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与法古:王文杰书法艺术浅论
2017-06-23崔勇波
文/崔勇波
师心与法古:王文杰书法艺术浅论
文/崔勇波
王文杰 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研究院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成员,原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名誉院长。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书法系列)专家。书法、文学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著有散文集《大风歌与垓下歌》《蛛网》等多部文学作品。出版过《王文杰书法作品选》专集四部。2013年、2014 年分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沈鹏为展览作序。
中国书法植根于传统儒、道文化这片博大精深的沃土,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近乎道而游于艺,是书法也是一切传统艺术达入化境的不二法门。故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多以金石书画寄情养心、蓄德明志,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在其中判断一位书法家是否具有潜质,首先要看他是否能运用自己敏锐的灵性,对汉字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通过不断地发现、理解、整合和创造,将以汉字为载体的笔墨形式转化为个性表达。戎马倥惚几十载的王文杰便是这样一位以敏锐见长的书家,在多年的书艺岁月中,他广师前贤,坚持“师意不师笔”的原则,在对传统进行探微寻奥的过程中,倾入了自己满腔的热情,最终化为我有,形成了简静平和、清新隽永的个性书风。新近有幸拜读了王文杰先生的一批书法新作,让人耳目一新,感受颇多。
滕王阁序 48cm×180cm 纸本 2016 年
王文杰学书伊始便一直在魏晋书风中探求,并将典雅的书风作为自己的艺术审美趋向,着意在气息、韵致上下功夫,使书风向着端庄、俊逸的方向发展,展示给人一种自然与率真。从师法上说,王文杰的书法是传统的帖学一路,“二王”法帖是他书法的艺术源头,而后有意将怀素、张旭的草书用笔借鉴融合,通过多年的浸淫和思想理念的不断升华,“二王”一脉和简静平和书风成为王文杰先生书法艺术精神的追求根本。
近年来,王文杰的书法艺术以小楷和行草书为主。其小楷取法魏晋之间,又融入《灵飞经》和明人的书写意识,笔法细腻、精到,注重结体和气息的畅达,笔法方圆兼备,既保持了行笔的流畅性,又体现出线条的力度和质感,处处体现着平和静雅的韵致。如其创作的小楷《兰亭序》《岳阳楼记》等,处处体现出从容与变化,笔触纤毫毕现,用笔之藏与露、粗与细、方与圆,结体之疏与密、宽与窄、正与欹,处处见真功,全篇一气呵成,极其协调统一,整篇作品体现出一种清逸自然、法趣兼容的美感。
王文杰的行草书,用笔讲求干净和纯粹,行气注重畅达,其具有相当纯熟的形象感受能力、想象力和艺术的表现力,作品注重线条、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结字的腾挪转让,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注重情感和性灵的流露,注重点画使转的精到,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真率、朴厚、开张的气象。他的行草书作品不为技巧而技术,而是更为注重思想内涵的表达,他努力把古人的东西化作自己的表现能力,勇于在学习和融汇古人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创造性发挥,如其行草书代表作《古人论书》《苏轼前后赤壁赋》等,无论大幅巨制还是尺牍小品,无论何种样式,用笔的精到,字形的娟美,章法的和谐都弥漫于唯美主义的韵律之中。
王文杰多年坚持把临书作为日课,数遍通临的有:颜真卿《祭侄文稿》《勤礼碑》、王羲之《手札》、米芾《蜀素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赵孟《妙严寺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怀素《自叙帖》等;通过大量临习,始终让自己的书法创作保持与经典书法的交流,从而更多汲取古典的养分。王文杰于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悟:再新的艺术观念也不能替代严格的技法训练,而技法训练是一个沉寂枯燥的行为过程,应有充分的心境努力使自己沉入历代经典作品之中,去感悟体验用笔技巧的微妙变化,去复现线条的当下时空。这是王文杰对笔墨当随时代的诠释,也是其成功之路的具体体现。
