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效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2017-06-23龚晓波
龚晓波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还有重要的实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实验教学的探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与综合能力,因此探究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如何开展有效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字: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不难发现,在物理学中很对知识与定理都是通过实验发现和总结的,可以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于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开展有效的理论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要利用实验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实际利用仪器来对知识与定理进行演示,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建立较好的物理思维。基于当前的现状,教师要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探究,探寻有效的教学模式。那么我将针对高中物理教学,浅谈开展有效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实验,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去研究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节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三个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从实验现象得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就越大”这一结论.在这一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得出“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样,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一定律.
二、改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于初中物理难度较大,而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最主要的难点,所以老师应该对物理实验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大部分高中物理老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突破常规的实验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在做实验志气啊充分准备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前给学生布置问题,在问题的引发下激起学生的实验热情。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和了解实验设备的功能和原理,比如使用时应该要注意那些事项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已学的物理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开放性的创新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强调“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
“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测量型实验”而提出的,其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前提下,了解实验的设计方式以及设计的关键之处。例如,分子大小测定时选择的油膜法、重力加速度以单摆进行测定、静电场或电阻势线的测量选择伏安法等,这样实验中的有效思想也将为学生所了解。另外,针对许多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师都可引导学生在不脱离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的前提下进行试验方案的自行设计,其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以“电源内阻与电动势的测量实验”为例,教材中原有实验方式为伏安法,但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确定不同设计方式下测量的误差,或指导学生进行“安欧法”电路的设计。这种以“设计型实验”取代“测量型实验”的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视野进一步拓宽。
四、注重学生的意志培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轻知识、重方法;轻结论、重过程”,更应当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終身发展、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是品质优秀、意志顽强,可以说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往往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意志和情感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行为、情绪情感的发展变化,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要适时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
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意义,有效地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实践平台的开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取得全面的发展。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永志.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3).
[2]芮文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