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极,听一听深海里的忧伤
2017-06-23袁敏
寻找那双蓝宝石一样的眼睛
多年以前,看过冰波先生的一篇童话,题目叫《蓝鲸的眼睛》。
童话讲述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孩,每天坐在海边的礁石上仰望星空。她患了严重的眼疾,各种药都治不了,很快就要失明。一个英俊的年轻人为了挽救女孩的眼睛,深夜出海,用长矛射猎了一头蓝鲸,希望用蓝鲸的眼睛给女孩光明。而出于对戕害蓝鲸的深深的内疚,他最终选择用匕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向蓝鲸谢罪。女孩在得到了蓝鲸的眼睛后,却又把它重新投向大海,希望这蓝宝石一样的眼睛能找到自己的主人。“蓝宝石”亲吻海面的一刹那,女孩混沌的眼睛变得清澈、透明,世间的美好又清晰地呈现在她的眼前。女孩的爷爷说,蓝鲸把眼睛留给了你……
多少年过去了,人类和鲸彼此善待的画面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以至于在所有自己喜爱的动物中,我一直把鲸放在首位。
在南极,标志性的动物是企鹅;在北极,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但无论南极还是北极,我却更多地对鲸存了一份念想。我渴望在一望无际的海域上,和仁慈善良的蓝鲸相逢,见识并印证一下:真正的蓝鲸,是否拥有一双蓝宝石一般的眼睛?
温柔的庞然大物
别看鲸是海洋中的巨无霸,这个庞然大物的性格却很羞涩,也很内敛。我们的游轮在大海上一路航行,和鲸邂逅的机会还真不少,但自始至终,我们没看到过任何一条鲸的全貌。鲸总是将自己庞大的身躯隐藏在海水之下,我们只能见到鲸呈V字形像开叉的扇面一样的尾翼,或者像小山峦一般拱起的脊背,抑或像小旗子似的猎猎迎风破浪而行的背鳍。
相比那些和我们近在咫尺却毫不害怕,甚至会用尖喙在我们的脚背上轻啄的企鹅;那些盘旋在我们头顶久久不去,发出欢快而悠长的叫声的信天翁;那些在冰原上和我们对视,即便我们的冲锋舟靠近它们也不惊慌逃离的海狮海狗;那些喜欢在海面上山坳里和我们捉迷藏,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的绒鸭……我总觉得鲸对人类有一种天然的防御和躲闪,冰波先生笔下人和鲸彼此善待的情谊,在现实生活中似乎遥不可及。
南极的威瀚米纳海湾是鲸频繁出没的地方。站在甲板上,时不时会看到墨绿色的海面上蹿起白色的冲天水柱,水柱往往会在空中停留片刻,银光闪闪的水珠在海上像洒落的鱼鳞雨。
夸克探险队员克雷斯告诉我们,水柱下面就是游动的鲸群。根据水柱的形状,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而齿鲸喷出的水柱却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那蓝鲸属于须鲸还是齿鲸呢?我忍不住问。
克雷斯的回答印证了我对蓝鲸的想象。
蓝鲸属于须鲸,它没有牙齿,所以没有任何攻击性,也不会伤害任何其他动物。
须鲸是动物中的巨无霸,而蓝鲸又是须鲸中的“大哥大”。蓝鲸的心脏有一辆汽车那么大,脑袋抵得上一座小房子,一个七八岁的小朋友,甚至可以在它的血管里通畅地爬行。蓝鲸的重量对人类来说一直是个谜。研究者保守估算,一条成年的鲸在100到120吨之间,最大的甚至可以达到200至300吨。不过话说回来,世界上哪有这么大的秤可以来称量它们呢?
