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2017-06-23
福安水牛是福建省畜禽地方良种之一,具有性情温顺、行动敏捷、适应性广、遗传性稳定等特性。福安水牛的役用、肉用和繁殖性能在中国水牛地方良种中表现十分突出。2016年1月16日,福安市溪潭镇某养殖户到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例,言其养殖场的部分水牛发生了一种以高热、红尿、黄疸和机体迅速消瘦为特征的疾病。后经确诊为水牛焦虫病,现把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1.流行特点
(1)水牛焦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犊牛发病率较高,成年牛发病率较低。但是发病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患牛死亡。
(2)该病不会通过接触传染,必须通过中间宿主蜱的传播才能将病原散布开来。蜱的种类和分布有地区性,活动有季节性,夏秋时节为发病高峰期。
(3)该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饥饿、产后体虚、使役过度、管理不善和长途运输等,在水牛抵抗力降低时,中间宿主蜱将病牛血液中的焦虫传播给健康牛体,牛受到侵袭而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7~15天。病牛通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高热不退,精神不振,心跳和呼吸速度加快,肌肉震颤,拱背收腹,行走摇摆。反刍迟缓或停止,食欲废绝。初期便秘,后转腹泻。一般在发病后3~4天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由浅红色至深红色,尿中蛋白质含量增高。贫血逐渐加重,黄疸,水肿,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含有黏液及血液。可视黏膜苍白、黄染,体表淋巴结肿大。
3.病理变化
对病死水牛进行剖检,可见血液量少、色淡、稀薄不凝固,肺水肿;肠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有溃疡面;前胸和腹部皮下呈胶冻样水肿,局限性黄染,特别是两前肢腋下较重;脾脏肿大,心脏外膜出血;瘤胃和重瓣胃黏膜局部脱落,瘤胃底呈黄色。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测。无菌采集患牛耳缘静脉血送往福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检测,经抹片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内有环形、杆状形的虫体。
5.防治措施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贝尼尔,用蒸馏水配制成5%的浓度,按每公斤体重7.5毫克剂量分点肌肉深部注射,辅以安钠咖和安乃近治疗,通常一次见效,必要时可于24小时后重复注射一次。或皮下注射阿卡普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辅以安钠咖和安乃近。治疗过程中为减轻阿卡普林的副作用(注射数分钟后部分病牛会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及呼吸困难等反应),建议分两次注射,同时注射少量阿托品。中草药治疗时应以青蒿为主,辅以白术、车前、黄芪、生地、当归、栀子和知母等,根据水牛症状轻重和体重确定剂量,水煎候温灌服。每天一剂,连服3天,治疗效果显著。方解:青蒿具有清透虚热、截疟之功效;白术用于治疗倦怠乏力、泄泻;车前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之功效;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之功效;生地、知母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和血、润燥滑肠之功效;栀子主治湿热黄疸、血痢尿血。采取以上措施治疗一周后,发病水牛基本恢复正常。
(2)预防措施。焦虫病主要通过蜱传播,当蜱吸食患有焦虫病牛的血液时,寄生在红细胞的焦虫裂殖子随之进入蜱体内,以配子生殖方式繁殖,发育成熟变为孢子。当蜱再吸食健康牛血液时,孢子被转移到牛体内,发育繁殖引起焦虫病。水牛焦虫病一般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也会导致病牛死亡和疫情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应引起兽医防疫部门及养殖户的重视。预防该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经常灭蜱。可对牛体、牛栏地面和墙壁喷洒1%~2%敌百虫溶液,能有效除蜱。同时,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可在该病的易发季节定期采用药物预防,使用三氮脒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毫克。加强检疫,严禁引入病牛和带蜱牛,外引的水牛必须经过隔离观察和严格检查,确认健康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同时,對已发病的地区和养殖场要定期进行检疫,一旦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对健康带虫水牛应定期进行药物防治,加强对传染源的杀灭。
(福建省福安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郭星 邮编:3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