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优秀传统文化为青年筑好思想堡垒

2017-06-23尤文静

人民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家风中华价值观

尤文静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对于青年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家庭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大环境,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培养青年主动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修养家风来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 青年 价值观 家风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談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信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细数这五次会议的关键词,“文化”一词赫然在列。与它最常见的搭配,则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强国”等。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年正确价值观塑造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精髓,不仅暗含中华民族祖先对宇宙、对世界、对人生的朴素认识,更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弘扬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尤其是青年群体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非常有必要。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食粮,是德性的根本。“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到君臣文武百官,小到父母兄弟姊妹,都有各自必须遵循的德行。青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就能吸收“德”的养分,培养德性,恪守德行,从而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以“德”为先。近年来,很多地方包括学校,都开始倡导诵读《弟子规》,有的还专门开设了课程研读《弟子规》,让圣人之训从小在青年群体脑子里生根,对于他们将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帮助。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具体的条文约束和限制人的行为,对青年的日常行为规范起到重要作用。如《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等,都有具体的条文来提醒我们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做法是高尚的,值得提倡,哪些做法是卑劣的,必须摒弃。此外,君子之道在传统士人中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被士人奉为做人的标准。“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从传统文化中品读并理解君子之道,学会用君子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自然,一些歪曲的、丑陋的乃至是邪恶的价值观就会被排除在青年的头脑之外,从而守住青年思想的净土。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青年自小就树立“爱国”“爱人”的信念,这本来就是崇高的正确的价值观。“爱国”“爱人”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儒家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无处不在,学习它们,可以培养青年的爱国之情,激发他们努力奋斗报效国家的壮志。而“仁”是儒释道共同倡导的核心思想,和睦乡邻,友爱他人,为人善良,让青少年自小就满怀爱心,怀仁心,立壮志,这本身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抵御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蚀,为青年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力量源泉。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们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糟粕文化流入国内。青年作为对新鲜事物最为敏感的群体,分辨能力、甄别能力还远不够,所以思想上的堡垒很容易被攻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情况更加普遍,不少青年已经被西方腐朽思想所影响,崇洋媚外、拜金、追求享乐,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要抵制这些毒害,光靠政府和社会从大环境上来控制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强对青年传统文化的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筑起更加坚实牢固的思想堡垒。

加强青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路径

在党和国家层面,主要是出台政策并贯彻落实,必要时候,还应该灵活运用法治手段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让全民重视起来,这就需要营造大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起全社会重视的同时,还通过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构建文化社区社群等种种具体手段,为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未来,可以立法的形式,将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从倡议提升到法律责任的高度。譬如针对各基层政府、学校、街道、社区,要求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必修课,将传统文化列入到考试项目和各项考核指标中,等等。在法治的框架下,构建好学习和宣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在学校层面,不仅要注重课内的学习,更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培养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体悟传统文化的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大胆改革创新,增加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课时比例以及考试考核中的占分比重。另一方面,通过课余生活,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自主接近传统文化。例如,经常性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课外游戏时玩成语接龙、诗词接龙、对对联等,经常性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书画展等。让他们在亲近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社会层面,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如企业、社团、行业协会等,发挥各自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从而营造学习和宣教传统文化的优良社会环境,将学习传统文化变成全民性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很多以街道、社区、行业为纽带的社团组织出现,它们通过组织义务讲解、公益演出、举办主题日活动、集体诵读等,已经汇聚了一大股力量,吸引了很多青年参与其中。他们在开阔视野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企业的作用更是显著。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很多文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中就有很多基于传统文化创造出来产品和服务。这种市场行为,无需人为地刻意推动,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应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公益性自发性的社团活动固然必不可少,企业的市场活动更应大力支持。

在家庭层面,培养优秀的家风,让家庭成员在家风的熏陶下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我们先辈对家风有很严格的定位,如家喻户晓的“耕读传家”,几乎成为农业文明时代每家每户的门联横匾。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就是代代相传的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不仅彰示了农业文明时代以“耕”为核心的朴素的劳动价值观,更增加了“读”这个价值诉求。这里的“读”不是单纯指读书取士,更泛指读圣贤书、知礼明德。当然,还有一些世家大族,有自己专属的家风家训,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现今,我们重提家风,其本义也是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位,通过家人之间的亲情纽带,传承治家爱家的传统文化,这不仅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影响到青年日后为人处事的一言一行。所谓“家教”,即是如此。这对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靠某一个人、某一个家庭、某一个组织是无法以点带面的,必须自上而下,统筹推进,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家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从大环境到小举措,使得青年能接受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在他们心中种下“仁”“德”“礼”的种子,提高他们辨是非、知对错、明正误的能力,从而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CT14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叶自成:《“原点”之思:历史、典籍中的执政思想源泉》,《学术前沿》,2014年1月上。

责编/温祖俊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家风中华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