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变“雪碧”
2017-06-23郑秀亮
郑秀亮
又黑又稠又臭的垃圾渗滤液,经过氨氮分子筛分离器、纳米生物反应器等设备的处理之后,化作清澈的流水,而且没有一点臭味。记者近日在东莞长安镇红花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现场看到,以往令人恶心的渗滤液,经过处理之后,表面看来已经跟清水没有两样。“我们采用的是‘MNBS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够将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液态污染物彻底从环境中消除的技术。”项目运行方东莞智汇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笑称,通过该技术处理,可让“可乐”似的垃圾渗透液变成“雪碧”般的清水,效果十分明显。
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度大
垃圾渗滤液,通常是指垃圾被填埋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加上降水等其他外部来水的渗疏作用和淋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高浓度的污水。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早年的垃圾处理主要以简易填埋为主,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填埋场在渗滤液的处理上严重滞后,不仅破坏周围土壤的生态平衡,还会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对动植物以及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
然而,垃圾渗滤液处理,一直是行业难题。一方面垃圾渗滤液的水量波动大,“降水的渗入、外部地表水的流入、地下水的渗入、垃圾本身含有的水份、微生物厌氧分解产生的水等,都会影响渗滤液的变化。”业内专家提到,这种不稳定给治理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渗滤液的成分复杂,“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填埋时间的长短逐渐变化,这其中有众多的因素影响着它的变化,垃圾的内含物质,降水对于土壤的渗透,填埋时间的长短,填埋时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问题,填埋场地防渗透技术,填埋场中具体的操作细节,填埋场的运营状况等,都决定了渗滤液的复杂性特征。”
此外,垃圾渗滤液属于难降解有机废水,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的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酯、酚类、苯胺类污染物,同时含有多种内分泌干扰素物质,如:壬基酚、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物质。尤其是“老龄”垃圾渗滤液,COD浓度通常在5000~10000mg/L,氨氮浓度高达3000mg/L,可生化性差,处理困难。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般是采用回灌法、物化法和生化法。循环回灌是一种非彻底的处理方法,而且处理能力有限,操作环境差,不适于年降水量大的南方。物化法处理成本一般较高,不适用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生物处理法包括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和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但实际运行中,生物菌常无法适应垃圾渗滤液水量、水质和COD剧烈的变化,经常发生生物菌被抑制甚至死亡的现象,在实践中无法达到处理的目的。因此,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个难题。
四套系统让“可乐”变“雪碧”
东莞市长安镇红花坑垃圾填埋场,目前已经被封场并进行了复绿,放眼望去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花草。不过,填埋场底下一根白色塑料管不断流出的乌黑浓稠的渗透液,却时刻提醒人们,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远没有消除。
“长期以来,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各镇街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数量多,渗滤液大部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处置,对水质造成严重威胁。”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说,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处置成为东莞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我们第二个项目了,第一个项目在常平,采用的都是‘MNBS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东莞智汇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冯玉农介绍说,MNBS技术是国家水专项“十二五”的技术产业化推广示范技术,主要针对垃圾渗滤液的特征研发,技术分预处理、氨氮分离、纳米生物反应、吸附出水四个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不产生浓缩液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也是唯一将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液态污染物从环境中消除的技术。
“渗滤液浓度都很高,而且杂质非常多,会产生非常多的泡沫,所以要首先進行预处理。”冯玉农介绍说,抽水泵把渗滤液抽到系统中之后,首先进入泡沫分离塔,“通过这个塔,渗滤液中的泡沫会被吹出来,返回到污水池中。如果不把泡沫清理掉,后续的处理过程中泡沫会越来越多,而且可能对机器设备带来损害。”吹掉泡沫之后,渗滤液进入另外一个“塔”中,设备投入石灰进行调“碱”,部分重金属就会沉淀下来,“渗滤液酸性很大,所以要用石灰进行中和,这样也可以把其中大部分的重金属去除掉。”中和后的渗滤液经过装有石英砂、pp棉的过滤装置,进一步去除其中的杂质。
经过预处理之后,渗滤液进入氨氮分子筛分离装置。“氨氮处理是渗滤液处理处置的一个难题,因为浓度非常高。”冯玉农指出,垃圾渗滤液氨氮浓度通过都达到1000mg/L以上,用常规的处理技术难以有效清除。“我们先对渗滤液进行超滤,通过多介质过滤器、精密过滤器、超滤设备,把渗滤液中的杂质基本都清理掉,然后再通过氨氮分子筛,对氨氮进行高效分离与回收,氨氮的去除率达97%以上。”冯玉农说,分离出来的氨氮可以制成氮肥等,实现氨氮的有效资源化利用。
去除氨氮之后,渗滤液进入专有的纳米生物反应器,“我们引入进口的绒毛填料,有效提升生物反应效果,可以实行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氨氮、总氮的有效去除。”冯玉农表示,在生物反应器中COD的去除率80%达以上,BOD去除率90%以上,氨氮的去除率约为85%,总氮去除率约为80%。
经过生物反应后的渗滤液,其中的污染物已经被大大削减,此时它们再经过高效改性吸附材料,生化处理后难降解溶解性的有机物通过逆流吸附后也得到了去除,从而保证了垃圾渗滤液的稳定达标排放,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经过这四套系统的处理,原本浓稠乌黑发臭的渗滤液,变成了清水,并进入管网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常规处理处置。
小成本投入带来环境改善大效益
“长安镇红花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量50吨/天,“雨季的时候,每天可以去到50吨这个规模,旱季的时候基本只有20~30吨,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季节的不同情况。”冯玉农介绍,该项目于2017年4月6日正式运行。经第三方监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即COD≦100mg/L,TN≦40mg/L,NH4-N≦25mg/L的国家标准。
“这里跟深圳只隔了一条小水沟,以前渗滤液会流到沟里,发黑发臭,深圳的居民马上就投诉。上了这套系统后,几个月过去了,这里都没有接到过类似投诉。”长安镇红花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为当地环保部门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处理的成本也比较低,每吨渗滤液处理费用大约为75元。”冯玉农说,而且处理系统基本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工人对着电脑就可以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哪里需要加药或者需要调整,通过电脑也可以实现,减少了人工成本。”
“关键还是技术的处理效果稳定,而且处理后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冯玉农表示,从调试到运行的效果来看,目前项目运行效果稳定可靠,而且不产生浓缩液,不产生二次污染,垃圾渗滤液中各种污染物被彻底分离处理,实现COD、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彻底减排。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建垃圾渗滤液处理,也适合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改造;不仅适用于长填埋龄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也适合新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该工艺技术已形成系列化、模块化、成套化的设备,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据“长安镇红花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不到400万,于2016年12月开始建设,2017年2月30日就可以开始进水调试,2017年4月6日正式运行。记者在项目现场也看到,整个项目运行现场就是一个活动的板房,可以随时拼接随时移动。
“目前不单是东莞,国内的许多垃圾填埋场都存在垃圾渗滤液难以处理的难题,这套技术为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找到了可靠的出路。”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其运用推广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产业化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