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成氏听竹公派的老论系院宇创建活动
2017-06-23韩国蔡光洙
[韩国]蔡光洙
(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韩国庆北庆山市 38541)
昌宁成氏听竹公派的老论系院宇创建活动
[韩国]蔡光洙
(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韩国庆北庆山市 38541)
主要探讨尚州昌宁成氏听竹公派家族的定居及院宇创建活动,听竹公派家族是朝鲜后期岭南地区大范围存在的老论家族中具有代表性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尚州的入乡祖成滥是首尔出身,属于西人系学者,但他积极适应当时与南老共存的时代氛围,积极参与乡村活动,为其家门在地区社会扎根立足打下了基础。在成滥奠定的基础上,其后人通过入录三案等途径,为扩大其在乡村社会的活动领域付出了诸多努力。与此同时,他们还不忘传承畿湖学,积极参与老论系政治活动,在南人为主流的地区社会里仍然维系着其家门的正统性。这种倾向在成氏家族主导下的老论系院宇的创建、运营活动中也明显地体现出来。成氏家族主导创建、运营了兴岩书院、西山书院、忠义坛等老论系院宇,并以此为媒介强化了自身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在朝鲜后期的岭南老论社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昌宁成氏听竹公派;老论;兴岩书院;西山书院;忠义坛
文章主要探讨尚州昌宁成氏听竹公派家族的定居及院宇创建活动。选择这个家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因为以下几点:首先,这个家族是能够代表岭南地区的老论系*此处所说的老论是包含西人和老论系的用语,下文简称称“岭老”。的核心家族;其次,作为一个移居到南人为中心的岭南地区的外来家族,直到韩末为止,它始终固守着其老论系的正统性;第三,它留下了相当多的活动成果。
以往关于岭南老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朝鲜后期随着岭南学派的分化而产生的纷争[1](P275—314)、新旧势力之间的乡战[2](P82-104),老论系书院的创建、黜享是非及相关势力的存在*郑万祚:《英祖14年安东金尚宪书院建立是非—荡平下老·少论纷争一端》,《朝鲜时代书院研究》,1997年;李树奂:《宁海仁山书院的设立和毁撤》,《大邱史学》第63辑,2001年;金鹤洙:《岭南地区书院的地域性特性与政治社会性质》,《朝鲜时代书院的地域性及政治性性格》,2007年;金炯洙:《1738年(英祖144)安东鹤东书院的存置及地方官的作用—以《法城日记》为中心》,《岭南学》第17号,2010年;郑震英:《18世纪书院建立为中心的乡村社会纠纷关系》,《朝鲜时代史学报》,72,2015年。郑震英:《18世纪岭南老论的存在样貌—关于“通过英祖14年(1738)安东金尚宪书院建立和毁撤看到的‘新势力’”的讨论》,《韩国史研究》,171,2015年。蔡光洙:《老江书院的沿革与人员构成》,《民族文化论丛》第60辑,2015年。等问题上,这主要是从‘南老’间相互对立的观点上进行的研究。之所以形成这种相互对立的背景,是因为老论系家族*《承政院日记》,英祖14年7月22日记录中提到岭南代表性的老论系家族。曾遍布岭南各处。但岭老系家族的实质及具体活动的相关研究仍有不足[3](P95-126)。因此,从这个问题思路出发,笔者认识到了岭老个别家族研究的必要性。
因此本文以先行研究和古文书、文集、族谱等为基础,考察这个家族如何在岭南地区维持着自身的正统性,并同时展开巩固自身地位的活动。以此为契机对岭老系家族进行系统研究。
一 尚州定居过程
昌宁成氏听竹公派一族入乡之前,尚州就有几个有主导势力的大姓家族世居在此。这些家族有外西面晋阳郑氏愚山郑世经,洛东面长川丰壤赵氏赵靖,化西面化岭(音)广州卢氏卢守慎,青里兴阳李氏李俊,商山金氏金得培,沙伐面梅胡里昌宁曹氏曹继衡、曹友仁,外西面官洞玉川全氏全湜,牟东长水黄氏家族等。他们都是15世纪以后随外家或妻家移居到尚州,并形成同姓村,他们是同姓村聚聚地区的代表性家族。[4](P321-367)
与以上家族相比,昌宁成氏虽入乡晚,但却通过积极的活动,成长为地区内大家族的一员。宣祖二十四年(1592),成滥(1556—1620)侍奉岳母仁同张氏移居妻子故乡尚州水回村,这是昌宁成氏听竹公派定居尚州之始。当时,因为妻家没有儿子,所以他继承了相当多的财产,这些财产为成氏一族在当地成长、壮大奠定了经济基础。成滥移居尚州后,屡任茂长县监等职,光海五年(1613)完全卸职,卜居尚州绫岩,专注于学问研究及乡村活动。
