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也是“心机男”
2017-06-24孙莉
侃 历 史
名臣也是“心机男”
北宋仁宗时期,宰相吕夷简和大臣明镐都是深得民心的忠臣良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精英人才,在整顿军队的弊端上,不约而同地做了一回“心机男”。
有一年,西部边疆骚乱,镇边主帅阵亡。战事传回京师,朝中大臣纷纷议论说,是朝廷派去做监军的宦官插手军事,胡乱指挥,扰乱了主帅的部署,才导致战争的失败。大臣纷纷上奏要求对监军太监治罪,还请求皇帝废除宦官做监军的惯例。
得力主将的牺牲,让皇帝赵祯很是痛心。他采纳了大臣的意见,下诏将宦官监军斩首。而对于废除宦官监军的决定,皇帝就犹豫不决了:斩了一个,已经起到震慑作用,再废除宦官监军制度,可能会让一些大臣寒心。
赵祯向宰相吕夷简求助:“真的要取缔这个政策吗?”吕夷简对皇帝的心思是一清二楚的。但他也知道,于公,杀掉一个监军,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这个恶瘤一日不除,边疆将士就会一直枉送性命;于私,他若说出“废除”二字,立马就会变成禁宫内所有宦官的众矢之的。这种可能会“脑袋搬家”的苦差事,他可不敢贸然认领。
心思一转,他毕恭毕敬地回禀皇帝:“臣以为不用废除,只要选择贤良有德的宦官来担任就可以了。”这话立马引来一干大臣的反对。
皇帝面露喜色,抬手压下骚动,当即安排由宰相来选择合适的人员。而吕夷简不慌不忙地说:“臣是待罪宰相,深知跟宦官交往要罪加一等,从不敢放肆,因此并不知道谁是合适的人。皇上可以让宫中的管事来推荐,同时规定,监军不能胜任的,推荐者要同担责任,这样就能杜绝类似的事件发生了。”
皇帝连连点头,圣旨就在臣子们愤愤然的反对声里,传达了下去。哪知道,皇帝眼里的完美方案,生效还没 24小时,那些管事们就纷纷请求皇帝废除宦官担任监军的制度。宫中的管事也是心里苦,这种拿自家脑袋做担保的举荐,只有废除才能保命啊。
直到这时,大臣们才明白,吕夷简以退为进的高妙棋路,甩了他们那些一根筋的点子N条街。
而在多年后,受惠于这一政策的边疆将帅里,有一位就是明镐。担任并州(今太原)“一把手”的明镐,同时也是当地边疆军士的总指挥。由于边境屡屡被西夏骚扰,他开始着手加强对军队的操练。
在各处巡阅的过程中,明镐发现,有很多军官是纨绔子弟。他拎出几个最无所作为的,依照军法赏了各人一顿板子,而后就把他们遣回老家。他的这番举动,让很多疲懒无能的军官受到了惊吓,陆续辞职。于是明镐奏请朝廷派懂军事的人来替补职务,军队很快就气象一新。
在军纪好转的同时,却还有个棘手的问题,让明镐头痛不已——每一次的军事行动,在枯燥乏味的行军途中,将领们总不忘带着自己的侍女同行。明镐深知不能助长这股歪风邪气,但若是直接驱逐侍女,除了让将领们寒心,导致军心动摇,却也没半点好处。
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军中发生了一桩命案。一名士兵跟人发生口角,厮打中失手杀死了一名随侍的侍女。众人绑了杀人的士兵,送到明镐跟前,并向他报告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就等着看一出杀人偿命的好戏。
看着被五花大绑、吓得战战兢兢的士兵,明镐眼前一亮——这不正是遣散侍女的好机会吗?于是,他淡淡地问了一句:“这里是军营,那些侍女跑来做什么?”说罢,也不惩罚杀人者,大手一挥,让将士们各自回营了。
将士们大惑不解——自家主帅何时变得这么好说话了?而还在军营里的侍女们知道这件事后,无不心惊胆战:留在这里,谁知道下一个惨死后却无人主持公道的,是不是她们自己呢?侍女们立马结伴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不费吹灰之力,令明镐头疼的军营陋习,就此连根拔除。谁说那名士兵没受到惩罚?以后的日子,他都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招来将领们无穷的谩骂和排挤——是他害得大家失去了服侍自己的侍女。
而因为明镐那句看似冷漠的问话,逃走的侍女大约不会再走进任何一座军营。死者已矣,他偿还给生者的,是一个能拥有宁静生活的普通人的未来啊。
原来,名臣“心机”的背后,深藏着一颗为国为民的仁心。这样的“心机男”,请给我来一打!
(孙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