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懒惰”思想的危害及其纠正策略
2017-06-24唐田田祝庆利
唐田田+祝庆利
[摘 要] 懒惰思想、懒惰行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日趋普遍,尤其在大学生人群中更加严重,影响制约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和人生目标实现,如何消除这一障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去完成,找到懒惰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手段,彻底消除懒惰带来的危害,激发出大学生奋发有为的拼搏动力,为实现民族的共同梦想调动每一个大学生的全部力量。
[关键词] 新大学生;懒惰思想;勤俭朴素;奉献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06-02
一 大学生懒惰思想不能忽视
与其说是科学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不如说是技术产品所包含的巨量信息内容吸引了大学生,恰好满足了大学生渴求新奇、便捷、实用、高效“不出家門便知天下事”的心理诉求。大学生应该明白,再先进的技术也是人创造的,来自于人的聪明智慧,是经验和推理判断创新的结果,因进入新的领域具有了强烈吸引力,在深度吸引中大学生往往理性退后,感性主导,逐渐进入痴迷状态。然而,懒惰问题的出现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大敌,首先是因为大学生是家庭的掌上明珠,父母的疼爱过分延迟了大学生独立的脚步,衣食住行几乎替子女包办。其次,在对待网络问题上走极端,刚开始接触,看到有的大学生因为痴迷网络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把网络当作洪水猛兽看待,想方设法阻止接触,但越阻止越推动大学生的好奇心,而当认识到网络的妙用后就全盘接受,再不去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使用网络。
网络游戏因其新颖独特逼真具有让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啃老族”宅男宅女的出现便是生活观改变的产物,贪图享乐,厌恶或是害怕劳动造成的畸形例子。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表现为无精打采的游手好闲,它是大学生干事创业最大的敌人。解决它最有效方式是热爱劳动,出力流汗。网络文化所暗示的新的人生价值追求与传统意义的社会精神具有差异性。新颖的人生价值灌输于大学生的头脑中,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左右大学生的人生行为,对大学生的理想树立,道路选择产生深远影响。以前需行千里才完成的事不必走路几句话搞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时间,却养成部分大学生懒洋洋的习惯,不愿社交,不愿出门,不愿活动的懒惰习惯成为常态,懒惰习惯的养成使那些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又想过富足生活的人开始想入非非,借用娴熟的高科技手段,欺骗那些对互联网相对陌生的用户,以非法骗取他人财产为目的,完全背离了人类技术进步的初衷。
二 不择手段的索取是危险源
为更好的生活占有索取是人之常情,但脱离动物界的人类逐步建立起一定的规范,制约着人性肆无忌惮的贪婪横行。道德思想的传承及法律制度的建立实施,帮助人类从混乱无序走向秩序文明。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生的思想是否先进、理想是否远大,道德水准高低决定社会生活的质量水平。享乐主义思潮的日益严重,懒惰行为的普遍存在是人类进步思想的大倒退。大学生因懒惰自私自利,因欲望更加自私,难以大有作为,懒惰改变了良好的生活习性。一方面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人们更加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善物质生活,但思想教育工作的滞后导致问题频发:紧张的生活节奏,高消费的刺激诱惑,房贷等等的压抑,迫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迷失自我。另一方面各种潜在的意识形态纠结一起,争夺大学生的思想阵地,掀起的焦虑、浮躁、急功近利思潮汹涌澎湃,成为大学生进步的最大障碍,迫使大学生放弃脚踏实地的精神,选择自我实现的捷径,走上危机四伏的道路。
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高技术性使大学生特有的冲动、任性得以充分的宣泄张扬,绝对利己主义,投机心理的作祟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无论工作学习一切以个人利益为目标,为达目的即便牺牲他人利益甚至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也在所不惜,造成网络欺诈案例层出不穷,所为者竟然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危害了国家的社会稳定,造成诸多家庭的贫困,惹得天怒人怨自己也付出沉重代价。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本应志向高远,理想伟大,努力学习知识,掌握高新技术,时刻准备为人民贡献一切,却借助互联网干一些不法勾当,着实可悲可叹。互联网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每个人都有接受和享受的权利,尊重社会公德的基本标识是互相尊重,共创美好未来,大学生尤其要带头,“一个互相尊重和自我尊重的公民所组成的共同体,将会是一个通讯自由受到极大尊重而且最为尊贵的社会。”追求个人功利必须在道义法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不可利用率先掌握高科技的优势损人利己,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三 情感熏染渗透力不足
互联网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却变得遥远起来,现实生活里大学生冷漠现象非常严重。慷慨无私、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历经沧桑屹立不倒的根基,是大学生首先而且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宝贵遗产。激发大学生丰富的情感生命,消除懒惰懈怠思想,养成勤俭、耐劳的良好品德,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深远影响。