尽管成滥是首尔出身,并且是花潭—牛栗门人,但他和尚州地区士林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且定居下来。首先,尚州地区是西厓学团的一个根据点,成滥来到尚州后又成为西厓门人,而西厓门人的身份在这个地区内就非常有意义*西厓先生纪念事业会编:《西厓全书3别著篇—附录篇》,《西厓先生文贤录》,1991年,将成滥兄苔庭成泳也列为西厓门人。。再者,成滥及其长子成汝松均出现在金得秋的《惧斋实记》等资料中,可见他们还参与了义兵活动。而壬辰倭乱之后乡村复建就是以义兵活动的主导人物为中心展开的([5]P103-140),可见,义兵活动无疑提高了他在乡村内的地位。
壬辰倭乱后,宣祖二十八年(1595)首次重修的乡案以及尚州代表性的士族契—洛社契*洛社契是以尚州南村为中心,松梁(音)等士族15人明宗21年(1566)结成的丙寅契以及1578年李等21人结成的戊寅契,两者于宣祖32年(1599)合并而成的,是尚州地区代表性的士族乡约。能够轻易地加入这样的契会组织,可见成滥的知名度之高。中都登录了成滥的名字。之后,宣祖三十八年(1605),成滥参与创建了该地区最早的书院—道南书院*国史编纂委员会:《道南书院创设稧案》,《朝鲜时代岭南书院资料》,1999年,资料中共记录成滥为首的昌宁成氏一族15人。道南书院相关的详细资料在本书以及道南书院1995年出版的《道南书院志》各类文献资料中均有收录。;光海君九年(1617),在洛社契,也即是西厓门人主导下,私立医疗机构—存爱院建立,而成滥作为主治医生,在其中发挥了中枢性的作用。成滥于光海君十二年(1620)7月辞世,葬于绫岩,配享乡贤祠*《栗谷先生门人录》。,西厓高弟郑世经、李埈、赵翊等为其作祭文及挽联,对他极为赞誉。而成滥也曾在1609年郑世经以冬至使的身份出使北京时,为其作饯别诗,高度赞扬他的人格,两人的友谊可见一斑*李埈在存爱堂记中评价说,乡党达官,慈悲如菩萨,有经国济世之抱负。听竹先生遗稿刊行委员会,前书,1999,216、156页,参考。。成滥的这些活动为其家族在尚州地区巩固根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成滥有三子,在地区活动中都非常突出。首先,长子汝松官拜主簿,同父亲一样,他也曾在壬辰倭乱时参加义兵,与郑世经交友,参与道南书院创建等。另外,借助连襟宋光廷和亲家金以谦两人均是寒冈门人*《桧渊及门诸贤录》。的关系,他与弟弟汝椿联名参与了光海君二年(1610)请求对毁谤郑逑的朴而立等人加以惩处的上疏‘上寒冈先生辨诬书’活动,支持南人系的立场。而他死后的祭文及墓碣则是由17世纪代表岭老的申硕蕃撰*申硕蕃:《百源集》卷3,《墓碣—佥知成公墓碣铭》。写的,从这点来看,不难推断其家族的西人系属性及其以后参与老论系活动的倾向。
次子汝柏被认为是为畿湖学脉在岭南的壮大奠定基础的人物*金鹤洙:前页论文,2008,289页,参考。。他也与西人系人物交游,而他的女婿郑允穆是西厓、寒冈的门人,显示了他多面性的面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直系后代最为昌盛,发展成为主导尚州地区昌宁成氏家族核心力量。本文中成汝柏一脉的人物也最为突出。
三子汝椿的经历比两位哥哥更加精彩纷呈,是西人系性质倾向最强的一个。他是金尚宪的门人,与“两宋”交情深厚,“两宋”以其德高望重,对他十分恭敬。宋时烈对他学问之精湛极为称赞,宋浚吉也在挽词里称赞他“湖上论襟日,怀乡奉袂辰;天机通道法,妙化自精神。”*权尚夏:《寒水斋先生文集》第26卷,《墓碣—郡守成公如櫄》。。汝櫄长子与咸昌仁川蔡氏家族,次子与尚州清道金氏家族联姻,这两个家族为他们参与老论活动提供了机会。他的次女嫁给了栗谷之弟李瑀曾孙、善山地区西人的核心人物李东野。汝櫄在仁祖反正后以荐举入仕,曾任金井道察访、韩山郡守,后归乡,在舟川建精舍,投身学问研究。死后,其曾孙远征请权尚夏为其作墓碣文。并且他是三兄弟中唯一一个与父亲一起配享云溪书院的。升享祝文由宋时烈五代孙宋焕箕所撰。
由此可见,成滥的儿子们与南人和西人之间同时存在交游及婚姻关系。当时其家族在尚州地区根基未稳,因此与南人系的关联甚至相扶相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以说这也反映了17世纪南老共存的时代面貌*关于17世纪尚州士族的动向,可参考宋硕贤,前文,2015年。。17世纪岭南南人代表人物郑世经选择西人系宋浚吉为婿这件事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倾向。这一时期昌宁成氏家族汝、震、虎字辈子孙的婚姻关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另外,成氏家族的后人为了扩大地区影响力做了诸多努力,我们可以通过入录三案来了解一下。
