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出两项预言的布罗德教授
——援华石油专家略记之五

2017-06-22

石油知识 2017年3期
关键词:布罗德松辽盆地勘探

■ 宫 柯

作出两项预言的布罗德教授
——援华石油专家略记之五

■ 宫 柯

И·О·布罗德(以下简称布罗德)教授在前苏联是颇有名望的石油地质学者,头衔一大串,苏联科学院南方综合地质研究大队队长,莫斯科大学可燃矿物地质地球化学教研室主任,他擅长从宏观上研究和部署大型沉积盆地的总体勘探,撰写的《油气地质学基础》一书是前苏联各大学石油专业的经典教材。

1955年,康世恩率领中国石油考察团访问苏联时就与布罗德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应莫斯科大学之邀,康世恩又来到列宁山,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布罗德教授热情地迎接他,亲自带领参观地质实验室,并签名送给康世恩一本他新近出版的学术著作。布罗德介绍了古勃金的石油地质理论,说正是根据古氏理论发现了第二巴库油区,布罗德教授特别告诉康世恩培养石油人才的特殊重要性。他说:“石油地质家在整个石油勘探开发中起主导作用。试想这过程中哪一步能离开地质理论知识的判断与指导呢?”临别时,康世恩邀请布罗德教授访华,讲授石油地质学。1

1958年,康世恩兑现了邀请布罗德教授访华讲学的承诺。12月20日,身材高大,腰围突出,身穿皮夹卡,脸上挂着慈祥微笑的布罗德教授抵达北京,应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的邀请专程到北京来讲授石油地质学。与布罗德同行的还有他的学术秘书、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克拉符钦柯和前苏联科学石油研究所萨尔吉贤教授。

在北京学术活动期间,布罗德教授谈吐优雅,给人一种容易亲近的学问大师之感。他从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的介绍中大致了解了松辽盆地的勘探进展情况,激发起一定要到勘探的最前沿亲自看看的强烈愿望。康世恩副部长安排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副司长沈晨和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翁文波陪同布罗德教授一行前往长春,开始为期8天带有指导性的考察活动。

布罗德教授是个急性子,他不顾旅途的疲劳,不愿在长春听汇报,一定要去勘探现场。马不停蹄,顶风冒雪乘吉普车赶往登娄库和公主岭两个探区观察地层。

在地质部布钻的杨大城子浅探孔现场,他仔细端详了刚取出来的岩心,兴奋地肯定这里发现了石油运移留下的痕迹。随后又兴冲冲赶到石油工业部32115钻井队正在钻进的松基二井,看到了登楼库构造深部白垩系地层的岩心,他异常激动,凭借熟悉石油地质的眼力,布罗德教授不加思索地断言:

没错,这就是典型的生油层和储油层,石油运移到哪里去了?我现在还不能做出准确的估计,但是可以肯定,跑不出松辽盆地。2

考察的结果让布罗德教授非常满意,返回长春的一路上他谈笑风生,不停地夸奖中国的同行:“我想做的结论你们都做了,我们的看法一致,我太高兴了,让我们美餐一顿吧,你们的工作成绩值得庆贺!”

12月26日,在长春布罗德教授参加了松辽盆地地层会议,他的助手克拉符钦柯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当晚举行了的招待宴会,中苏双方的地质学者频频碰杯,布罗德教授特别喜欢喝中国的茅台酒,三杯下肚红光满面,情绪高涨,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他说:

中国同志给我看了松辽平原的资料,虽然只是部分资料,确切地说只是打的两口基准井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可以说明在松辽平原可以发现很好的油田,就是说在白垩系地层中可以发现很好的油田。3

过了一会儿,布罗德教授又说:“不过这个结论还不能下的太早,如果有条件我还想到空中去观察整个盆地,你们中国不是有句名言站得高看得远吗,要是有架飞机就好了。”

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在场的领导,当即决定马上和沈阳军区空军联系,请求派飞机协助石油勘探。

第二天上午,一架小型运输机停在长春飞机场的跑道上,由于承载的能力有限只允许几名技术干部和翻译陪同布罗德教授到天空中去观察整个松辽盆地。石油工业部松辽石油勘探局的地质师杨继良因为承担最后一口基准井的设计任务,特别批准他上了这架飞机。