但蓝鲸作为巨型生物,从不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它温厚纯良,对周围的海洋生物都很友好。即便为了生存,蓝鲸也只是靠吞食南极食物链底层的物种磷虾和小鱼果腹,从不嗜血噬肉。
深海里的哭泣
然而,对于鲸这样善良的海洋动物,人类似乎很残忍,多少年来,从未停止过对它们的捕杀。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乘坐冲锋舟追逐着水柱在海域上穿行一段时间后,登上了南乔治亚著名的格雷芬根岛(Grytviken)。这里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捕鲸基地,后来人们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捕鲸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各种各样的捕鲸工具,包括熬制鲸油的铁桶,剥离鲸皮的大刀,也陈列着像恐龙一般巨大的鲸骨架以及鲸的头盖骨、鲸肉的罐头,等等。博物馆里还滚动播放着捕鲸人在大海中捕杀鲸的电影,墙上的图片展示着不同年代、不同国家捕鲸人捕鲸的场景。
人们之所以前赴后继地捕杀鲸,是因为鲸的全身都是宝贝:鲸肉营养丰富,鲸油可作燃料,鲸须可供巴黎、伦敦、哥本哈根等地的皇室贵族的女眷们用作裙装的支架,鲸皮可制作各种昂贵的皮具……历史上,人们将捕鲸作为生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将鲸视为他们与外界交换和贸易的资本。捕鲸业带来的丰厚利润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商人,人类的贪欲不断膨胀。
格雷芬根岛原本是一处捕鲸厂,捕鲸厂旁边还有一处小教堂,是当年捕鲸厂的工人做礼拜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庞大的锈迹斑斑的捕鲸船和铁锚,看到了海滩上一堆堆灰白色的鲸的残骸。我们没有机会在海面上一睹鲸的芳容,更无法证实鲸是否有着蓝宝石一样的眼睛,但我站在这片到处都是鲸的尸骨的荒岛上,完全可以想象鲸滴落的眼泪里,浸透着对捕杀它们的人类那种痛彻的失望。
我曾经听说鲸是会唱歌的。每当交配季节,公鲸会发出雄性的声音来向母鲸求爱,那声音就像壮阔的海啸交响乐,母鲸也会从声音中辨别求偶公鲸的雄壮程度,从而选择自己心仪的伴侣,交配繁衍自己的后代。
然而,随着人类对鲸毫无节制地捕猎杀戮,南极海洋中鲸的数量正在逐年下降,鲸的歌声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忧伤的哭泣,只是鲸的哭泣声沉没在深深的海洋,人类听不见罢了。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对鲸的滥捕滥杀,终将导致这种珍稀的海洋动物濒临灭绝。自1931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捕鲸公约》签署以来,各国、各组织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与法规,旨在保护鲸类。我们期待着,在未来,善良的鲸与我们擦肩而过时,不会再匆匆逃离。
它们不说话,并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今,真正占领这座岛屿的是毛海豹和象海豹。它们显然不知道很多年前这里曾经有过的杀戮和鲜血,它們纯真无瑕的眼神里对我们没有任何防范。我望着这些愿意和我们亲近的海豹,心里更对潜藏在深海中不愿意和人类靠近的鲸充满深深的愧疚。
我想起不久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名为《为生存,大象不再长象牙》的文章,说的是人类和大象原本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可是当人类发现象牙可以做成各种昂贵的商品时,贪婪和无知的偷猎者就诞生了。他们的滥捕滥杀造成了大象生理基因的变异,在非洲,许多大象已经不长象牙,因为它们感觉到这一曾经带给它们骄傲,也让它们面对凶残的动物攻击时可以保护自己的武器,有可能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威胁。人类不要以为动物不会说话,不能表达,它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实,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中,人和动物都是平等的生命。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南极至尊少年营的那些孩子们在和萌萌哒的海豹嬉笑亲热时,并没有忘记祭奠那些鲸的残骸,他们甚至比大人更认真地参观了捕鲸博物馆。从他们脸上肃穆和戚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一定也听到了鲸的哭泣。
我相信,这些孩子们在南极看到的捕杀鲸的历史,对他们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动。人类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停止对鲸的滥捕滥杀,更要善待地球家园里的每一个生命,包括每一个庞大的或弱小的动物的生命!
#作者简介#
袁敏,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资深出版人,曾出版《三重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首届至第六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