道南书院是以曾参与创设存爱院的家族中的人物为中心建立的*宋硕贤,前文,2015。。因为成滥是其中之一,因此其后人也得以持续地入录“三案”,即乡村社会最具权威的到南书院、尚州乡校以及乡案,与此同时,成氏家族也逐渐成为乡村社会的一员。
道南书院创设稧案中收录了从宣祖三十八年(1605)到孝宗七年(1656)间,参与道南书院的创设及运营的诸多家族中的人物共计422名*国史编纂委员会,1999年。。从中可以看到,成氏一族以成滥为首,子2名、孙8名、曾孙4名,共计15人入录。成滥次子成汝栢虽不在其中,但是两个儿子震升及震恒入录,宪宗元年(1660)辅助重建道南书院明伦堂时,震升为董役有司,震恒之子虎在则代表中牟面参与。另外,其侄震丙曾与申硕蕃商议请道南书院赐额上疏*申硕蕃,前文参考图书,《答成子昭》。,而震恒三子虎拜是宪宗十一年赐额上疏的疏首*《承政院日记》,显宗十一年十一月五日。,可见他们在地区活动中十分活跃。
现存宪宗五年(1664)至1747年的道南书院任院录中显示,院长来自于30个家族,任职者共计73人次。其中成氏家族有4人6次在任,仅次于兴阳李氏*成氏家族院长任职情况如下:1671年成震丙,1725年成德征,1727年成尔鸿,1732年成德征,1737年成德征,1738年成尔汉。宋硕贤,《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初期道南书院的运营和尚州士族的动向》,朝鲜时代史学会第143次月发表会,2016。。任期年份除1671年成震丙之外,其余5次分别是1722年英祖即位后2名,1728年戊申之乱后3名,这其中因当时老论执政后变化的政局得以出任院长的可能性很高。我们从以南人系的视角而写的《清台日记》中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例如英祖元年(1725)6月,成尔汉等闯入书院,选成德征为院长,成尔湜、金和鼎为斋任[6](P490),日记中发现了诸如此类的一些强势行为。
虽然占据了院长之职,但要维持却非常不易。从肃宗三十九年(1713)到英祖四年(1728)年,院生案中成氏家族仅录有1人,当时倚仗权势担任院长的成尔汉在1738年道南书院讲会之后的诗会上慨叹道:“夫何李世以来,论议层激,黉斋礼让之地,便作入此出彼之场,无复昔日爻象,可胜叹哉?”[7](P241)景宗二年(1722)春由于他在金昌集灵车经过尚州时予以辅助的原因,遭到‘毁家黜乡’以及强制充当军役次丁的侮辱[8](P77)。1745年8月,成尔汉遭到到南书院寻院录除名*权尚一,前文参考图书,1745年8月28日,2015年。,被禁止出入道南书院。道南书院是尚州地区南人根据地,在执政老论系的支援下,南人系暂时占据院长之职,而当乡村老论势力增强之后,两者就不能在同一所书院共存了。所以在成尔汉之后,南人系再次担任道南书院院长时,便强行将老论系人士从寻院录中去除了。
校案也是两班们的另一个必争之地,从宪宗二年(1661)到肃宗二年(1676)为止,成氏家族自曾孙成虎日开始有18人入录,17世纪后半期的校案里录有7人。另外,青衿录中自肃宗十八年到二十三年只有2人,18世纪以后增加到42名[9](P29)。但从以上两资料—校案561名,青衿录1441名的入录总人数看来,这个比率微乎其微。这说明这个家族想要在尚州乡校入籍并非易事。景宗元年(1721)2月老论系势力意图掌握尚州乡校,任命成尔汉为掌议,成尔浩为斋任*权尚一,前书,1725年2月17日,当时掌握尚州乡校的上斋任成淑,掌议成尔汉、金弘鼎,斋任成尔浩、金□□将前任众人削籍、损徒、墨削等等,权尚一在文中慨叹道“史无前例之恶劣行为”等等。,但就像道南书院情况一样,也没能长期掌握运营权。因为,虽然老论系势力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势力,但尚州乡校在18世纪以后主导权仍然掌握在南人系家族手里。*俞起善,前文,2012,42页,参考。
表1整理了成书年代及性质各有不同的5本尚州乡案*关于尚州乡案可参考林云燮,《尚州乡案考察》,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岭南大学中入录的昌宁成氏人员状况。
表1 尚州乡案昌宁成氏入录状况*另有1727年(英祖3)纂的《甲辰录厘正》,但此书所记入录者在商山乡彦录(上)丁未12月日录中均有记录,因此本文省略此书。
