能量的人。德明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落叶为花》《水落禅生》两部诗集放在我的枕边有些时日了,一有空就读几首,越读越想读,有点难以放下的感觉。爱情像一条奔腾的长河流经漫漫岁月,我站在岸边尽情欣赏这人间最美的风景。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潮起潮落,都被诗人那纯净、柔婉、古典、唯美的情感摇撼或席卷。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人都在抒写自己的爱情,大概爱情最适宜用诗歌这种形式表达,一辈子没有写过爱情诗的诗人不可想象。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不少爱情诗篇流传至今,其中开篇就是家喻户晓的《关睢》。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长相思》、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长恨歌》、李商隐的《锦瑟》,宋代诗人陆游的《沈园》都是爱情诗的经典之作。现代诗人郭沫若的《venus》、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戴望舒的《雨巷》、冯至的《蛇》,当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都是脍炙人口的爱情诗。普希金、莎士比亚、华滋华斯、拜伦、济慈、叶芝、歌德、海涅、裴多菲等很多外国诗人的爱情诗翻译成汉语后受到中国读者普遍的欢迎。爱情诗在人类心灵的天空中灿若群星,熠熠生辉。写爱情诗面临着稍不留心就会拾人牙慧、步人后尘的可能,这种选择不能不说是一种美丽的冒险。读德明的爱情诗却耳目一新,无论是内容、情感、思想都与前辈、同辈、后辈诗人极少雷同。他写的是属于自己的爱情,倾注的是真纯,闪烁的是智慧,表现的是人性。艺术上深入浅出,寓浓于淡,常常是语出惊人,善于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巧妙地构思,总是用一个独特的意象去完成一次精神的表达。他的诗散发出尘世的烟火味,而又流露出知识分子的高雅和高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写诗,尤其是写爱情诗,真诚是至关重要的。那些玩人生、玩文字的诗人最终也会玩火自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爱情被染上铜臭,甚至沦为交易,被严重物化、异化。在物质与爱情的天平上谁重谁轻,可以看出一个诗人的品位与追求。在爱情的征途上,有明媚阳光,也有风雨如晦,德明很少去权衡和算计,他对爱情的追求和珍惜令人敬仰。没有情,当然不能叫爱情。虑情假意,也不能叫爱情。德明诗中的情发乎内心,像泉水一样清澈,像美酒一样醉人。情感枯竭、滞涩、单调是爱情诗的大忌,情感泛滥、失控同样是爱情诗的大忌,分寸的把握可以看出诗人艺术的修养和功力。德明重情,但不是一泻千里、一览无余地去抒发,而是徐缓有致,轻重有别,更多的是点到为止,表现得含蓄内敛蕴藉深沉。在《那年那天》的题记中他这样写道“我不需要你留下太多/一个影子足够了/知道炉里没有火/我是一个可以拥着影子过冬的人”。一定的物质基础是一个人生存和爱的必要條件,但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会导致爱情的暗淡和人性的衰落。德明的爱情观中物质是微不足道的,其他东西不能替代的。以影子取暖,确有柏拉图精神之恋的味道,这样的爱也许不合时宜和潮流,但合乎灵魂和精神,是感人至深的。德明借一块石头表达对爱的执著,在《石头语》中写到“你可以走 可以不停留/我固守在你路过的路上/你一次次的踏过/只要你的脚不疼/我的心 是不会痛的”。这块石头让我想到《红楼梦》里那块通灵的石头,痴情的石头。“固守”见证一往情深,“只要你的脚不疼”流露出怜香惜玉的柔情,“我的心 是不会痛的”,大实话说得令人无语。石头的外表是坚硬的,内心却柔情似水;外表是冷飒的,内心却热火朝天;外表是静止的,内心却是跳动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爱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考验。德明却不会因自己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初衷,始终保持着一以贯之的本色。在《邂逅》中写道“事实是庙门的朱色已变/而我始终是你初见的样子”;在《时光的碎影》中写道“我朝窗外望去,不是为了寻你/是希望你看见我仍然在这屋里”;在《宫》中写道“你说我打马穿过的汉宫/蹄卷的尘烟落定了/蹄印还在/一个男人进入一个女人的心/是整个身子进去/怎么出得来”。这种不为外物所动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纯洁的爱情,这种坚守确也是一种情操和信仰。不会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诗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常常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肯定有很多无奈和人力难及的地方。在这个时候,德明依然沉浸于爱情的美好之中。在《今夜唇香》中写道“我温暖不了世界/我只能温暖你/如果温暖不了整个的你/只要能温暖你冰冷的唇/也是我一个人的春回大地”。这种假设在层层缩小,从广阔的世界,到芸芸众生中的你,到你的唇,貌似在节节败退,但有一种凝心聚力的忠诚在内,爱情就有春回大地的光明气象。德明在爱情的场景中表现的不是征服和占有的雄心霸气,而总是以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文质彬彬地出现在你面前。在《手链》中写道“你递过杯子的手/第一眼是没有手链的/收回时看见我的微笑/放在你的手腕上/我离开的日子/你把微笑从脸上取下来/戴在手腕上/你告诉自己/那人去了那里与我无关/只是手上的手链/取不下来”。手链不是金子做的,而是用微笑做成的,在财大气粗的人看来也许有点酸文假醋,但正是这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委婉地表达出男女之间的牵挂和思念。《独处》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表达爱情的神圣与明净:“你不在我的眼里/我的眼里有太多的人/我只能把你放在心里/虽然那里寂寞/但那里没人住过”。《末日》以残酷的假设写出爱情的美好:“当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我了/你就把我为你写的诗歌/放在烛光里来细读//是谁陪你泪流满面/我是陪你读诗的蜡烛”。德明的诗适合在烛光里读,诗人又说自己就是陪读的蜡烛,诗意的回环往复产生了不一般的审美效果。从以上所举诗句可以看出,德明的爱情诗色调是明亮的,体征是温暖的,内容是纯净的,与时下那些粗鄙不堪的下半身诗歌是有质的区别的,看不到裸露的器官,听不到肉体的尖叫,享受的却是灵魂的温静,思想的深邃,充分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爱情的魅力。

