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超声在老年原发性胃癌分期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价值
2017-06-23王攀科徐胜东李卫强
连 心 晋 娟 王攀科 徐胜东 李卫强
(济源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南 济源 459000)
体表超声在老年原发性胃癌分期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价值
连 心 晋 娟 王攀科 徐胜东1李卫强2
(济源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南 济源 459000)
目的 分析体表超声在老年原发性胃癌中的分期诊断价值及术前评价效果,为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经胃镜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胃癌的老年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术前分别采用体表超声和内镜超声进行检测,并与手术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67.6%和69.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T1准确率分别为54.5%和68.1%、T2准确率分别为52.4%和57.1%、T3准确率分别为77.1%和80.0%、T4准确率分别为86.4%和72.7%,内镜超声T1准确率显著高于体表超声(P<0.05),体表超声T4准确率显著高于内镜超声(P<0.05),但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T2、T3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N分期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82.2%和48.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N0准确率分别为72.0%和92.0%、N1准确率分别为80.0%和48.0%、N2准确率分别为86.7%和30.0%、N3准确率分别为90.0%和25.0%,体表超声在N1、N2、N3分期的准确率均高于内镜超声(P<0.05),但内镜超声N0分期准确率显著高于体表超声(P<0.05);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M分期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90.0%和29.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M0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28.3%、M1准确率分别为80.0%和30.0%,体表超声M0、M1分期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内镜超声(P<0.05)。结论 体表超声和内镜超声在原发性胃癌中均有较好的分期诊断价值,但体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内镜超声,具有操作便捷且经济实惠的优势,并且能够反复使用,患者对其接受度较高,在术前胃癌分期诊断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体表超声;原发性胃癌;术前评价
胃癌的早期诊断与TNM分期有密切的相关性。影像学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1〕。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判断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远端转移。超声检查主要分为体表超声和内镜超声,体表超声具有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的优势,对远端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2,3〕;而内镜超声虽然对肿瘤浸润的敏感度较高,但是由于穿透力不足,在远端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不如体表超声,同时由于操作复杂、费用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限制〔4〕。本研究主要针对分析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老年原发性胃癌中的分期诊断价值及术前评价效果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100例我院收治老年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胃癌。100例患者中有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为65~78岁,平均为(68.4±1.6)岁;发生部位:贲门区25例、胃体区20例、胃窦区42例、胃窦及胃体区6例、胃体及贲门区5例、胃大部分弥漫性浸润2例;其中早期胃癌64例、进展期胃癌3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1 w分别采用体表超声和内镜超声进行检测,并与手术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进行对照。
体表超声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7.5 MHz。所有患者检查前禁食禁水12 h,口服400~500 ml水性显像剂2 min后进行检查。患者分别采用坐位、仰卧位、侧卧位和站立位,分别对贲门、胃底、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胃周围组织及远端淋巴结、组织器官进行详细扫描。内镜超声采用日本奥林巴斯生产的UM2000型超声内镜诊断仪,频率为7.5 MHz。超声探头频率为12~20 MHz。扫描方式为360°全景扫描。患者禁食6 h,检查前肌注10 mg山莨菪碱,患者保持侧卧位,将内镜置入胃内,将空气排尽后注入300~500 ml脱气水,填充水囊,将探头缓慢沿十二肠推至贲门口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采用国际TNM分期标准:T1:肿瘤浸润黏膜层和黏膜下层,T2:肿瘤浸润至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浆膜层,但未累及周围器官;T4:肿瘤突破浆膜层且累及周围器官;N0:无淋巴结转移,N1:病灶3 cm内存在淋巴结转移,N2:距病灶3 cm以外存在淋巴结转移,N3:存在远处淋巴结转移,M0:无远端转移,M1:有远端转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 体表超声T分期、内镜超声T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 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67.6%和69.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T1准确率分别为54.5%和68.1%、T2准确率分别为52.4%和57.1%、T3准确率分别为77.1%和80.0%、T4准确率分别为86.4%和72.7%,内镜超声T1准确率显著高于体表超声(P<0.05),体表超声T4准确率显著高于内镜超声(P<0.05),但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T2、T3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体表超声T分期、内镜超声T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n)
2.2 体表超声N分期、内镜超声N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 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N分期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82.2%和48.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N0准确率分别为72.0%和92.0%、N1准确率分别为80.0%和48.0%、N2准确率分别为86.7%和30.0%、N3准确率分别为90.0%和25.0%,体表超声在N1、N2、N3分期的准确率均高于内镜超声(P<0.05),但内镜超声N0分期准确率显著高于体表超声(P<0.05),见表2。