壬辰倭乱后到17世纪为止,南人系乡案《商山乡彦录(上)》中,昌宁成氏一直都入录在册。然而乡彦录(上)最后的名单即英祖三年(1727)的名录中,却一名都没有录入,英祖四年戊申之乱后出现了特定党派的乡案《丁卯加录》*丁卯加录所录会员11人中成尔汉、赵重台、金以恒、金成五、成尔渐、金邦俊、申光复7人为兴岩书院院生出身。。这是由于成氏家族公事员成宪柱,会员成尔汉、成道柱参与其中的原因。《乡案加录草》是在丁卯加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乡案,其中可以确认成氏家族入录者别监成尔濈,会员成尔汉、成尔渐、成尔沆。这个乡案的发展趋向与之后的道南书院院案相类似。
成氏家族在证明地方老论系家族身份的《兴岩书院乡案续录》的编纂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成氏家族入录比率仅次于清道金氏,居第二高,任职人员16人中,成氏家族人员占了一半*乡先生都厅成在平,都厅检校正成锡兰,斋长成达源,色掌成锡夏,公事员成锡善,会员成锡友,成斗源。。并且成在平是乡案序文以及乡先生都厅总管负责人,这一点说明了昌宁成氏家族在乡案编纂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上述“三案”的状况,我们看到了这个家族从17世纪的根基构建、活动外延扩展,同时参与老论活动,到18世纪以老论身份占据了一席之地的乡村活动过程。
二 老论系院宇的建立活动——以兴岩·西山书院、忠义坛为中心
17世纪后半期,朋党政治的核心转变为名分和义理,乡村公论特别是岭南地区公论成为解决政治性纷争的决定性要素。认识到这一点的老论集权势力纷纷扶植书院作为岭南地区内为自派势力的制造公论的根据地。*郑万祚,1997年,204页,参考。反应这个营建书院潮流的一个典型的家族就是昌宁成氏一族,因此我们要对成氏家族主导或参与创建的书院进行考察。
1.兴岩书院
肃宗二十年(1649)甲戌换局之后掌握政权的老论集团为了扶植本派在岭南地区的势力,积极促进老论系书院的创建,其中代表性的书院就是祭祀宋浚吉的尚州兴岩书院。在兴岩书院的创建、赐额,以及书院设施规模构建等方面,老论集团的支持者当中权尚夏及其门人成晚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0](P11—23)。尤其是成晚征,建院论,奉安,赐额,建筑物构建,(中央官吏担任的)京院长的委任等等诸多事项都是他和权尚夏商议后促进、完成的[11](P108-109)。正因为这些功绩,肃宗四十二年安阴、居昌、咸阳三地的儒生还曾请求追配成晚征。
因此书院的一些重要案件以及运作也自然而然地由成氏家族来负责了。首先,最初书院的所在地内西正是成氏家族的世居地,也是他们的入乡祖及后代墓地的所在地*现居尚州时内西面及牟西面的成氏后人仍对兴岩书院抱有极大的热忱。。肃宗三十一年(1705)的赐额上疏就是成晚征的再从父成虎兑上奏的;还有,为了纪念肃宗四十二年肃宗赐御笔匾额及备忘记致祭一事,其子成尔沆于景宗二年(1722)主导制御笔碑,并建碑阁。另外,英祖二十四年(1748)书院移建,其侄—院长成尔汉为首的成氏后人在其中担当了重要工作*正如成晚征建院时诸项事宜都与权尚夏商定后进行一样,成尔汉也是经过与宋明钦,宋尧和等议论后移建。宋明钦曾有反对意见,工程一时中断,经过宋尧和及提议迁往安东的金省鲁的协调促进,移建工程得以完工。《龙湖闲录》卷3,《兴岩事迹》。,哲宗七年(1856)书院重建时成氏家族承担的金额最多[12]。
这种状况在书院的运作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虽然现存的部分‘院录’及‘任院录’不足以掌握兴岩书院人员构成的全貌,但仍可以从中推论出大致的发展趋向。首先,院录中收录的英祖四十年(1764)到正祖十六年(1792)间的都有司20人中,成氏竟多达15人。其次,自哲宗五年(1854)到1909年为止,任院录始终保持着西人系书院院任构成的特性,即一二有司体制,前者任命尚州牧使担任,后者任命乡村人士担任。在此期间任命的二有司27人当中,成氏家族包括连任在内共占12人次,这说明一直到韩末为止,兴岩书院的主导权都掌握在成氏家族的手中。
此外,院生案入录者374人之中,成氏仅次于金氏83人之后,入录67人*俞起善,前文,2012,37页。。但是金氏的83人是包括了商山、清道等多个地方不同籍贯的金氏人员的总数,相反成氏则都是同一籍贯,因此其比率是最高的。同时,‘寻院录’和‘骏焚录’中也显示了成氏家族极高的访问及参与比率。在兴岩书院的人员任职和访问者比率中的绝对优势,也证明了成氏家族是书院实质上的运营主体。
