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悟书华而不艳

2017-06-23王弘毅

云南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事书法作品书法家

王弘毅

李自華,字农夫,号滇硕,室名三步堂。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云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曲靖市第二届书法家协会主席,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这些年,李自华的书法作品见过不少,说实话,顺眼之余,真还没有细细琢磨过。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走进了李自华的“三步堂”。何为三步,在我看来从书艺的境界到精神的境界以致造化的境界,恐十白就是李自华潜意识中默默追求的书之三步。

谈到书艺的境界,大家都知道,学习书法是件很苦的事情,历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都说明掌握书法技巧之不易:谈到精神的境界,古人云“字如其人”,“书为心画”。当书家作书时,全神贯注,将自己全部的精神、情感宣泻于笔端,使生动的思绪和感情凝固在作品中,这作品就有了生命力。思想越深刻,感情越丰富,其生命力就越强,生命力越强的作品,就越具有摄人魂魄的力量。书法是寄托精神、抒发感情的很好形式,人们把它形容为“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历代优秀书法范本,无不表现出其强烈的精神力量;以致谈到造化的境界,书法要师造化,反映自然,当然这种反映不是照像和绘画,而是去其形体而摄其魂魄,是对自然万物的高度抽象化。自然是美的,经过书法家的抽象和艺术加工,这种美得以升华。笔者认为书法的美是一种深层次的美,带有哲理的美和高度抽象的美。书法家以其高超的书艺,外取万物,内抒百慨,其作品表现出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中国书法流传千载,而能走向世界的原因所在吧!自然为书所用,书法又为我所用,而自然与书法与我之思想,达成共振,造化之境界,任我天马行空。李自华先生的三步,才真正达到他穷其生的仙山琼阁。

书法人有一个特性——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书法、绘画、茶道、香道等,都是借来磨心之用,把书法的修炼当做磨,是何等之境界。而李自华也就是这样磨的。其实,真正的书法家光靠整天写是写不出来的,还要靠什么?要靠你的文化修养与心境的历练养精蓄锐,引而待发;敛气凝神,心无旁骛;空而不空,海纳百川;神游八极,天人合。如果达到如此境界,也就达到了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乘物以游心”的理想境界。书者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方能表达自如,行笔有度,心手双畅。如将军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也可做到呼之则出、令行禁止。学书之人每观古今之精品,如能进入作品之意境,则可感受人之何为永生——人虽死千年,观其作品,犹如此家犹活至今。与之如活世之感觉,古人之言行举止、人品性情皆历历在目!李自华何尝不想这样。问过他的一些同事、同行,口碑不错。待人宽厚、处事平和,儒雅谦恭、不事张扬。很像他的书法。他早就是省书协书协理事,可圈内很少冒泡,就像骆校长在给他书法集子中所说的,他把临池习书作为养性修身、涵和笔墨的种修练。修练,尤其是书法的修炼。书者对社会、人文、自然感悟之后在心里形成的种既抽象,又灵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充满玄机,充满灵性。作为线条艺术的书法必须准确地表达出这种心象,才能让书法形神兼备,升华为艺术品,“形具而神生”。所以书法表达,也必须先致力于线条的流转有度,落笔惊风,然后才有神韵的绰约多姿,激荡人心。

编辑着他的书法作品大章法以取势为主,同时注意通篇的布局与协调。给远观者以视觉冲击的效果即可!小章法以取巧为技,指字的摆动、收放及呼应。书法作品中字的摆动应如山涧中的泉水,动不逾矩,奔不离群,曲藏机运,直蕴磊落。呼应是指上下字与字之间的照应,以及左右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在这样的照应、顾盼间,他的作品就能浑然天成,交相辉映,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联想开来,仿佛看见他的为官之理,为人之道。恍惚中明白了个道理大道隐于市。书法高手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书者,李自华应该就是这样的人。

猜你喜欢

理事书法作品书法家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小小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