(一)信仰信念丧失
借助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先进的知识水平,热烈的爱国情怀,饱满的工作激情是大学生教育的关键。学校教育中以考试分数为最终目标的比拼,社会教育中唯金钱论英雄的观念对大学生思想起到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一直得不到足够重视,造成许多大学生认为有钱就有一切,经济决定一切的片面思想,“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出钱就行。”货币价值的无限扩大化造成人本质的异化,钱不过是互相流通商品的替代物,不可否认,有时候钱的作用不容小觑,但作用再大也不能代替法律道德。对“物的依赖性”决定了大学生远离正确的人生轨道,精神追求的错误是信仰缺失的根源。
(二)情感激发不到位
人因具有丰富的情感区别于其他动物。善良、仁慈的温度美好了人间,和谐了社会,成为共创未来的纽带。大学生是精力最旺盛感情最丰富的群体,情感热爱应是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对他人的无限忠诚,但是功利诱惑却遮蔽了人丰富的内涵生命,大学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者越来越多。教育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升华精神世界,借助网络传播面广的优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情感教育,使广大大学生脱离个人自我的狭小圈子,培育一批批敢想敢做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为民族复兴建功立业。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先从人性角度开始引导,远离假恶丑,向真善美靠拢,视获得不当利益为耻辱,为己更为人,爱家更爱国。忽视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百害无一利。
(三)循序渐进地渗透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情感渗透是关键。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激发人高尚情感的内容,用不同的宣传方式表达出来,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经过长时间地慢慢熏陶。爱的教育不是强制和压迫,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契合是达到完美教育的前提。情感是人最真切的感受和体验,解决生存问题是第一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生存意义的领悟是核心,要让学生依靠不斷的反思总结,热爱生活更热爱劳动,尊重他人也敬畏生命,从骨子里消除懒汉懦夫思想,经常聆听历史遗留的勤劳美德交响曲,陶冶情操,润泽心灵。随着社会进步,人的价值观的改变,机械干巴的说教不能使大学生心悦诚服,加上崇洋媚外思想的作祟,大学生思想教育越加困难复杂化。时间紧迫也不能急于求成,只能采用水滴石穿的步骤,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循序渐进完成。
四 去除懒惰需内修外练
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既要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出色的工作能力,更要有勤俭奋斗的豪情壮志。优秀人物的高尚品德并非与生俱来,是不断的学习和艰苦磨练得到的,是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努力,一点点成就自己。
内修使大学生养成“心勤”的习惯;常言道;头脑越用越灵活,思考是人独有的特殊能力,有的大学生不善于动脑,混天熬日不知为何生存。有的倒是聪明,却常常用错了地方,心中只有自我,只图个人享受,对每一次行动的代价精打细算,合自己利益则行,不合则弃,完全不从国家需求或他人需要考量,此心理导致大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放不开手脚,畏头缩脑不会有什么成绩,还会处处碰壁。心勤的人肯钻研,凡事总探究竟刨根问底,一般不会被事物表象迷惑,变得通达明智境界高远。当大学生羡慕他人的成果,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乐趣时,静坐思过,发奋心勤,通过正确的努力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大学生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要跳出个人狭小的圈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关注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心系人民的甘苦,为多数人利益“心勤”劳动,贡献全部智慧力量。
外练是“身勤”,是强壮体格提高才能的唯一路径。勤是摇钱树,勤能补拙,勤是懒惰的克星,自古以来,人类依靠勤劳创造生活需要的一切物质财富,得以使生活绵延继续,劳动是人类最美的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源泉,大学生当毫无条件地学习和继承。科技发展到今天,随着劳动观念的改变,原始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渐退出舞台,很多工作被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代替,社会分工越加精细,体力劳动的价值不能同智力劳动等值,体力劳动在人心中的地位开始下降。部分大学生由于没经过战争饥饿的历程,对劳动的真正内涵缺乏足够了解,片面认为体力劳动下贱低劣,没出息无出路,因而厌恶劳动拒绝参加劳动。体力劳动的另一个优势被忽略,那就是劳动中出力流汗是最好的新陈代谢,四肢因劳动变得灵活有力,肌肉变得结实,身体强壮,虽然很多人意识到劳动对健康的作用,但仍歧视劳动,宁可去健身房运动,也不愿到田间地头去劳动,这种对劳动的偏见根深蒂固。只有大力宣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思想,才能使广大大学生树立新型劳动价值观,积极投身火热的劳动实践,创造和锻炼一体,实现共同梦想。
参考文献
[1]维特拉曼.法律导引[M].张智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埃伦.法律、自由与正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