隆冬的季节,嗍风萧瑟,地面上四野覆盖着积雪,而天空却是万里无云,能见度可达十几公里,在腾空而起的飞机上俯瞰大地村庄河流处处清晰。飞机很快爬升到水平飞行的高度,开始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航线飞行,起初布罗德教授沉默不语,睁大双眼透过舷窗盯着大地沉思。同行的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大多数是第一次乘飞机,剧烈的噪音和上下颠簸让他们兴奋的表情之中略显出有些紧张的神情。谁也不清楚布罗德教授在看什么,想什么。大家一起把头颅聚到飞机的舷窗附近,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向下张望。

飞机以巡航的速度围着松辽盆地转了一圈,布罗德教授陡然来了精神,他招呼机上的中国同行们往他手指的下方看,大声地呼喊,连比画带说:

看见没有,中央是个大长垣,南部是构造群,山前带多清晰,还有典型的冲积平原。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大型自流盆地,周围边山供给水,油气可在其中运移聚积成藏,我可以肯定这是个大的含油气区。4

布罗德教授的这个结论像一支足量的兴奋剂,立刻使急切盼望发现大油田的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高兴得相互握手拥抱,如果不是在飞机上肯定会手舞足蹈雀跃欢呼。

飞机落了地,走出机舱的布罗德教授拍着胸脯说:“我可以向你们保证,这次飞行所看到的成果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在松辽盆地通过你们的工作一定能够找到好的油田,请相信我的结论不会错。”

1958年布罗德教授(左)在石油工业部做报告,李国玉(右)担任翻译

布罗德教授在松辽盆地的考察虽然只有短短的8天时间,但是他给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鼓舞是巨大的。临行前在长春报告会上布罗德教授指着松辽盆地地质图,谈了大同镇、钓鱼台、长春岭、登娄库、扶余等构造适合工业钻探和打基准井的建议。依据苏联对大型盆地的勘探经验,针对松辽盆地下一步如何进行深入勘探,布罗德用手势在地质图上比画着说:“横穿盆地要做四条区域大剖面,自北向南掌握地层情况。在四条大剖面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地震、重磁力,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的综合勘察,配合浅钻孔和基准井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选择一批局部构造进行详探,尽快打井,试出工业性油流。”

回到北京之后,布罗德教授向石油工业部提交了1959年松辽含油气区勘探工作总体设计纲要,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康世恩听取了他的考察情况报告,布罗德教授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全部被采纳。中国石油工业部1959年对松辽盆地的勘探部署参照布罗德教授提出的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布罗德教授临回国的时候,指示他的助手克拉符钦柯副博士留下来继续协助工作。文献上记载:1959年的2月7日到23日,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克拉符钦柯完成了《松辽盆地地质构造和油气勘探报告》,编制了松辽盆地大地构造图和含油气远景分布图,还做了“含油气比较性评价方法”的学术报告。

1959年布罗德教授(左2)与康世恩(右1)交谈对四川盆地和松辽盆地的勘探建议

1959年4月,松辽盆地决定性的基准探井——松基三在高台子构造上开钻。7月份钻进到1461米的深度上,果然发现了油层,验证了布罗德教授预言的科学性。

布罗德教授来华讲学期间,正值四川石油勘探高潮迭起,三口探井见到高产油流,后来又无影无踪,令人匪夷所思的时候,在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司长唐克的陪同下,布罗德教授于1959年1月4—29日来到四川探区进行考察。他看了钻井取得的岩心和试油井录取的资料后,认为探井初期喷势猛,产量递减速度快,并且井与井之间的产量差异大,不是一个好兆头,初步判定是钻遇了裂缝性油气藏。现场考察后,布罗德教授在南充的一个礼堂做了长达7个小时的学术报告,阐述他的见解。

猜你喜欢

布罗德松辽盆地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四方台组铀成矿条件分析
勘探石油
相关矩阵和熵值算法在松辽盆地元素录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布罗德的“背叛”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布罗德的“背叛”
布罗德的“背叛”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油田特低渗透储层裂缝识别及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