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县退化柞蚕场植被更新修复技术
2017-06-24尤晓晓
尤晓晓
(岫岩满族自治县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岫岩 114300)
岫岩县退化柞蚕场植被更新修复技术
尤晓晓
(岫岩满族自治县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岫岩 114300)
文章对岫岩县现有柞蚕场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柞蚕场现状将其分为3类,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蚕场提出了改造模式,以期为退化蚕场植被恢复提供借鉴。
退化柞蚕场;植被恢复;岫岩
岫岩县位于辽东半岛的东南部,北纬40°00′~40°39′、东经122°52′~123°41′,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柞蚕是人类宝贵的生物资源,从明末清初开始,这项产业即由山东半岛引入岫岩,由于传统、落后的放养模式一直得不到改善,超载放养、掠夺式经营、广放薄收,导致这一传统产业逐步走向弱化。柞蚕场已发生严重沙化,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以岫岩县柞蚕场为例,提出了退化蚕场植被更新修复技术。
1 岫岩县柞蚕场现状
岫岩县柞蚕场面积14.53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4%。其中,有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67万hm2,占蚕场总面积32%;轻度侵蚀面积为5.2万hm2,占蚕场总面积35%;中度侵蚀面积为4.67万hm2,占蚕场总面积14%;强度侵蚀面积为24.53万hm2,占蚕场总面积17%;极强度侵蚀面积为2 270 hm2,占蚕场总面积2%。
根据蚕场植被情况和蚕茧产量将柞蚕场分为3种类型(表1)。一类蚕场,柞树分布较多,生长健壮,植被盖度0.8以上,水土流失较轻,蚕茧产量高;二类蚕场:柞树分布偏稀,树势差,植被盖度0.5~ 0.7,水土流失中等,蚕茧产量一般;三类蚕场柞树较稀,树势较弱,植被盖度0.5以下,水土流失、沙化严重,蚕茧产量低。
表1 岫岩县柞蚕场分类及特征
2 退化柞蚕场植被修复技术
2.1 三类退化蚕场植被修复技术
2.1.1 封场育柞,休闲轮放
对岩石裸露、沙化严重、立地条件差的三类柞蚕场实行封场育柞,休闲轮放,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在蚕场封闭期间,不放蚕,不放牧,不轮伐,不清场割灌,使柞树和草灌植物得以休养生息。同时,采用植物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待柞蚕场恢复为密闭型植被,柞树长势正常后,再开封养蚕。通过对现有柞蚕场及停蚕后封育的柞树林现状调查发现,柞蚕场封育后的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最大含水量均高于放蚕的柞蚕场。
2.1.2 荒山造林
①柞树与针、阔叶树相间配置,治理砂砾化
对于沙化严重的荒山、沙化斑块,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全面清场整地,营造人工纯林或混交林,造林树种以日本落叶松、红松、刺槐、板栗、紫穗槐等为主。具体的治理方法是:采用柞树双行穿带,行距0.5 m,株距2 m,在柞树株间栽种3行胡枝子,行距0.5 m,每米成苗10株左右。
②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蚕场侵蚀沟
有些严重退化的蚕场已有侵蚀沟发育,此类侵蚀沟正处于沟头上溯、沟底下切、沟岸扩展的发育时期。治理方法:沿沟修筑石谷坊,在谷坊上下部位及时栽刺槐、紫穗槐等,以工程保植物,以植物护工程。也可以用刺槐大苗分段护坡,使其拦沙淤泥、固土抗蚀。
2.1.3 造林改造
对立地条件较好、土层较厚,但目的树种稀少、植被稀疏的二类、三类蚕场,在全面清场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更新造林,营造人工纯林或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造林树种可以选择日本落叶松、红松、板栗、麻栎、云杉、冷杉、华山松等,主要以日本落叶松、红松为主。设计株行距1.5 m×2.0 m,人工穴状整地,挖坑规格为40 cm×40 cm×40 cm,造林前进行全面清场,便于拉绳定点,造林后新植幼林抚育时,注重保留不影响幼树生长的天然目的树种,人工诱导培育针阔混交林。
2.1.4 疏林灌丛和蚕场补植
①补植加密柞树,增加郁闭度
柞树是柞蚕场的主体树种,现有退化的柞蚕场一般缺株率都在20%左右。因此,补植柞树是预防柞蚕场退化提高柞蚕场生产力的主要措施。
②扩大树冠体积,预防退化
柞蚕场郁闭度与柞树树冠体积成正相关,扩大树冠体积可以起到预防退化的作用。可把土质肥沃、树势旺盛的根刈蚕场,改造成为中刈树形蚕场,形成多层次的伞型树冠;不适宜搞中刈树型的柞蚕场,可适当延长轮伐更新年限。扩冠的方法是应用修剪技术将无干树型改造成中干留拳树型或中干放拐树型,同时进行适当的补植。综合利用补植和扩冠方法可提高柞树郁闭度0.2~0.3,提高柞树产叶量50%以上。
③栽种灌木梯带,提高环境质量
对立地条件好、目的树种较多的二类蚕场和疏林灌丛,采取清除灌条、灌丛和非目的树种后,补植麻栎、日本落叶松、红松等树种,增加目的树种密度,提高蚕场质量,提高林地利用率。保护灌草植被,栽种灌木梯带是预防柞蚕场退化的重要措施。保护灌草植被的方法有:少割法,适用于一类柞蚕场;免割法,适用于二、三类蚕场。栽种灌木梯带法,对于灌草植被稀疏的蚕场,带状栽植柞树或胡枝子、紫穗槐形成环山灌木梯带。
2.2 一、二类柞蚕场植被修复技术
2.2.1 植被复壮
一类蚕场植被长期处于动态平衡中,植被发展以天然演替为主,所以适用少割法,即只把柞墩周围和作业道的高大草本、灌木割倒。二类蚕场植被部分以退化形式存在,所以对二类柞蚕场适当实行封禁,给予植被天然修养时间,实行免割法,免割草灌植物,提高结实率和根茎繁殖力。慢慢恢复天然演替,使蚕场内的植被能够进行自我更新,向着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蚕场轮伐后的1~ 2 a,因光照、水分、养分充足,灌草植被生长茂盛,盖度和茎叶量可增加2~3倍。
2.2.2 确定最佳轮伐期
蚕场柞树轮伐更新,既能控制柞树高度,便于操作管理,又能促进柞树营养生长,提高柞叶产量和质量。选择最佳轮伐年限,实行柞树适期轮伐,可提高单位面积产叶量10.6%~16.7%,蚕场柞树相关生长规律研究和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一、二类蚕场最佳轮伐更新年限一般为5~7 a。
3 小结
3.1 岫岩县退化柞蚕场的大面积存在,已成为制约岫岩林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退化柞蚕场植被修复,在三类退化柞蚕场的4种修复模式中,应优先选用封场育柞、休闲轮放和疏林灌丛、残次蚕场补植两种修复模式,慎用荒山造林和造林改造两种修复模式。
3.2 一、二类柞蚕场的最佳轮伐周期一般为5~7 a,轮伐周期过短,不利于树木休养,柞叶产量和质量的效能较低;轮伐周期过长,会导致树势渐弱,不便于操作管理。
(责任编辑:董莉莉)
S718.57
A
1001-1714(2017)01-0073-02
2016-10-25
尤晓晓(1981-),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工作。E-mail:youxiaoxiao2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