昌宁成氏一族以兴岩书院为活动根据地,对乡内、外老论院宇问题介入极深。比如在乡内,有肃宗三十九年(1713)尚州西山书院及忠义坛的建立及重建,高宗二年(1865)举行岭南道会反对万东庙毁撤*权琡:《锦厓文集》卷三,万东庙掇享时伏閤日记。等等;在乡外,也有英祖十四年(1738)安东金尚宪书院建立是非*成氏家族参与安东金尚宪书院的相关人员有创建时收合有司成尔汉,参与西磵书院创建的成最烈,上疏请升书院等级的成伟烈等。,英祖三十五年晋州宗川书院河弘度黜享事件,英祖四十八年庆州仁山书院撤废事件*宗川书院河弘度黜享及庆州仁山书院毁废事件可参考金鹤洙,前文,2007,124—137页。,哲宗十二年(1861)咸昌新安祠*1861年9月咸昌县祭享金昌集的新安塾舍追配闵镇远、金元行、金洙根三人。洪翰周,《辛酉日记》,1861年9月12日。追配事件等等事例。在岭老系院宇创建活动的拓展及推动下产生的相关院宇中,本文将对其中的尚州西山书院和忠义坛进行详细讨论。
2.西山书院
兴岩书院建立6年后,乡内另一老论系家族清道金氏,在其世居地化东面板谷义微书堂的基础上建立了奉祀金尚容、金尚宪兄弟二人的西山书院*金鹤洙,前文,114-115页。。肃宗三十四年(1708)发起创建书院的金必千和肃宗三十九年上请赐额疏的金必萃都是郑世经门人金百镒的后人。但他们的父亲金三乐*金三乐(1610—1666):字乐全,号双修堂,本贯清道。1633年成为进士,1639年文科及第后历任高山察访、黄海道督运御史等,死后配享云溪书院。与南人系的祖父不同,与申硕蕃、申硕亨兄弟,成震恒等当地老论人士交游,并娶昌宁成氏家族女儿为后妻,向老论转向。*昌宁成氏与清道金氏的世交之谊通过兴岩书院、西山书院、云溪书院、忠义坛的建立和运营,支持老论上疏,撰文,联姻等等建立起来。
与清道金氏结下姻亲官学的昌宁成氏在西山书院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英祖二十二年(1726)联名上请额疏*《承政院日记》,英祖2年3月20日,联名者63人中,成氏有18人,其中成滥长子成汝松系占多数。这与次子成汝栢主导兴岩书院运营不无关系。,以及正祖二十一年(1797)参与了牧使金在淳(金尚容7世孙)支持下进行的移建工程。移建工程是在宋明钦门人、曾参与创建西涧祠*安东地区祭祀金尚宪的祠宇。的成最烈和多次参与上疏支持老论的成载烈的主导下完成的,书院移到了内西面下西门里。如上所述,书院移建内西是成氏家族参与书院运作的结果,哲宗十二年(1861)书院赐额经过就说明了这个事实。
西山书院是享有老论政权最高政治地位的人物的配享书院,但由于遭遇到了18世纪的书院禁令,所以4次上疏请额,都以失败告终*肃宗三十九年(1713),肃宗四十五年—景宗代理听政期(1719),英祖二年(1726),正祖二十二年(1798),西山书院都曾上疏请赐额,均未获允许。。最终,哲宗六年(1855)成晚征四世孙成在平等在追配金祖淳之后,哲宗十二年终于获赐额“显忠书院。”*1854年西山书院将玉洞书院属店吾道店归为己有,说明了其地位的提高。尚州玉洞书院,禀目(韩国学资料中心岭南圈域中心http://yn.ugyo.net)
19世纪岭南地区书院赐额仅有4次,因此西山书院赐额应该说是极为特别的*根据《俎豆录》,《书院可考》,《列邑院宇事迹》,《书院誊录》,《庆尚道邑志—学校条》等官纂资料记载,哲宗年间,以西山书院为首,哲宗十年(1859)星州粹德书院,哲宗十四年(1863)安东屏山书院及巨济盘谷书院,共有4所书院获赐额。1705年建立的盘谷书院祭祀宋时烈、金镇圭、金昌集、闵镇远、李重协,1860年追配安东金氏金洙根之后获赐额,其过程与西山书院类似。星州粹德书院也考虑到了祭祀金昌集。。当然在其背景当中,首先安东金氏所谓“势道政权”势力注重宣扬祖先的门中意识发挥了很大作用,另外西山书院方面,赐额书院所具有的权威和经济优惠的吸引,更重要的是出于与当地执权势力维持关系的政治性考虑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时的书院任职人员中,有院长成在政,一有司牧使洪翰周,二有司成肃源,别有司成达源*成达源同时在兴岩、西山两书院任职,可见两书院的关系。洪翰周等*洪翰周,前文参考图书记录了1861年4月4日—11月4日西山书院赐额的程序,庙庭碑追刻等相关事项,此处参考上述记录。。职务制度与兴岩书院一致,宣额程序是在与牧使密切协商下进行的。请额疏首成肃源赴京于哲宗十二年(1861)3月17日获允赐额后,紧接着4月14日及5月3日,院长、有司以及成在平拜访牧使洪翰周,洪牧使次日亲自到书院商量支供,仪式事宜,随后迎接宣额致祭官礼曹佐郎李东旭。5月8日至9日,在牧使,本孙,道内地方官,儒生等的共同参与下,进行揭额,致祭,奉安等诸项仪式。*本孙:大邱判官金炳愚、礼幕金炳采、庆尚监史金世均之子金明镇、开宁县监金厚根;地方官:金山郡守洪在凤(典祀官)、醴泉郡守俞建焕(祝史)、陕川郡守赵秉老(赞者)、比安县监李秉乔(谒者)、星州牧使李寅卨(都预差)等。之后,追刻庙庭碑,宣额仪式结束。老论出身的牧使洪翰周虽然对书院持极大的批判态度,但因为这个书院与安东金氏政治势力有关联,所以他不得不出任书院的一有司、参与书院赐额祭,*安东金氏势道势力对西山书院非常关注,1857年建庙庭碑,领议政金兴根为之撰文,户判金炳学篆额,庆尚监史金世均撰碑文。1861年的匾额也是由当时的领议政金炳国书写,可见金氏直系后人对书院支援非常大。同时也不能忽视与昌宁成氏的往来。
