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环境烘托,展现人物内心
2017-06-23黄晓莲岳麓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文/黄晓莲(岳麓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巧借环境烘托,展现人物内心
文/黄晓莲(岳麓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风民俗等。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很丰富的:可以作为交代人物的身份、生活的时代的要素,或者是交代人物特定的活动场所;可以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条件;可以在作品中营造气氛,为后文的内容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等等。
尤其是通过环境烘托的手法来烘托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这是写作时很常用的手法。因为人物的内心活动,是透过外在的具体形式来表现、来感知、来捕捉的,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细节等都可以反映内心活动,而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细腻、复杂,不可言说的内心活动是一种更具象、更诗意、更耐人回味的手法。
技法要略
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用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烘托人物的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手法。那么,如何运用“环境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呢?
首先,要明确在文章中使用环境描写的目的。
写作时,任何的写作手法的最终指向都是要为表达中心主旨服务。环境描写也是作品的一个重要要素,必须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譬如大家熟悉的名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其中有两处环境描写格外有意蕴,即“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第一处环境描写通过舒适的色调、开阔的情境表现了菲利普一家怀着愉快心情去旅行,去迎接梦想的生活;第二处环境描写还是借用色调烘托了他们一家梦想破灭后失望、沮丧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主旨就是要表现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人物内心的矛盾、扭曲。这两处环境描写,着墨不多,却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其次,在选取所描写的景物时要与人物的内心情感相吻合。
想要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就要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精心选取与之相应的景物来进行描绘。否则,再生动优美的景物描写都达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就非常之典范。在开篇写“深秋送客”选取了这样的情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分别,已经是很伤情的事,何况还在“夜”色沉沉这一特定情境下,何况还在“枫叶荻花秋瑟瑟”之时,这把人物的凄凉伤感的心绪尽然展现。“别时茫茫江浸月”中用“茫茫”之景,用冷“月”无声,传神烘托出离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凄惶。
再次,要想让环境描写和人物内心活动和谐一体,就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才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譬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一处环境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作者抓住了彤云、朔风、大雪等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从而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的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次数不宜过多,篇幅不宜过长。正如契诃夫所说:“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的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插图/肖麟(长沙市艺术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