爱情是德明人生重要的寄托,是他理想的精神家园,但他没有把爱情简单化,平面化,而是一直在努力发掘爱情的幽微、曼妙、复杂之处。在《失时的相会》中写道“谁将你从文字里叫出来/站在水岸上 站成桃花的样子”。他笔下的女子大多是温柔娴静、饱学诗书、情趣高雅、内外兼修的女子,这就决定了他爱情诗的成色和质地具有高端的审美特征。在《经卷》中写道“记住,我是众人捧起来/又放回原处的经卷/那些轻放的手/以为我完好得不少一字//只有你懂/再轻的放下/都有落花的声响/因为经卷上的文字/太多地被你用来做成了碑帖”。借用经卷这一意象,表达了读我的人很多但真正能读懂我的人并不多的忧思。在《青衫》中写道“月华洞穿长天/让我隐藏不住的身影/被风撕碎/成为你一生缝补不好的/青衫”。把身影喻为青衫,而且是被风“撕碎”“一生缝补不好”的青衫,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又意味无穷,同时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悲剧美。《靠近》是写精神高处生命的孤寂与爱情的还俗:“袈裟剥去,六根清静的内心也在狂跳/我明白了,跳出内心的灵魂/终归要穿上世俗的嫁妆/才有人敢牵你的手”。马克思说过真正的爱情表现为含蓄和羞涩,而且具有排他性。德明在《一季纷花补天的痛》中写道“如今 我就以昨天的着装/用一个背影等你/我的正面依然是仓皇出逃的样子”。“仓皇出逃”以外在的神态表现出内心的波澜,真实可信,那些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绝对不会这样展现自己。在《青花梦》中写道“阅过宋词无数/却怕你的一滴泪/挂在月光里/更怕有风经过/让那滴泪/湿了别人的衣襟”。“怕”就是爱的表现,“风”可以理解为环境和外部一些不确定因素,“湿了别人的衣襟”是担心移情别恋,形象地写出了爱的私密性。《错 错 错》构思上的巧妙和大胆的想象让人折服:“你说不该冲你叫出另一个人的名字/你可知你在上世就是我刚叫的这个名字//你的举手投足都没变/叫我起床时也是这样的素面朝天/你可以记不起你与我的曾经/可我依然还是喜欢叫曾经的小名//真的这次错了的不是我是你/把整个秋天弄疼了的不是风/而是绿了又黄的叶子”。这首詩虽不是一波三折,但比一波三折产生的诗意还陡峭,收到了神奇效果,非爱到极致不可出此想象。《孤独》似乎是写三角恋,一种精神之恋,与婚姻无关,从容道来,没有世俗的纷争,描绘出一幅理想和谐的图景:“你对我的那份深情/都被孤独捎来了/他是我的孤独/也是你的孤独//无论孤独在我这里/还是在你那里/我们都将他/打理得纤尘不染”。从这个角度写孤独我还是第一次读到,打破了爱情诗的惯性写法。把“孤独”“打理得纤尘不染”,这种超然的境界令人神往。在《一座虚闭的城门》中写道“我除了把清高做成旗帜/挂满城池 就是/从容地抚弄我的琴”。“虚闭”值得玩味,就看你从琴声中读到了什么,敢不敢打开城门?爱情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胆怯者常常是路过错过。德明在《梨花泪》中写道“春天就要走了/你站在春雨中送杏花桃花/你问他日谁送你/我不说,我怕一说/你存放在我心里的泪/会淹没了整个春天”。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虽然不像林黛玉的葬花词那样悲悲凄凄,但想到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同样会百般地伤感。《别》是以别写会,表现精神上的藕断丝连:“说好今生不见了/一转身又在梦里相遇/你没有回来/我也没有找你/是你我的心/没有做好告别的准备”。诗人在雨中曾送给暗恋者一把伞,无巧不成书,她出嫁的那天,正好姐妹们在她头顶举着那把伞:“你一把将伞从头上打掉/又一把抓起折断/说:新人,怎么打旧伞”。虽是在爱情的道路上重新开始,但伞折断后过往的爱情就一笔勾销了吗?有时适得其反,就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诗人借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写爱的遗憾:“你喜欢陆游/我欣赏唐婉/我不是陆游/你不是唐婉/从沈园出来/你看我像陆游/我看你像唐婉”《两个人的错》,语言虽浅显清澈,但诗意葱茏深刻。爱是自由的,但也会受到某些制约。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时候,止于欣赏,也是一种风景。爱不成有时就会转化成恨,德明写恨也很别致,在《最恨我的人中》写道“最恨我的人嫁人的那一天/选在我们初见的日子/她要重新爱一个人来让我难过”,“许多年后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相遇/她说我用一年的难过/换了她一生的难受”。典型的细节和鲜明的对比凸显出隐藏其中的悲情和遗憾,令人思索中国人从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到后来的政治婚姻,到现代的物质婚姻的积弊和压抑。写情敌的诗,一般都是以恨示爱,德明却表现出特有的宽容:“所有的桃花都落了/你我还为春风争什么输赢/你收刀光/我收剑影”,“不会花香平分的春色依旧/平分秋色地握手言和吧/气绝的应是太认真的情人/仇敌都在糊涂里鲜活着”。德明重情但没有陷入情感的泥淖,始终保持着清醒和客观。他把生活中很多微妙的、敏感的、复杂的东西巧妙地写入诗中,丰富了爱情诗的题材,拓展了爱情诗的内容,这是他对爱情诗写作的一大贡献。