与兴岩书院一样,以老论洛论系人物为祭祀人物的西山书院,作为本派另一个活动据点,在争取乡权主导权,支持老论党论,以及与畿湖学派的交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并在19世纪中期,通过赐额巩固了自身地位。也就是说,老论湖洛论两系统核心人物,以书院创建为媒介,加强了与中央政治势力乃至老论系地方官员等的关系。
3.忠义坛
上述两所书院的创建都得到了老论中央政治势力的支持,与之相反,忠义坛则是依靠昌宁成氏为首的地方老论的势力建立的。从延伸意义来讲,这意味着兴岩、西山书院成功创建的经验成长、发展到了足以自主创建本派院宇的程度。
英祖四年(1738),成尔汉和成尔沆等创建甑渊忠烈祠*该祠祭祀1709年壬乱北川战斗中殉国的判官权吉、忠毅公郑起龙、察访金宗武、户长朴杰(别祠),在南老并存的尚州地区是南老两势力兼容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祠宇。现在祭祀人物中还有尹暹·李庆流·朴箎·金俊臣·金镒。,以奉安在壬乱北川战斗中殉国,但却因为党派属性的原因被排除在忠烈祠之外的尹暹、李庆流、朴箎,英祖十六年奉安入祠,但该祠在第二年英祖院宇毁撤时被撤废。
正祖八年(1748),成尔汉、成尔沆之孙成最烈和成卫烈提议复设但未能如愿*下文所述依据兴忠保存会《忠义坛志》(2004),除特别需要之外,省略附注。,6年后再次发起公议,设置都厅人员*全体人员56人中成氏家族占33人。,由乡校及兴岩、西山、云溪书院合力分担,共同买入州北紫山下基地,3月15日开始动工建坛,4月24日竣工,并于殉节日25日举行了奉安仪式。
取坛号为“景节坛”,奉祀原三忠臣,并追配义兵清道金氏金俊臣*金俊臣行状由成晚征曾孙同时也是成最烈从祖父的成尔演撰写。。第二年,在牧使李趾采*牧使李趾采与三忠臣中的李庆流同属韩山李氏。的全面支持下新选基地再次设坛。
正祖十六年(1792),朝廷下令在忠烈祠合享三忠臣,但却没有言及金俊臣追配的问题。因此,他们10月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追配。先是撰写上言文的金俊臣后人金思铉等人赴京,与尾洞李判书及铜浦尹参议*当时的兵曹判书和礼曹参议推测分别是李秉模和尹行恁。商议后,决定请赐额并建院,12月16日以孟镇泰为疏首,成国烈和成在集为陪疏上疏请愿,但因为禁止新设的禁令,未获允许。
不过正祖以尚州士林忠节高风,12月24日赐号义士坛,并命立碑以刻纶音。祭享人物位次设置为:上坛并享三忠臣,下坛主享金俊臣,配享战死的将士。作纸榜以为牌位。
正祖十七年(1793)3月20日,礼判闵钟显提议应将金俊臣牌位移到上坛,提议被接受。随后4月初5,朝廷又下令追配壬乱时尚州北溪战斗中殉国的商山金氏金镒。宣额及诸项仪式人员一如西山书院,以牧使为中心,附近地区地方官以及昌宁成氏一族等负责实行*史官—城主李趾采,大祝—颖阳县监朴道翔,赞者—礼安县监尹莹典,祀官—咸昌县监李馨运,斋郎祝史—闻庆县监朴喆源,谒者—开宁县监李学永,都例差—大邱判官李端亨,奉享—成在睦、成熙烈、成在中,奉炉—赵孝承、成奭烈、申达增。。第二年3月29日,参议尹行恁携纶音及致祭文到访,5月22日纶音御制碑建成。由成最烈撰写碑阁篆书,成在中撰写上梁文由,至此,忠义坛的建立告一段落。之后,祭享人的后人给予了相当多的支援,正祖十四年李庆流6世孙监史李泰永移建至北川南侧,移建后,高宗十年(1873)及高宗二十三年两次重修*1790年移建上梁文及1886年重修上梁文撰文者为成氏家族成在中和成在集。。
忠义坛的建立与昌宁成氏的关系已无需再论,就如同建立兴岩书院以牵制道南书院一样,建立一座能与南人掌控的忠烈祠相匹敌的祠宇来扩大乡村社会内老论系的影响力是他们的主要意图。忠烈祠祭享人物中并没有尚州出身,而尚州老论却在忠义坛则追配了乡内老论清道金氏金俊臣,由此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如上所述,以上3所院宇的建设是在中央老论势力支援下,以昌宁成氏为主导,昌宁成氏及与其有世交关系和共同意识的清道金氏、平山申氏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虽然祭享人物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同一脉络下建立起来的。哲宗十一年(1860)宋来熙到兴岩书院参加讲会,并随后依次访问了忠义坛和西山书院,这一举动就如实地反应了这一点。*宋来熙《锦谷集》锦谷先生文集附录。现在兴岩书院,西山书院,忠义坛祭祀在兴中保存会共同举行。
