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把审美的钥匙

2017-06-24沈爱丽

当代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美和美的诗人

沈爱丽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几大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无论其语言、结构等形式美,还是形象、意境等内容美都是充实的,而且理论文章还显示出特有的理论美。然而,这些美的因素如何挖掘,并让学生领悟、贯通、融合,教师作为学生习得知识的指导者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熟练地掌握好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和审美训练的同时,还应掌握好审美心理结构的规律和原则,并充分依赖于审美个体的气质、修养、敏感等素质,将这一规律和原则真正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以实现通过美育提高素质、塑造人格的终极目标。

一、重视古代作品的诵读,汲取中华古典文学深厚底蕴中的丰富营养,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美和声情并茂的韵律美

学习文言诗文的主要方法是诵读。那些千古传诵的名篇,无论其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且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汉字四声的错杂搭配,句子结构的韵律化,使对文言诗文的有声朗读成为一种“唱艺术”的精彩表演,具有自然而然、声情并茂的音乐美。应该说,有表情朗读文言诗文,可以起到春雨润物般的审美作用。例如,被陆游誉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出师表》,通过表情朗读,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诸葛亮身上那份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唐雎不辱使命》中生动的对话塑造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通过分角色的诵读,学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战国时中国人的优秀人格。

二、加强写景类诗文的学习和体会,修身养性,深刻把握文章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和震撼人心的情感美

自然形态是丰富多彩的,反映到作品中的自然形态必然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并寄托一定情感、寓示一定心理的意識化了的。因而,作品中的自然美其实反映了作家的审美情感,是自然形态与审美形态的物化形式。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抓住了山村风光的特征,并倾注了诗人对山村风光的喜悦之情,创造了绝佳意境。诗人借山的重重叠叠和水的曲曲弯弯,勾勒出一个青山叠翠绿水环流的艺术天地。诗中的“疑”字又给这种“千岩万转、曲水回流”的境界增加了真实感;“又”字写出了诗人出乎意料的惊喜神情,并以暗修饰柳、以明形容花明暗相映,色彩媚艳,既点染出了绿柳含烟、山花烂漫的山村景色的特征,又表现了诗人别见天地后的惊喜之情;“山重”一联,不但写景逼肖传神,更含无穷理趣。又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一个怡然自得、“采菊东篱”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诗人那超脱不羁的品质、闲适愉悦的心境都集中在这一“美丽的形象”上了,没有情就没有诗。

教师还可以诗的“情致”为“突破口”。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抒发了作者旷达慷慨的情怀。诗人从远与近的对比中,突出了朋友间真挚的感情,即只因深情相牵,即使一在天之涯,一在海之角,也是人远天涯近。这一联,从狭小的境界转为宏大,从凄恻的心绪转为豪迈,一扫前人赠别诗那种黯然销魂的悲凉情调。将离情写得如此昂扬真挚,既是诗人旷达胸襟的表露,又是诗人美学理想的闪光。教师借着这情致的波涛,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情的美。

因此,学习写景类诗文,不仅能领略千姿百态的自然形态美,还能感受作家震撼人心的情感美,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多侧面立体透视课本人物的性格品质和精神面貌,感受多种类型人物身上体现的丰富的社会美和健全的人格美

课本人物包含两个方面:作品人物形象和作者形象。前者有深明大义、刚毅勇敢的花木兰和嫉恶如仇、刚烈仗义的鲁达,有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等人,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熔合了人类进步理想的人物群体,从不同侧面对我们进行美的熏陶。这些形象体系透射出来的人格感召力,已经并还将要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审美观乃至世界观、人生观。

其实,更有审美感召力的是千百年来给中华乃至人类文化缔造了灿烂成就的众多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及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以各自感人的事迹流传至今的精美华章,放射出太阳般的光辉,哺育着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良知、心灵品格和文化理想。其中,有开堂讲课的孔子、放飞身心的老庄,以及屈原在汨罗江边以身许国的吟哦、李白对山河雪日的歌咏和傲视王侯的长啸、杜甫忧国忧民的叹息、面对民生疾苦而泪流面面的陆游渴望统一的临终叮嘱、范仲淹胸怀天下苍生的优和乐,还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这些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是构成中华品格的中流砥柱,是汉文明的精神家园,时时刻刻以震天响地的撼人力量培育我们民族的审美和精神理想。甚至旷达的苏东坡、遁入桃源的五柳先生、淡入松竹的王维等,也从不同侧面昭示了另一层面的人生理想,从别的角度折射出人性的温暖,表达的审美理念是主流审美观的必然分支和必要补充,因而作者体系表达的审美态度就更多元、更坚决、影响也更久远。

此外,增加各类说明文的阅读量,拓宽视野、增加知识、挖掘并把握文章中包孕的严肃的科学美和广博的知识美,以及倡导学生积极阅读、主动分析适当难度的文章,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运用,理解文章结构条理,整体提高语文素养,把握各类文章透析出来的严谨的明晰美和精妙的语言美,这些都有助于中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是依据美的原则生活的。”在语文的教与学中,只有确立教育教学的审美原则,才能实现中学阶段的“人文性”目标。因而,这方面的动作还有待于更深入、更具体、更有效地开展下去。

猜你喜欢

美和美的诗人
打破平衡
Teacher dedicates herself to educating kids in mountainous town 90后“孩子王”用美和青春谱写出大山的回音
“诗人”老爸
愤怒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和温暖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反季着装,潮流女士的新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