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意象绘画体系的卓然回归

2017-06-22林木

美术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优秀奖工笔工笔画

林木

王锦霞是注定要让画坛为之关注的一位卓然不群的画家。

硕士研究生毕业找到一高校工作,然这位刚涉世事一心画画的年轻人,居然会嫌高校虚假作戏影响创作,毅然辞职做职业画家。仅此一举,她的卓然不群算是初现端倪。

辞掉高校教职求学北京后的王锦霞,在短短几年中一口气取得如下成绩:2011年作品《踏歌》与那玉成合作获第七届少数民族百花奖作品展金奖,《春天的祝福》获第八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12年《青春》获第三届全国线描展优秀奖。2013年《梅葛舞者》获首届中国画学会学术展优秀奖。2014年中国画《亚鲁王·东郎儿女》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选拔展贵州省美术大展金奖。2015年中国画作品《醉苗乡之板凳舞》获“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中国画作品《醉苗乡之板凳舞》获贵州省中国画学术作品展一等奖……这期间,她还攻读了天津大学博士学位,凭能力考进了贵州省画院。年纪轻轻毕业没几年的女画家有如此收获,其潜力自然不可小觑!

这位年轻画家尽管一心作画,却有着只在前辈画家那里才易有的长处,即关注和研究绘画理论。读博期间,她的一本专著《中国意象绘画体系中的工笔画》已经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而与工笔与意象研究相关的论文、作品也相继在《国画家》《美术》《美术观察》《建筑与文化》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对王锦霞来说,这些理论性研究决非纯理论的探讨,而是立足于自身绘画实践的对民族传统深层体系的探索。因为立足于民族绘画体系,她摆脱了时下工笔画与写意精神关系纠缠的时髦论调,而深入于写意精神之所出的意象深层体系中探寻今天工笔画再发展的思路。亦如在《美术》2015年第8期论文《工笔画的意象特质与当代变革思路》所示那样,如何既保留工笔画的特质,又能有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多种变革思路,王锦霞想得比常规思路多得多。

当然,所有这些个性,这些研究,对作为画家身份的王锦霞来说,都得落实到绘画创作上。在美术创作方面,这位视绘画创作为生命的女画家本有着学院派训练的坚实的造型能力。她钟情于工笔人物画,可以自如地处理单个人像,亦可以处理复杂群像中人与人之间的顾盼呼应。她笔下的人物都源自现场的感悟和现场的写生,无数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致其创作的苗族、侗族等人物形象自然生动、个性鲜明、和谐随意。在线描上,王锦霞亦有着极强的基本功。她的线描顿挫行止,起收照应,流畅优美,富于节奏、韵律与线条自身的质感与美感。画面的肌理与设色处理,亦与线形相呼映称。如果这些工笔人物画基本技法的完美与到位,的确是王锦霞在近年来创作中屡屡获奖小有成就的保证的话,那么,她把工笔人物画纳入中国意象绘画体系的理论性研究,和由此作出的工笔画意象变革思路的探索,则使她的工笔画逐渐地超越现实,在不似之似,恍兮惚兮的变形、夸张、强化、虚拟与象征意味中,王锦霞的工笔人物画走上了回归中国意象艺术本质的探索之路。这种有价值的探索,我们已经可以在她的近期创作《亚鲁王·东郎儿女系列》和《醉苗乡之板凳舞》上寻其端倪。两幅画以贵州地区古老的历史人物和苗族村寨民族歌舞为题材,人物形象在变形与传神的意味中,通過一种朦胧迷离似是而非的环境处理,形成一种超现实的神圣宗教般神秘意象。这或许是她联系自己理论研究的一种新的艺术实践的开端。王锦霞艺术之卓然不群于此又可为证。

生于江苏镇江,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学会会员,贵州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工笔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博士生。现任职于贵州画院。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发表在《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等刊物。

猜你喜欢

优秀奖工笔工笔画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李文慧作品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首届中国·潇湘法治微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