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转化农村网瘾中学生需落实
2017-06-24陈胜君罗根林
陈胜君++罗根林
美国的职业辅导运动形成了学校心理辅导。这种职业辅导最初专门辅导青年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志趣,以便于寻找合适的工作,而后扩向学习心理辅导与生活心理辅导领域,辅导对象也由偏重于“问题”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直沿用至現今的办学教育中。在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模糊不清,两者之间的融合缺乏深入的探讨。近四年来,我一直在主持“农村中学生网瘾的成因与矫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发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深思。许多教师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论知识的运用没有落到实处,认为找问题学生多花点时间谈谈话就是做了辅导工作。其实不然,针对转化农村网瘾中学生这项工作,我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有如下三点特质需要落到实处。
第一,辅导者需要和“网瘾”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关系。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辅导者罗根林老师选择了一名叫刘涛的典型网瘾学生做个案追踪记录,对他的家庭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随后,罗老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苦口婆心地向他讲解网瘾的危害,结果刘涛不但没有任何转变,反而一看到他就躲得远远的,这使罗老师十分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罗老师带他去爬天岳山,两人一同制定了爬山的比赛规则。那次,两人返回学校后虽然都累得气喘吁吁,但是罗老师第一次从刘涛脸上看到了愉快的笑容。此后,罗老师经常和他做一些竞赛游戏与活动,比如谁最先跑完400米、谁最先背完一首诗、谁最先学会一首歌等。偶尔,罗老师也会向他倾诉一些教学中的烦恼或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某些趣事。不到半年时间,那个阴郁寡言的网瘾小子就变得活泼好胜了,成为一个有斗志、懂得生活中苦与乐的快乐小子了。由此可见,辅导者对网瘾学生的心理辅导一味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不断地说教,效果不一定好,而用实际行动去协助网瘾学生或同网瘾学生一起经历与感受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以诚恳和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开放自我,那么转化网瘾学生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辅导者转化网瘾学生应该以预防性功能为主,治疗性功能为辅。辅导者容易对网瘾学生扣大帽子,动不动就定义他们是“问题学生”,凭主观臆断他们的“毛病”“障碍”“疾病”“分裂”。我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有些网瘾学生的心理十分正常,家庭环境也非常好,他们只是一时兴趣所在。这样的学生稍加指点就能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有些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差,厌倦学习,为了逃避学习而沉溺网络,辅导者若能协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他们就会自觉地从网络世界中脱离出来。由此可见,真正需要用到治疗性功能的网瘾学生数量并不是很多。
第三,辅导者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把对网瘾学生的辅导当成是一种服务。辅导网瘾学生时,辅导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观念,要用爱心协助网瘾学生。首先,辅导者要了解网瘾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网瘾学生言语智能好,辅导者可以培养他们阅读、演讲、主持方面的特长;有的网瘾学生节奏智能强,辅导者可以培养他们跳舞的兴趣;有的网瘾学生运动智能好,辅导者可以带着他们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其次,辅导者要多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辅导者通过多方面的案例讲解和分析,让网瘾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让他们自觉、有意识地加强自制力,不断缩短网络娱乐时间,慢慢淡忘网络虚拟世界,成功地把自己从网络世界中解救出来。最后,辅导者要帮助网瘾学生提高自我监控意识。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犯错后能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但是网瘾中学生显然缺乏这些意识。他们可能很少意识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沉湎于网络是一种错误,更没有思考过沉湎于网络的危害,以及将来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带来哪些致命的影响。辅导者要多组织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如网络成瘾案例及分析的心理讲座、播放沉溺网络方面的影片等,最重要的是辅导者重在引导网瘾学生,由网瘾学生自己定制戒网的目标、过程和方法,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戒网。辅导者千万不可越俎代庖,否则网瘾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自我监控,更别提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了。
在辅导网瘾学生时,辅导者要增强辅导工作的实效性,在实践中,许多方法一味套用学校心理辅导理论知识,没有把握学校心理辅导的内涵,就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辅导者对网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容易犯社交性交谈错误。辅导者多数出于怕伤害网瘾学生自尊心的心理,对他们谈话避重就轻,停留在表面,这样谈话内容显得苍白无力。当然,辅导者也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网瘾学生。再就是辅导者谈话不能是忠告和建议,应该是协助网瘾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感受自己,教师随意地给予忠告,就会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因此,辅导者在辅导网瘾学生时,谈话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谈话要注意简洁具体。比如网瘾学生说:“老师对我的批评都是对的,但是我对自己戒网很没有信心。”我会说:“其实很多时候我对自己也会失去信心,我能感受到你的沮丧和无力。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很喜欢去游戏厅打游戏,被老师逮了个正着后,老师当场批评了我,当时我非常难受。但我还是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以后减少了去游戏厅的时间。”
(2)辅导者对网瘾学生的表达要尊重,不能用评判的态度。网瘾学生说:“我认为读书无用,现在出去做点啥都能养活自己。”我会说:“你觉得读书没用是因为你认为学校教给你的知识没用,你认为你出去做点啥都能养活自己是因为你没有出去做过事。”
(3)辅导者对网瘾学生谈话要试图理解。网瘾学生说:“我太烦了,我根本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和网络打交道就容易多了。”我会说:“人际关系碰到麻烦就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中,这确实能令人安心不少,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人际关系还是得好好处理的。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到底是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父母亲朋的关系?”
(4)辅导者对学生谈话要善于运用增进和赞美歧义的口吻。所谓增进,就是完全同意当事人。我会经常对网瘾学生说:“很棒,不错”,“对,就是这样做的”等。所谓赞美歧义,就是不完全同意当事人,但找出可赞赏的部分加以赞赏,“你的行为虽然过激了一点,但你很有担当。“虽然你在不断地替自己辩解,但你很有勇气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我经常对网瘾学生说话的口吻。
总之,学校心理辅导运用恰当,能帮助网瘾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促进网瘾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快速戒除网瘾,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本文系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农村中学生网瘾的成因及矫治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K13XG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