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俭寡欲”、“柔弱不争”的先秦道家思想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2017-06-23吴庚伟
吴庚伟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先秦道家思想中柔弱不争,祟俭寡欲的两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初步探讨其对现代德育在施行过程中,针对德育本质的理解,德育方法的启示上有何重要意义。
关键词:先秦道家思想;现代德育启示
重徳求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以德教民、以德化民、以德治国,是历代先贤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但以往人们较注重对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研究,而认为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主张“绝仁弃义”、“行不言之教”,而不要进行道德教化。这些误解不利于我们全面地发掘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华。深入探索,其实道家学派所反对的主要是儒家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与此同时,其又提出了以“真人”为目标的修身教育理念及“崇俭寡欲”、“柔弱不争”等深刻的道德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德育有着深远的启示。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初探。
一、先秦道家思想简介
1.柔弱不争。
老子将柔弱不争奉为古往今来与天相配的极则,又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必须持而守之的“三宝”之一。柔弱不争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义:第一,谦下不骄。老子告诫人们:“高必以下为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不争私利。老子认为,“道”的品德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它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却不夸姐其能,长养万物却不主宰它们。天地效法“道”这种无私的品德,“不自生,故能长生气”。不自生,即不为自己而生,天地创造万物却毫无私心,故永恒而长久,人应该效法这种无私无己的精神.第三,“功遂身退”.。老子认识到:“物壮则老",“反者道之动",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是“道”运动的规律.故为了防止事物向不利的方面转化,必须知止知足,激流勇退,功遂身退。
2.祟俭寡欲。
要做到柔弱不争,必须淡化对于外物的祟尚,减省对于感官享受的追求,而将价值取向移向精神上的升华。因而老子又要求人们祟俭抑奢,他将俭啬视为立身处事治国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认为“治人事天莫若啬”,俭音就是俭约不奢,爱惜财物,减省物质欲望,故祟俭与寡欲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倡导寡欲,老子完全否定人的感官欲望:“五色令人色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修正了老子的思想,认为追求声色滋味是人的本性,只有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才是既有损于自己又有损于他人和群体的,这就使道家祟俭寡欲的道德要求有了更多的合理性。老子完全否认人的感官享受,这是有失偏颇的。但他看到,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或者为了追求稀世珍宝,往往利令智昏,不顾道德,丧失人格,导致行为败伤,最终害人又害己。
二、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1.对德育本质理解的启示。
实行道德教育,首先要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追根结底,是因为人们要生活,需要各种生活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是有限的,那么必然会产生利益的冲突。为了调解这些冲突,各种规则就约定俗成了。慢慢地,这些规则形成了道德体系。所以,自有人类开始,就有了道德。而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就是个人在实现自己利益的时候不伤害别人的利益。那么,道德教育就是教给人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德育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在教学生道德知识,用各种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约束。而现代社会的道德滑坡现象显现了儒家思想的无力,这主要是因为道德规范约束具有局限性。在莊子看来儒家提倡仁义道德却得到相反的结果:“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庄子·在宥》)道家认为真正的道德是不需要规范来约束的,甚至只有忘掉规范才能达到道德的境界。道家还强调道德修养要做到“不缘道”,反对主观上有意地去遵循规范。反观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注重用道德规范约束人,但是道德规范的要求并没有带来道德的提升。我们为各级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学生道德规范,当离开校园的时候,离开了规范的约束范围之后,就表现出违反规范的行为,规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这是因为学生遵守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规范而规范自己的,没有做到“不缘道”。道德规范的约束并没有使学生真正达到道德的境界。
而根据道家的思想,德育应该沿着与儒家相反的方向进行,教人去除对外物的欲望以及儒家道德知识、伦理规范对人的影响,放弃对道德功利目的的追求,忘却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各种是非善恶的记忆,清除文明对于人的心灵的污染,复现人的素朴本性。
2.对德育方法的启示。
道家思想中蕴涵着柔弱胜刚强的情感教育法。在道家看来,下贱弱柔既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法,也是一种智慧。无论你的功劳有多大,无论你的才华有多高,当你取得极高的名望极高的权位极多的财富之后,都会产生人妒之主恶之人怨之的现象。而下贱弱柔就是化解妒忌憎恶怨恨的方法。下贱弱柔这种修养的方法与智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力量。
自知者明的自我教育法是道家思想中蕴涵的独特的德育方法。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观念社会生活规范,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方法。自知者明属于自我教育法,它要求人们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自己人们常说,内因决定外因如果一个人能够自我教育,主动吸收知识,吸取教训,这比外界的强行灌输要好得多,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道家思想中也蕴涵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个人还可以通过研读道家的著作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从而提高自己人生的境界。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在当时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构件和谐社会也起着非一般的作用,尤其是对构件和谐社会中人的因素的影响反观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家思想,我们从中了解到道家思想中所蕴涵的德育思想,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独特的道德理念。这些德育思想对当代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粉鸽,同雪丽:道家生命哲学对生命教育的启迪,教育评论[J].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