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
2017-06-22刘鹏
刘鹏
(金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制动机分厂,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深化改革,对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既是契机,也是挑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办法是过程方法(流程再造或优化),而对生产管理来说还需要继续具体化、模式化,从而实现管理思维透明化、简单化,以便沟通、记忆、学习,最终提高企业执行力。本文主要针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提出了促进生产计划有效实施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ERP;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计划;问题分析;提升对策
前言:
在市场环境变化、科技飞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的促进下,现代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更加突出。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充分综合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决策、计划、控制、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管理平台。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计划管理将ERP 系统中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连接成有机整体,在推动生产计划目标落地方面起着承上启下、连通内外的作用,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某轨道装备企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充分优化内部资源,调整生产管理思路,挖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管理手段,通过引进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管理工具,大力推进生产管理创新活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
一、企业生产管理现状
生产计划即编制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技术准备计划等。生产计划工作是整个生产管理中的核心工作,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内部运营管理应该围绕生产计划来进行,各部门、各车间围绕生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内外部信息,如原材料、生产能力、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工艺、客户交货期、物料采购周期等,科学编制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传统的计划组织方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需要。
生产管理(Production Management)主要包括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或引伸为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协调三方面,对企业生产系统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等工作,完成企业目标,最大限度地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
目前企业生产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计划管理滞后,管控能力有限。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产品类型多元化,产品技术水平不一,企业市场订单和生产任务均具不可预知和随机性,合同期限和合同产品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面对不确定合同,整个生产系统经常处于应急的状态,材料配件采购不及时就可能造成延期交货,计划执行时采购部门存在仓促采购情况,且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能力有限。计划管理人员下达任务后,只能被动对宏观的生产节点进行监督与控制,而对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缺乏直接管控能力,且生产部门与计划管理部门信息渠道有限,计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详细的生产情况,经常造成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原定计划节点脱节,合同拖期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公司整体经营计划控制乏力。
2.计划管控脱节,生产秩序混乱。关于计划制定,一方面销售研发部门在提出自主任务采购计划时,流动资金占用过多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生产制造部门则希望订单种类单一且交货期长,造成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冲突;另一方面计划制定过程对生产设备的产能评估不足,不合理生产计划安排通常导致库存物资积压较高,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企业运作成本高。计划制定和管控脱节严重,从企业经营战略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生产计划能力不足。计划考虑不充分,缺少替代计划,造成生产计划拖期现象时有发生,生产计划粗放的特点比较明显,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在客户中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企业声誉。
3.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技术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目前,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虽初步实现了物资管理和销售(合同管理)功能,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出入库管理模块尚未纳入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二、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提升对策
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是:生产计划合理、均衡,库存管理优化,设备利用充分,质量管理全面,成本控制有效,财务分析及时等,满足产品的品种、质量、产量、成本和交货期等各项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实现科研生产管理顺畅需求,必须在项目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提高科研生产计划管理水平。提升对策如下:
1、构建以用户为导向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在计划期内合理安排投料及生产,使设备利用率、库存周转率、人工效率实现最大化。通过构建生产计划管理体系实现二级生产计划、四级计划平衡。其中,二级生产计划是公司级生产计划、车间级生产计划;四级计划平衡是公司级计划平衡、车间级计划平衡、工段级计划平衡、班组级计划平衡。充分地平衡计划是一个优质生产计划下达的前提,通过四级平衡,充分挖掘和释放产能,使人力、设备、物料的使用率达到饱和。
2、管理理论创新,深化管理内涵。生产计划管理理论包括传统的生产计划管理理论,约束理论、准时生产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对生产计划进行指导。以约束理论实施管理监控,通过瓶颈识别准确关注生产能力、资源安排和现场控制,充分追求零库存或者库存最小化,寻求需求和能力的最佳结合,使系统产销率最大。以此为基础建立企业科研生产计划管理集成模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3、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程序化。重点集成销售模块(包括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出入库(包括发货管理)模块等模块,建立覆盖各业务流程的生产计划管理大系统大数据,推进完善计划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建立科研生产项目信息数据库,并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现有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中计划管理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数据分散情况,最大效率的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将实施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提质增效上,将计划管理与质量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工艺文件管理紧密结合,打造多项目基层管理平台。通过计划管理工作程序化,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三、总结
本文结合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现状,提出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改进对策,对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计劃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实现以用户为导向、管理理论创新和计划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方面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为生产一线排忧解难,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努力为一线提供科学性服务,以实现稳定、持续、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刘木刚.生产计划于经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
[2]李原草.浅析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J].时代金融,2016,12
[3]张体勋.纺织企业管理240问[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