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德超:成功没有秘诀,唯有不断创新

2017-06-24向煜

现代苏州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新药生物

记者 向煜

俞德超:成功没有秘诀,唯有不断创新

记者 向煜

再次见到俞德超博士,他刚从美国飞回来,时差还未倒过来的他,一直强调自己谈话的语气有些激动,还望大家谅解。

其实,听了俞德超的介绍,激动得哪止他一人。在场每一位似乎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毕竟,他所讲述的是,整个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崛起,要知道,在这个领域,中国从未有过如今这样的话语权。

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正在崛起成为生物技术药物强国”的文章,其中就以俞德超一手创办的信达生物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虽然他一再强调,中国正在朝着生物技术世界强国这个目标走,但离实现目标还很远。但我们知道,世界也知道,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正在悄悄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药的观念,掀开新药创新的全新篇章。

“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

2016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荣誉榜”上,信达生物和基石药业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非IPO融资排前十名,融资规模共计4.1亿美元的“成绩”,让人振奋;再往前推一年,2015年,信达生物与美国礼来制药集团两次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总金额达33亿美元,更是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里程碑式的事件。

能够在短短六年时间内交出这么华丽的成绩单,作为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领航人的俞德超功不可没。除了一手创办了信达生物外,他在世界生物医药领域也是一位“大亨”。麦肯锡曾总结中国生物药发展的8个里程碑式节点,其中有5个与俞德超相关,由此可见他在该领域的超然地位。

“在欧美几乎可以买到中国制造的所有产品,却买不到中国制造的药品。”说话向来犀利的他直言,中国老百姓现在挺可怜的,世界上的好药,大多数中国人买不着,也买不起,“国内大多数老百姓无法享受今天世界医学进步带来的创新成果。”

怎么让中国百姓用上价廉物美的高端生物药?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办到。于是,他回到中国,并于2011年创办了信达生物。“如果说我们公司有特色的话,那就是创新。”

事实上,“创新”这两个字早已深深融入他的生命。这些年在他的带领下,信达生物不仅凭借自主创新产品赢得国际投资机构一掷千金;还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同时符合中国、美国、欧盟GMP标准的生物药生产线;同时建立一条包括12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如今5个品种进入临床试验,其中4个品种进入临床Ⅲ期。

俞德超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已经引起业界高度关注。而他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开发出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他告诉记者,未来5年内,信达生物将会有4个对治疗肿瘤有帮助的新药上市,并且价格会远低于进口药。

怎么让中国百姓用上价廉物美的高端生物药?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办到

有合理回报,才有持续创新

对于创新,无论是什么行业,在俞德超看来有三方面很重要,他称之为“创新的生态系统”。

首先是基础研究,这是所有创新药研发的源头。如今在国内,基础研究进步很快,论文和专利数量多了,但原始创新还不多,真正革命性的技术还很少。其次是监管科学,近年来,药监部门正在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鼓励创新药发展等,这在中国医药创新史上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还有重要一点是市场准入。“有一点,我们需要扭转观念,就是‘合理的回报,才能有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在俞德超看来,搞创新药,一定要让企业赚到钱,只有创造了财富才有动力和实力去推动创新。

尴尬的现状是,新药研发出来后,如果不能进入医保,就很难卖出去,企业就挣不了钱。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批准的17个创新药里面,一年销售额超过1亿人民币的,只有4个药。俞德超坦言,即使卖了1亿,因为前期投入大,企业挣不到钱,因而也就缺乏创新的动力。“企业很难获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创新乏力、仿制盛行。”

那有没有一种模式,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呢?信达生物再次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上文提到的,信达生物与美国礼来的合作,实际上是中国人发明的生物药第一次走出国门,并卖出了国际价格,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金额最大的国际合作。

除了海外授权的费用,未来礼来制药还需支付给信达生物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业界认为,信达生物和礼来制药此番合作,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往中国制药公司需要自己先投入十年甚至以上时间,直到新药上市后才有回报,但信达生物因为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在研发阶段就利用海外资金为中国企业提供支持。这对后来者有着不小的启示作用。

“信达生物的产品没上市就能获得收益,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也改变了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模式。”

推动任何一个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的内在驱动,更离不开政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给予创新企业更广阔的空间

即使外人看来发展得顺风顺水,信达生物依然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挑战,强大如信达尚且如此,其他创新型企业势必亟需面对这类现状。

“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才驱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至关重要”。俞德超的顾虑正是园区所需要面对的现实之一,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生活成本急剧增长,苏州吸引创新人才落户的优势正在消失,这给在这里生根发芽的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信达生物目前拥有团队成员450人,其中10%是海归,如何让这些国际化人才留下来,也是俞德超一直在思考的,“采用美国薪金制,除了工资外,还要给予大量研发和管理人员一定的股份。”

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各种现实问题,中国药企的研发直接成本比美国高25%左右,更为昂贵的是时间成本,“创新药的研发需要和各种时间赛跑,既来自疾病,也来自竞争对手。如果国家各个部门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改善国内审批流程,则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

还有严峻的考验来源于资本市场。快人快语的俞德超坦言,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新药创新并不友善。“资本市场普遍追求短期回报,这对创新战略的落地是非常不利的。”现实确实如此,创新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是有门槛的,只有盈利的公司才可以进入,无论卖什么,只要赚钱都可以上市。“这种情况会让真正搞创新的企业非常尴尬,不挣钱不能上市,也就融不到钱;但等企业盈利了再上市,意义就不一样了。”俞德超告诉记者,在美国纳斯达克则不同,只要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创新基础,有潜在盈利的可能,就可以上市,“这对创新型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俞德超认为,推动任何一个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的内在驱动,更离不开政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既要为创新扫除障碍、降低门槛,提升服务效率,因地制宜,为创新型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把企业交给市场去培育、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新药生物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上生物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