德明有很多首诗借写历史人物的爱情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比如在《虞姬血》中写道“那一地的落红/是你留给爱人的江山/霸王有过的千山万水/都不过是男人们征战的疆土/都在得失中改写主人/唯有你用血染就的这方净土/让人敬畏”;在《霸王别姬》中写道“不说生离死别 不说/说说曾经拥有的美好/说说江山与美人/江山是别人的/作为男人 拿得起/应当也放得下/美人 成群结队的美人/此时 只有你一个人在我身边”。历史的尘烟早已散去,让人难忘和感动的不是易改的江山,却是经过生死考验的珍贵爱情。这是诗人的视角,政治家肯定不会这样看。在《霸王雪》中写道“香吻的厚度/让我明白 美人比江山要重/白骨在我脚下越堆越厚/厚成我摇晃的步履/因你在我的怀里/我必须走稳每一步”。江山用白骨堆成,“摇晃”是必然的,为了爱情,又必须走稳每一步,是写爱情的责任,但无意识中扩大了爱情的作用。在《唐婉》中诗人发出“我至今不懂/一个男人的仕途/真比女人的爱重要吗”。这一反问,表明了爱情在诗人的心中胜过了江山,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这是震撼人心的,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思考,爱情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有所附丽,才能天长地久,爱情与事业两者不可偏废。

德明有几首写物的诗,对物的描摹十分精准传神,倾注了浓郁的感情。比如《鹰》,一般是写它的飞翔搏击,德明却写它不飞翔的情状:“它 与云站在一起/将自己置于危崖悬壁”,“没有人能读懂不动时的心动/它沉默无语的向着阳光 你以为/它还在原地不动 其实/它的心早已离开了躯体/在 风里搏击”。写出了不一般的内心世界,象征使它获得更广泛的精神意义,理解为爱情诗也未尝不可。《树》读起来更像一首写情的诗:“春天我认得你/是因为有花开/夏天我认得你/是因为有绿叶/秋天我认得你/是因为有果实/冬天,冬天将你面目全非/我还是认出你/因我是你/根部的泥土”。像一曲轻音乐,萦绕在我们耳畔心间。《怅望秋色》写得含蓄蕴藉:“是谁的承诺/经不住风吹/一片一片飘零/我不想你/想你的是这些飘落的誓言/砸痛了空山鸟语/断断续续的/唤醒了曲径深处/沉默已久的呢喃”。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写爱情,但爱情的味道浓浓的。这些诗托物抒情,寄情于物,通过客观的物象表达了一定的情怀和哲理。