另外,18世纪乡村社会士族自治功能弱化,为维持家族的社会地位,门中书院大量建立起来*郑万祚,1997,204页。,成氏家族也连续建立了几所显耀祖先的院宇。如肃宗三十七年(1711)的云溪书院*该书院是为了尚州地区老论代表性家族昌宁成氏,平山申氏,清道金氏之间的相互联结而建立的书院。(成滥、申硕蕃、金三乐、成汝櫄),英祖八年(1732)的竹林书院(成滥、成献征、成晚征),英祖十二年的松岩祠(成滥),纯祖二十四年(1824)的东华祠(成震升、成震恒)等。此外,1787年(正祖11)成氏家族代表人物成晚征追配闻庆寒泉祠,纯祖四年入乡祖成滥追配位于昌宁成氏世居地昌宁的勿溪书院,家族活动外延也随之扩大。
三 结 语
本文主要探讨昌宁成氏听竹公派在尚州的定居过程以及老论系书院、祠宇的创建活动
昌宁成氏听竹公派创始于宣祖二十五年(1592)成滥移居其妻籍贯地尚州之后。成滥是首尔出身,并且是花潭(徐敬德)及牛栗(成浑、李瀷)门人,然而他定居尚州后,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活动,交友西崖(柳成龙)门人,加入洛社契,参与道南书院、存爱院的建设运营等,为其家门在乡村社会扎根立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身处传统的南人中心地区,其后人们在坚定自身西人系根本立场的同时,为建立根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三案(道南书院、尚州乡校、乡案)录名,就是一例,同时,他们还不忘传承畿湖学,积极参与老论系政治活动等,以维护家门的正统性。
这种倾向在成氏家门主导下的兴岩书院,西山书院,忠义坛创建活动中也明显地体现出来。成晚征及其后世子孙创建、运营的兴岩书院,本派另一根据地西山书院的移建及赐额,可与南人系忠烈祠比肩的忠义坛的建立等等,尽管祭享者与时期有所不同,但其意义是同样的。即,这些都是以昌宁成氏为主导的,拥有共同的世交之谊及同志意识的清道金氏,平山申氏等老论系势力共同作用的产物,都可看作是强化自身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的一环。
最后,本文认为,应该深入持久地加强对朝鲜后期岭南地区内广泛存在的老论系家门及书院的研究。
[1] 金鹤洙.17世纪岭南学派研究[D].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2] 李树奂.朝鲜后期青州地区在地士族的乡村控制.民族文化论丛(第15辑)[M].庆北: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1994.
[3] 李姸淑.17—18世纪岭南地区老论的动向—以宋时烈文人家族为中心.实学思想研究(第23辑)[M].庆北:历史实学会,2002.
[4] 李在喆.朝鲜后期大邱地区西人势力的动向.大邱史学(第76辑)[M].大邱:大邱史学会,2004.
[5] 宋锡贤.17世纪尚州地区士族的动向.岭南学(第27号)[M].庆北:庆北大学岭南文化硏究院,2015.
[6] 郑震英.壬乱前后尚州地区士族的动向.民族文化论丛(第8辑)[M].庆北: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1987.
[7] 权尚一.清台日记2[M].江陵:青松出版,2015.
[8] 劝泰乙.洪判官韵解题.尚州文化研究6[M]尚州:尚州产业大学尚州文化研究所,1996.
[9] 金鹤洙.一个18世纪乡班出身功臣的政治·社会生存面貌[J].朝鲜时代史学报,2016(77):185.
[10] 俞起善.7—18世纪尚州乡校的青衿儒生[D].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 李树奂.书院享祀:兴岩书院·大老祠[M].首尔:艺脉出版,2014.
[12] 金鹤洙.岭南地区书院的地域性特性与政治社会性质.朝鲜时代书院的地域性及政治性性格[M].安东:韩国国学振兴院,2007.
[13] 兴中保存委员会.兴岩书院志[M].抱川:大真社,2006.