节临颜真卿《勤礼碑》128cm×34cm 纸本 2016 年
书法艺术注重表现字外的境界,更注重于表现内心精神世界,王文杰书艺作品不追求结字和用笔的“狂放”,而是自然地“书写”自我的心境。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观王文杰书作,清而纯、静而雅,俊逸洒脱,萧散通达,颇具魏晋士人之气韵,洋溢着文质彬彬,潇洒自如的君子之风。在王文杰的书作前,你感觉不到咄咄逼人的气势,却有一种悠远的情思;其作品,是以吟咏性情为特点的,着眼点已不是表现物象的质感,而是以笔墨和线条来表现美感。尤其是其近年的新作,所作楷书法度谨严,用笔婉转流畅,点画风姿绰约;所作行草笔力轻健,提、按、顿、挫清晰分明,起笔或方或圆,侧露兼具,转承跌宕,以内蕴丰富、韵味醇厚取胜,一派淳正清雅之气扑人眉宇,处处体现着萧散简约、平和静雅的韵致。
陆游诗一首 136m×69m 纸本 2016 年
张岱《湖心亭看雪》 34cm×58cm 纸本 2014 年
王文杰是位从军多年的儒将,更是位具有深厚学养的文人,他的才华和学识,决定了他对“文”的追求,对“雅”的向往和对“帖”的衷情。为了构建自己的审美理想,多年以来王文杰对前人书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米芾、苏东坡,到孙过庭、董其昌,从他们的书论、诗文乃至人生哲学,都细细咀嚼,反复论证,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书卷气”。我们知道,“书卷气”的获得一向是文人书法家竞相标榜的美学理想,构成“书卷气”这一审美趣味的内质,一为于“书韵”的理解,二为文化襟怀的广博。王文杰当是深识书韵的慧心人,志气平和的处世风范保证了他能在安闲的心态中思考、临池、创作,故笔下的“书卷气”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王文杰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艺理论修养,而这又丰富了他书法研究的内涵。现为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作室导师的王文杰,多年来积极致力于文化艺术的研究,作品多次入选各类书画展览并获奖,著有散文集《大风歌与垓下歌》《蛛网》及《王文杰书法作品选》等多部专著,多年来虽然身居要职,公务繁忙,还能在文艺创作上取得如此多的成果,无论政界还是文艺界的朋友,都感到惊讶和敬佩。
书法之“艺”在于“境”,前人论述谓之“境与性会”者方成大器,中国人谈艺术,也多讲“境界”。恬淡、冲和从来是中国文人欣羡的境界,人们欣羡了几千年,王文杰的书法之耐人品味,同样在于他展示一种心境。对他来说,书法和生活的融通,既是艺术的探求,也是精神的找寻,我们不难在其飘逸俊秀的书法作品背后,感受到其对宁静、淡泊、质朴、平和之境的向往,和追求心灵自然回归的精神寄托。安身于浩浩京都 ,每感于时风和人心之浮躁 ,并由此想到王文杰先生如何在繁华的都市 ,以其笃学慎思的定力 ,虚淡守静的心境 ,独守一方“静土”?细想之下 , 王文杰今日之书绩 ,还得益于其经年的学养和修炼,中国书法从来就与中国其他文化形式息息相关 ,书艺从来就需要文化内涵来浸润滋养 ,同时又是书家学养、精神、性灵、人格、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书法技法的精熟并非唯一通途。
王十鹏诗一首 34cm×64cm 纸本 2014 年
任何艺术的精神再现,都必须以一定的表现形式为依托。对于王文杰而言,重要的是他与人生找到了一条适合抒发自我性情的途径。几十年来,王文杰于书法艺术由漫游而沉潜,尽而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真髓,因而其书法艺术积久弥醇。其书法作品,映现着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体验和领悟,这得益于他对传统笔法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得益于对笔墨语言熟练驾驭和把握,更得益于宁静淡泊、淳厚质朴的学识和人品修养。宋代陈郁有云:“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藏一话腴·论写心》)中国历代书画家,所以有巨大成就者,皆能放下一切世俗的妄念焕发其“心”的本性,才能获得“静观皆自得”的灵气。面对纷繁喧嚣的书坛,王文杰表现出一种少有的冷静与沉着,从“师古人”到“师造化”乃至“师吾心”,说起来简单而又趣味盎然,实则是一条苦难而又艰涩的无尽之路,王文杰正用心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着艰辛的跋涉,并努力创造着更高、更新的艺术境界。
(本文作者为中国书协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责编/杨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