爱情诗不是德明创作的全部,但在他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读者一定很好奇,多情的诗人是否就是写自己的情感生活?这涉及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联系与区别,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诗人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或体验,恐怕也写不出来。艺术必须高于生活,如果把生活的感受照猫画虎写出来,恐怕也达不到艺术的真实。辩证地看,一首爱情诗肯定有诗人生命中的某些印痕,但又进行了必要的虚构和想象,正如美国现代派诗人塞克斯顿所言“诗意的真实是没有必要一定是自传性的。真理超越眼前的自我,是另外一种生活。我并不总坚持字面上的真实;在我需要的时候,我会虚构。具体的例子会给人逼真的感受”。爱情诗具有永恒的魅力,似乎与时代、社会关联不大,甚至有人认为是超时代超社会的。实际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情,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爱情。德明所处的时代,已经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也不是一谈爱情就脸红的时代,更不是爱情与政治融合的时代,是社会转型期生命意识觉醒、个性张扬的时代。难能可贵的是,德明的爱情诗既写出了人类共有的美好情感,又体现出民族的特色和时代的特征。

德明的爱情诗写得比较婉约、柔性,正如著名评论家阎晶明所言:“在一个喧哗的时代,人们需要读到这样的诗,它不激烈,不反叛,不造作,不粉饰……它们不是时代生活的全部,甚至也不是生活里的主流,但它们是必须的。因为除了坚硬,我们还需要柔软。”其美学价值容易被认可,社会功能却容易被疏忽。在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社会仍然处于浮躁期,好的爱情诗确实能起到润滑、抚慰灵魂的精神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实力和文化的引领作用。在艺术上,除了前面所述之外,德明诗的语言近似于白描,很少用华丽空洞的形容词,但词语的巧妙组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把往事给了你/你把我给了往事”(《先死而后生》);“你我都没有错/你我只是错过”《错过》等等。诗不是到语言为止,而是到情感为止,就是说语言的根只有扎在情感的土壤,才有可能枝繁叶茂。那些无病呻吟的诗人虽然煞费苦心,写出的东西却是苍白的、病态的,不会如此鲜活。德明的诗耐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创造了大量比较经典的意象,可以說在他的诗中比比皆是。比如“尘烟散后,消逝的是我的坐骑/而我,正沿着那一个个蹄印回来”(《归途》);“我,替鸟守着月光/我怕一只鸟想一只鸟的细节/会在月光里成霜/会惊了夜色”(《半岛》);“我按住的琴弦/有你十面埋伏的心跳”(《弦音》);“你半掩的窗帘/为谁留着进出的心事”(《人面桃花》);“我只是一只玻璃杯/只能碎一次”(《玻璃杯》);“鸟是上帝种在天上的花朵”(《天上的花朵》)。这些意象并不生僻怪异,多是眼前景,但别人没有发现,德明却发现了,这就是艺术的敏锐性和创造力。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说过“诗歌即意味着创造:所以只有那些能发明会创造的人,才能称为诗人”。从这个角度看,德明是无愧于诗人这个神圣称号的。在诗歌被冷落、被边缘化的时代,很多诗人自己掏腰包出诗集,今天送人明天就被当废纸卖掉的事并不新鲜。诗歌虽不能走市场的路子,但没有读者也是凄凉的。德明的诗集虽不是洛阳纸贵,但受到读者格外的青睐,这也证明了他诗歌存在的价值。他的诗已经赢得官方和民间、评论家和读者的多重认可,应予充分肯定,但也应该看到,他的个别诗作是在冲动和激情状态下草成的,缺乏必要的提炼和升华。一个好的诗人不可能每天都在写优秀之作,没有败作的诗人是优秀不起来的,但我还是期望德明在今后的创作中引以为戒,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在这条寂寞而坎坷的路上走得更远些。

猜你喜欢

爱情诗爱情诗人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你怎么写了一本爱情诗
“诗人”老爸
愤怒
关于爱情诗的写法(外二首)
《诗经》里的典型相思心理探析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