Chang Ning Cheng’s Listening to the Theory of Bamboo under the Old System Courts Creating Activities
Cai Guang-Zhu
(Lingn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national culture,Gyeongbuk heqing mountain city 38541)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Chang Ning Cheng’s listening to the bamboo professional family settlement and courts to create activities,listening to the bamboo professional family is north Korea late lingnan area which widely exists in the theory of the old family representative.In the family,ZuCheng Lan were born in Seoul,belonged to the foreign scholars,actively adapting to the south of old times atmosphere,activy participating in village activities,for the house in the district social roots based on laid the foundation.On the basis of Lan lay,followed by people through the way such as the record SanAn,to expand its rural social activity to a lot of effort.At the same time,they also do not forget to pass on ji lake,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old theory which is a political activity,in the south for mainstream society still sustained by the legitimacy of the house.This tendency in a family dominated under the old theory of courts of creating,operating activities is also obvious.To family oriented to create,run the XingYan academy,XiShan academy,secondly the altar and other old theory system of the court,and the media to strengthen their status in the rural society,but also in the north of the late lingnan old theory occupies a place in the society.
Chang Ning Cheng’s bamboo grooming;The old theory;Xing Yan academy;Xi Shan academy;Secondly the altar
书院文化研究专辑
(朱汉民教授)
2017-03-10
蔡光洙(1978—),男,韩国庆北人,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朝鲜时代乡村社会史、书院历史与文化。
G649.299
A
1008—1763(2017)03—0005—08
主持人语:
书院是中国古代儒家士大夫创造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它传播到东亚,成为东亚儒教文明的典范。书院学也因此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本辑发表了来自中、韩、美学者的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东亚书院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