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

2017-06-23郎中云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材

郎中云

摘 要:课程改革是教育自我完善、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对教材内容展开详细的教学指导学习活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材内容具有较大的变化。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改的历史教材内容更新颖、综合知识较多、知识点间联系的跨越性大,学习难度也有所增加。因此,本文将根据教学经验和个人的探究心得,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材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史学理论也实现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是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导之下进行的,通过改革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一标多本的局面。这给改革中历史教学在教材使用方面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又对教師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高中历史教材,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可读性不太强

新课本简化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强化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的分析,增强了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增加了图画、材料和思考题,旨在提高能力上的目标要求,其用意是很好的。但是,可以看到:新课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叙述过于简化,有些过程的叙述就相当于纲要提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本的可读性,给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离开了对历史发展过程生动形象的叙述,历史结论、历史规律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叙述过于简单,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便显得枯燥乏味。这种情况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课本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违背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理解历史理论、掌握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带来了困难。

二、能力要求偏高

与旧课本相比,新课本能力要求高是个明显的特点。在能力上高要求,这对于学科功能的发挥,对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智能的人才,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就青少年的学习生涯来说,他们要经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主要阶段,有的还要读研究生,因此,能力培养要分阶段,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2]。对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应当讲究适度。历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所涉及的理论之高深、知识之广博、逻辑之严密,是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所无法比拟的。历史科学要人们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要真正做到“究”与“通”,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深透的理论,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是不可能的。为什么社会上有二十几岁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但却很少有二十几岁的史学家?根源就在这里。高中学生仅仅是一些十六七岁青少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但知识还不宽广、不扎实;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还较弱;他们接触过一些理论,但只是一些简单的理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但阅历还比较浮浅。严格说来,在历史老人面前,高中生还只不过是个充满好奇而带稚气的孩子。根据高中生的以上特征,根据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和高中历史的课时安排,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真正实现新课本中所提出的各种能力目标,这既为难了学生,也为难了教师。谁不希望祖国的青少年早日成才呢?但心急不能喝热汤,欲速则不达。能力要求偏高,会使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只求高深、不求扎实,囫囵吞枣、拔苗助长,这是教学之大忌。

三、人物形象不太鲜明

人类历史是由人类共同创造的,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又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重要的、杰出的历史人物活动的讲述,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新课本中,一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非常有利的历史人物,如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等,内容显得比较单薄,因而,人物形象也就比较苍白。由于材料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或是采用以事带人的方法,教学活动都不便展开,致使人物个性、人物思想、人物形象都不太鲜明,人物评价也难以全面。在重要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中,他们的经历、思想、行为往往有许多动人之处,课本应予以叙述;有些堪称千古绝唱的情节,课本应当浓笔重墨地描述,因为,青少年从历史人物活动中受到的启发教育,比单纯的理论教育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

总之,何一次教材的革新,必然伴随着美丽与痛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优点,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和选择空间。但是新教材对许多编写者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扬长避短的精神,多一些对教材处理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袁金华等主编.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