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深圳家谱:追梦人的故事相册

2017-06-23格瑞特

摄影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家谱大鹏深圳

格瑞特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跟当时政治经济的变动有关。20世纪80年代至今,1000多万人移民深圳,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口迁徙,是当代文明演进中波澜壮阔的诗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是个兼容包并的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带着梦想来到这座城市。可以说,深圳是“中国梦”最初的起点。

梳理深圳家谱

深圳的家庭注定与众不同,它们延续了中国家庭传统文化,又重构了家庭关系的新内涵:夫妻来自不同省份,双方父母分别在内地不同地区,孩子成人之后离开深圳学习生活的比例也很高。依托深圳、背靠内地、面向全球的家庭组织结构,带有深圳的移民印记,是这座城市的独特DNA。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如深圳一般,快速开枝散叶,成就万千家族。深圳几乎汇聚了56个民族,也几乎汇聚了中国的所有姓氏。因此深圳姓氏家族的故事丰富而具有传奇色彩。让生活在内地、深圳和国外的一家几代人聚集在深圳,聚集在—个故事和梦想里,聚集在一张合影照片中,这就是独特的深圳家谱。

2013年,深圳市市委宣传部和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晚报策划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影像深圳家谱”。项目统筹、执行、荷赛和华赛奖获得者赵青、陈远忠介绍说,深圳姓氏家族的故事是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文化代表和符号之一,记录和探寻深圳姓氏家族文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这个“梦想之城”,需要有一部关于家庭的影像史诗,留下城市家谱。

一开始,“影像深圳家谱”项目的时间跨度定为10年,每年拍摄记录100个家庭,10年拍摄1000个家庭。一个家庭的影像家谱是文化个案,100个家庭呈现的是城市文化样本,1000个家庭的艺术记录,呈现这座移民城市的族群特质。

“影像深圳家谱”项目的拍摄团队由深圳晚报摄影部为基础团队组成。同时生活在深圳的摄影家杨延康、肖全、陈伟、陈富、余海波、贾玉川、杨洪祥、熊安平、张源、黄京、杜海彬、杨俊坡、韦建诚等也积极参与首季拍摄。深圳晚报专门成立了共有36人的庞大“影像深圳家谱”项目组,包括策划人员、平面摄影团队、视频摄影团队、文字采访团队、图片制作人员、视频后期剪辑团队、展览实施团队,并在深圳晚报开设“深圳世家”、“城市传奇”、“特區人家”三个栏目。

追梦人的故事

“影像深圳家谱”所甄选的拍摄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过贡献。

袁庚是改革开放后在深圳追梦的领头人之一。他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4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镇(现深圳龙岗区大鹏街道),1939年入党,在家乡附近从事抗日斗争。1946年,他随东江纵队编入第三野战军,解放后在多个中央机构工作。1979年,袁庚任深圳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他同时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也是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深圳腾飞的重要探索者。2016年1月31日,袁庚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蛇口逝世。

“影像深圳家谱”拍摄团队有幸在2014年为袁庚一家拍摄了合影。拍摄照片的时候,虽然他已保守老年痴呆病症的折磨多年,但依旧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笑容慈祥。

同袁庚老先生一样,见证了深圳“诞生”和“成长”的蒋开儒,也携家人参加了“影像深圳家谱”的拍摄。蒋开儒是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之一,广西桂林人,现任职于深圳罗湖区文联。1992年年初,刚刚退居二线的蒋开儒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关于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份报纸我带回了家,一万多字的报道,我逐行逐行地反复读,读了整整一个晚上,特别感动。”蒋开儒说,“我当时就跟妻子说,我要去深圳了,最后凑了2000块钱,买了硬座票,从哈尔滨坐到深圳。”

1992年5月13日,蒋开儒一下火车看到一片摩天楼,很恍惚,那一瞬间有一种“春天来了的感觉”。12月16日,蒋开儒一口气写出了《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歌词后经深圳的叶旭全润色,由原来的三段改编为二段,并且在内容上由最初偏重深圳的变化而概括为全国的变化。很快,这首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和王佑贵作曲的《春天的故事》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像蒋开儒一样,当年的深圳好比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大江南北立志成就一番事业的国人。不过,我们在“影像深圳家谱”项目中看到,这块磁石其实早在明代便开始散发引力。

赖氏在如今的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南部)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现为深圳)。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赖氏祖孙三代出了五位将军,屡建战功,在保护东南海疆的战争中功绩显著,在广东索有“宋代杨家将,清代赖家帮”之说。三代五将中,又以在鸦片战争中打下“九龙海战”的赖恩爵名声最盛。赖恩爵身后百余年的大鹏村虽已不再担负海防重镇的角色,但依然保持旧貌,成为深圳这个年轻的移民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古城遗迹。1975年出生的赖继良是赖恩爵的第五代孙,任职的大鹏古城博物馆位于大鹏镇鹏城村赖府巷10号,入门便是赖恩爵的半身铜像,巷子对面是赖恩爵的“振威将军府第”。如今,赖氏家族共有300余族人,如今坚守大鹏的人,每年都会在清明及重阳上山祭祖。

与移民始祖赖氏家族不同,新时代移民刘振球一家的生活就相对轻松温馨。四世同堂的刘振球家庭有13位成员,他们成为“影像深圳家谱”中首个被拍摄全家福的家庭。

2001年,刘振球被儿子从江西接来深圳安度晚年。刘振球的母亲已经96岁高龄了,目前在江西老家和他的弟弟一起生活。本来2001年刘振球老两口来深圳时,把老母亲也一起带过来了,但是住了几个月,母亲不习惯坚持要回去。于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刘振球会接母亲来深圳住几天,对老人的要求也尽量做到百分百满足。平时他还会时常在深圳买进口补品邮寄给母亲。现在大家庭虽然没有一起生活了,但是为了不让老人孤单,每周末都是家庭聚会日,孩子们会放下工作,带着老两口出去吃饭逛街。刘振球说,老母亲最喜欢的事就是拍照,因为每次一看到一大家子人和乐融融地站在一起,她就特别开心。于是每次接母亲来深圳,他们都会全家合影,在他们家全家福的照片是拍得最多的。这个大家庭还获得过“十佳爱心家庭”“深圳文明家庭”和“书香家庭”等荣誉。

继续前行

家谱,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呈现,是中国人心灵的归依和根脉。“影像深圳家谱”牵动了社会各阶层城市记忆,既是对传统的传承,又是对传统的超越,同时还综合城市的多元性要素进行展示。

这样的家谱,表面是一个个家庭的影像族谱,其实是深圳的人文根脉。“影像深圳家谱”所拍摄的每一个家庭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都能够体现出移民对深圳这个城市的奉献和包容,虽然聚齐一家人是十分不易的,但这个项目的主创人员还是有信心还将继续做下去,创造人类城市发展史上记录迁徙历程的梦想巨著。

当深圳以30多年的短暂时光迅速崛起之后,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价值,需要被凝聚和书写。2017年是项目的第四年,将以“老兵传奇”“深港合作”等多个主题为线索征集家庭进行拍摄,相信每一个“鹏城时尚”家庭的家谱故事都令人感动,也祝愿每一个移民家庭都能够快乐的生活。

猜你喜欢

家谱大鹏深圳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看图纸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Vorticity vector-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for two-dimensional rotating flows in closed configurations *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