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之父的“光荣与梦想”
2017-06-24姜姝姝
□文/姜姝姝
无人车之父的“光荣与梦想”
□文/姜姝姝
姜姝姝
本刊副总编辑
We wanted flying cars,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但结果却得到了140个字符——指技术含量不高的Twitter)当彼得·蒂尔闯入硅谷投资界时,曾对投资者、创业者提出了这样的批评。
时过境迁,随着大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让比特层面(互联网)的变革成了过去时。前几天,预示着汽车未来的特斯拉公司市值已经超过了老牌汽车公司福特,而不仅仅是特斯拉,其他公司在“原子层面”(尖端科技)的创新越来越多,能飞的汽车前身——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火爆,但究竟颠覆性的变革何时会出现,未来的交通会变成怎样?留下不少疑问。
“无人车之父”的来历
Sebastian Thrun,现在的Title是Udacity(优达学城)创始人和 CEO,但在2015年9月底之前他还是Google高级副总裁、Google X部门的创始人负责人,主导了诸如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Glass等高大上堪比登月(Moonshoot)的项目开发,他也因此而获得了“无人车之父”的称号。
而在Google工作之前,他是斯坦福大学的全职教授,当然至今他也是斯坦福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算起来,Sebastian Thrun堪称人工智能界的“老司机”,早在1993年就写了一篇关于机器学习和机器人学的硕士论文。自从那时开始,他就为一个问题深深地着迷:机器到底能不能用和人类同样的方式去学习?
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了很长一段时间之 后,2005年 他 参加了美国政府组织的DARPA 超级挑战赛,一个无人车驾驶大赛。196个队伍参与角逐100万美元的大奖,而他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的团队赢得了胜利。Thrun当时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总监,在Google的人工智能项目中也担任了同样的角色。
在参加DARPA挑战赛时,Thrun工作的核心,就是运用了机器学习,参赛的Stanley是一辆会学习的机器人车。它能从数据中学习,有时它会从自己的经历和错误中学习,更多时候,它会学习人类司机的行为,使得它自己能够像人类那样去驾驶。最终,Stanley的学习模块,让它从196个队伍中脱颖而出。
与Stanley相似,Google的无人驾驶车也会学习,但Thrun所在的Google X部门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驾驶过程中,有太多的意外的、小概率的情况需要去考虑,而无人车需要能够处理好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所以,Google无人驾驶车最终在公路上驾驶了几百万公里来训练软件如何驾驶。
人类和电脑的一个区别在于,学习的速度大不相同。举例来说,如果人类驾驶员犯了一个错误,他会从中吸取教训,也许下次可以不再犯错。但是其他人并不会因为同类、同行的错误和教训,而拥有同样的收获。如果是一辆无人驾驶车出现了错误,不但它自己会从中吸取教训,所有其他的无人驾驶车甚至是所有未来的无人驾驶车,也将从中获得新的经验。这意味着,一个错误就能训练世界上所有的无人驾驶车,无人驾驶车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
从原理上来说,无人车驾驶将比人类驾驶要安全多得多,这也是无数初创公司、团队涉足无人驾驶车领域的初衷。
无人驾驶车,终将改变世界。
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知识服务”
Udacity的创办曾被媒体形容为“任性”,但从现在的时间点再回看,会发现“只有对未来精确地规划,才可以改变世界”。
吸引Sebastian Thrun创办Udacity的其实是被称为美国数学教父的Sal Khan。
Sal Khan也是另外一个“神话”,原本做对冲基金分析师的他,因为自家侄女Nadia刚好读7年级,但一直数学不太好,找上门来请求支援。数学是强项的Khan就通过网络跟小侄女交流,几次浅显易懂的解释,就让Nadia的数学成绩蹭蹭蹭往上涨。后来,亲朋好友们都知道了,纷纷拉着自家熊孩子来拜师学艺。但是大家分散在各个城市,甚至还有不同时区的,他就干脆在YouTube上录视频,慢慢的他在YouTube上制作了上千个教学视频,供数千万人免费观看的事迹让Sebastian感觉,自己有必要做点事情。