表2 体表超声N分期、内镜超声N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n)
2.3 体表超声M分期、内镜超声M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 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M分期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90.0%和29.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M0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28.3%、M1准确率分别为80.0%和30.0%,体表超声M0、M1分期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内镜超声(P<0.05),见表3。
表3 体表超声M分期、内镜超声M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
3 讨 论
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在临床治疗方案中的合理应用。内镜超声主要是通过将超声探头安装在内镜设备上,具有内镜检测和超声扫描双重功效,能够直观观察胃黏膜变化,同时能够通过超声扫描观察病灶浸润深度和周围淋巴结情况,是将内镜检查与超声检查的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式〔5〕。内镜超声能够有效观察到胃壁表面变化,同时能够获得周围脏器的超声图像,能够观察到病灶的浸润深度和浸润范围〔6〕。体表超声作为临床检验常用的一种方法,许多学者对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存在不同的看法〔7〕。早期体表超声对于胃癌的敏感度较低,检出率仅为15%〔8〕,导致该方法在胃癌诊断中应用受到限制,而内镜超声对于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因此,内镜超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胃癌术前分期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体表超声诊断仪的不断发展以及胃显像剂的改良,其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准确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9〕。体表超声具有操作便捷,能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扫描,同时能够对胃周围组织和器官进行扫描,在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内镜超声由于穿透力不足,无法显示超过6 cm范围的淋巴结,导致其在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较低〔10〕。
本次研究说明体表超声和内镜超声在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相差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内镜超声受探头扫描范围的限制,对于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同时无法观察到胃周围组织器官的浸润情况,使得其在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低于体表超声。体表超声除了能扫描患者的胃部情况外,还能够对腹腔、盆腔、肝脏、胰腺等组织和器官进行全方面地扫查,能够提高对远端转移的诊断率,这些都是内镜超声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体表超声和内镜超声在原发性胃癌中均有较好的分期诊断价值,但体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内镜超声,具有准确率高、操作便捷、反复应用且经济实惠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周素芬,尹家保,杨 浩,等.胃充盈超声与超声内镜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前的分期诊断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11):994-6.
2 赵 静,毛树彪,林 蔚,等.超声在老年人空腹时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28(4):370-3.
3 张娟娟.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TNM分期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8):45-7.
4 马建红,郑忠宝.空腹超声对老年浸润性胃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04-6.
5 周柱玉,陈亚青,沈 理,等.多平面三维超声诊断胃癌及术前T分期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6;41(22):2237-9.
6 束宽山,苏昭然,汪全红,等.国际抗癌联盟第7版分期标准下超声内镜检查用于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15;20(3):230-3.
7 王建江,杨勇明,丁丽君,等.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诊断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7(3):254-7.
8 Zhang T,Zheng Z,Liu Y,etal.Overexpression of 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 II alpha(MAT2A) in 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SGC-7901 cells by shRNA-mediated silencing of MAT2A gene〔J〕.Acta Histochemica,2015;115(1):48-55.
9 Monimul Mehboob M,Altaf M,Fettouhi M,etal.Synthesis,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new gold(III)-alkanediamine complexes against gastric,prostate and ovarian cancer cells;crystal structure of 〔Au2(pn)2(Cl)2〕Cl2·H2O〔J〕.Polyhedron,2015;61(1):225-34.
10 Yeo DM,Chung DJ,Cheung DY,etal.Temporal evolution of multidetector CT findings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Correlation with endoscopy〔J〕.Eur J Radiol,2016;83(6):880-5.
〔2017-01-19修回〕
(编辑 李相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No.81560769)
李卫强(1974-),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连 心(197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腹部疾病超声诊断研究。
R735.2
A
1005-9202(2017)11-271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51
1 济源市妇幼保健院 2 宁夏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