随后,在Sebastian辞去斯坦福的教职成为Google的全职员工,担任高级副总裁的同时,他开始推进自己的在线教育项目,也就是Udacity。在线教育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熟悉,对了,另一位斯坦福教授、Google大脑的创始人、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也创办过一家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
2015年9月,Sebastian Thrun正式辞去其在Google X的职务,全职投入到Udacity的教育项目中。他的理由是——希望改变世界。从Udacity的课程来看,主要是专注于科技和商业领域相关的前沿技术及其应用。
Thrun认为,坐落在硅谷是个天然优势,那里汇集了诸如Google、Facebook、亚马逊等知名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的技术大牛生产优质课程,他们的认证证书在全球都受到广泛认可。而且Udacity关注前沿技术,6个月内IT和科技领域最新的前沿课程都会在Udacity上线,比如Udacity跟Google一起推出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相关的课程,学习AlphaGo团队的做法。
在课程之外,Udacity很重视服务,MOOC一直被人诟病的一点是完成率低,几大主流MOOC平台课程的完成率都在10%以下。这个事实也曾让Thrun 沮丧。但通过不断尝试,Udacity在2015年推出了Nanodegree(纳米学位),扭转了这个局面,关键的因素就是服务。
对于Thrun的老本行——无人驾驶领域,Udacity也最早安排了课程。为了降低学习无人驾驶车开发的相关技术,2016年9月 Udacity 发布了全球首门无人驾驶车工程师纳米学位,并开源了Udacity所有的代码。2017年2月,Udacity 更是开放了无人驾驶车模拟器的版权,让所有程序员都能自由学习与使用,同时借助社群的力量,提升与优化相关的技术发展。
当然,开放了学习资源,对于有志于学习无人驾驶技术的工程师们是一个好消息。而对无人驾驶车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决策,保证行车安全。在今年的3月8日,滴滴出行和Udacity在硅谷共同宣布举办“无人驾驶”大挑战,激励工程师们找出通过摄像头和 LIDAR 数据检测道路障碍物的最好方法。
大赛希望用悬赏十万美元的方式,寻找全球最优工程师,为人类驾驶员和无人驾驶系统都能提供帮助。
八到十年后才能成为现实
近日,Sebastian Thrun来到了中国,在一场关于人工智能(AI)和未来出行的讨论会上,Thrun和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智慧交通项目负责人章文嵩进行了深入探讨。
和滴滴出行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目前全球订单量最大的网约车企业,大数据的积累意味着在智能交通领域,滴滴有更多的“发言权”。滴滴方面透露的信息显示,目前滴滴在深圳、贵阳、武汉、济南等城市落地了智慧诱导屏、智慧代驾热力图、智慧公交、智慧交通度量报告、“互联网+信号灯”等多个智慧交通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滴滴正在从事无人驾驶方面的研发,在3月初滴滴宣布在美国硅谷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
手机扫码阅读
在国内,无人驾驶的热度有目共睹,近期一系列的创业项目都与无人驾驶有关。但在探讨中,Sebastian Thrun则对无人驾驶的未来表现比较保守:“无人驾驶还处在初级阶段,只有类似的概念产物,产品尚未大规模商业化。现在看来,也只有特斯拉的自动巡航等较为初级的技术投放了市场。” Thrun说。
而无人驾驶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被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Sebastian Thrun给出的答案是8到10年。他说,在自动驾驶车中,我们从一辆车所犯错误上学到的经验能应用到所有车辆之上。在这个过程当中,预计每18个月自动驾驶技术的革新会让驾驶质量提升10倍。
目前是一个转折点,Sebastian Thrun认为接下来一两年还会有一些无人驾驶汽车出现,但不会大规模普及。
8到10年内,会出现大多数人能使用的自动驾驶车辆。但是如何才能使得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的汽车“和谐”相处呢?Sebastian Thrun说有两个关键点——自动驾驶车辆可以精准反应、自动驾驶车辆行驶中速度较慢,这样更安全。
你相信,8到10年之后,现在的交通会因此而改变吗,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北京会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