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措并举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6-22王子华江苏省丰县县委副书记
王子华/江苏省丰县县委副书记
四措并举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子华/江苏省丰县县委副书记
江苏省丰县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以建设全国特色现代农业强县为总目标,着力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三农”各项工作不断进步,“粮果菌菜奶”五大主导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2016年,粮食总产实现6.17亿公斤,果品总产量稳定在60万吨,食用菌产量110万吨,蔬菜产值达70亿元,奶牛存栏突破万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丰县白酥梨”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66个,家庭农场发展到746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6元,比上年增长9.1%。丰县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确立四大重点发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全面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强县。
一、以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示范区和湖西片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1、优化农业区域结构。重点推进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示范区和湖西片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两大板块建设,同步推动12个农业园区提档升级,示范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示范区重点围绕果业发展做文章。加快10个高效苹果、梨示范基地建设,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同步进行老果园的景观化改造,拓展功能,提升档次和效益;发展樱桃、猕猴桃等新优品种,建成一批时令鲜果休闲采摘区。提高果品综合加工能力,发展观光旅游、文化娱乐、颐养健身、电商园区等项目,将黄河故道板块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湖西片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做文章。重点发展洋葱、大蒜、食用菌、生态养殖、优质稻米等优势产业,着力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项目,招引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设一批城市外延农产品生产基地。
2、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加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力度,建成一批粮食高产生产基地,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确保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5.5亿公斤以上。大力推广矮砧密植苹果等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全县果树拓植1.6万亩,优质果率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提档升级,扩大种植规模,毛木耳年生产能力达到4.5亿袋。稳定出口创汇蔬菜面积在65万亩左右。提高畜牧业生态规模化发展水平,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
3、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打造百亿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大力发展粮食、果蔬、食用菌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开展秸秆、果蔬皮渣、畜禽骨血等副产物梯次加工和全值高值利用。推进板皮、地板、木楼梯、家具等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木制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大对大沙河集团、佳合鸭业、宁兴食品、江苏君乐宝等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培育,确保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
4、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实施,充分激励和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创牌发展积极性。突出做好“丰县苹果”的整体形象包装设计和宣传推广,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构建以“丰县苹果”公用品牌为龙头、“大沙河” “鑫凯宇” “好七”等企业品牌为主体的丰县苹果品牌体系,带动“丰县白酥梨” “丰县牛蒡” “丰县山药”等一系列丰县农产品品牌建设。
二、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为抓手,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绿美村庄彩化工程” “大沙河彩叶林带建设工程”“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 “农田林网更新完善工程” “中幼林抚育工程”“经济林拓殖工程” “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示范单位创建工程”等七大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造林2.1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4万亩;实施30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其中1个村达到省级生态示范村标准,29个村达到省级绿化示范村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2%。推广工程处理、生物处理和农牧结合等多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方式,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3%。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基地和投入品源头监管。突出抓好“一控两减三基本”措施落实,力争建成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3、提升物质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加强粮食烘干中心建设,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协同发展,建设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点。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强化科技平台投入,加大对徐州市果树研究所、丰县果树试验站、蔬菜研究所、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科技研发主体的引导和扶持,扩大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华果都网和“12316”为农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业科技专家与经营主体信息互联互通。
4、继续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
围绕“特色农业走廊、绿色生态走廊、历史文化走廊、旅游观光走廊”的定位,继续实施年度总投资5.6亿元的八大类17项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4公里,实施大沙河沿河公路二期工程9.6公里;完成华山闸至夹河闸两岸绿化及园路铺设、梅花山绿化工程;加快推进“一区三园一站”建设,形成4万亩以上规模连片高标准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完善黄河故道大沙河湿地公园、宝庆寺、瑶盛文化园等旅游观光项目,打造全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示范区。
三、以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突破,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1、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发放到户。积极推行“实物计租、货币兑现”的土地租金定价机制,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进场交易、规范操作。统筹推进土地“三权分置”省级试点项目,选定10个村探索实践“家庭农场制” “股份合作制” “专业合作制” “购买服务制”及“农业共营制”等多种实现形式,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2、实施新型经营体系培育工程。
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土地托管” “联耕联种” “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示范点,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集中,新增适度规模经营3万亩。制订《关于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开展示范创建,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示范社100家,培育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加快培育各种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和节本增效。
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杏花村葡萄自摘园
做好资源性资产确权、经营性资产量化、非经营性资产管护等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各镇(街道)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力争全县全年交易量突破1亿元。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资产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每镇(街道)新建1个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推动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有效保障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和收益权利。
4、进一步探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支持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普惠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小微企业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绿色发展的支持,推广“富农贷”金融创新产品,通过财政资金增信带动金融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无抵押贷款,切实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持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种植业承保面积不低于种植业统计面积的90%,高效农业占比不低于55%,果品保险承保面积全覆盖,农业保险签单保费力争突破1亿元。
四、以培育新型业态和推进扶贫开发为统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1、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突出汉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村庄和精品线路。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资本创办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合作社、企业。做强果业休闲旅游,围绕四条精品观光带,集中建设10个以上农家乐集聚村、赏花观果自摘园和休闲农业园区,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农民就地就业,努力打响“生态林果之都” “特色农业胜地” “汉风道韵之乡”三大休闲观光农业品牌,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突出市场和资源双轮驱动,促进“互联网+农村”深度融合。积极推广李大楼“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单品电商平台。加快12个镇级服务站提档升级和村级电商服务点的开设速度,做到村村电商通。逐步完善大沙河集团电商物流中心功能,完成集团仓储2期建设,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省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提升淘宝“丰县馆”、天猫“大沙河旗舰店”档次,成为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基地。推进涉农电商集聚发展,实施“1+N”电商园区建设工程,建成电动车电商产业园、木业电商产业园和食用菌电商产业园等一批主导产业电商园区,培育2个省级乡镇电子商务产业园、示范镇(村)或示范企业。
3、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农村妇女创业创新培训,年内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依托县大学生创业园、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区等园区及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建设一批特色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把县大学生创业园建成市级众创空间。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机制,采取政府购岗托底安置和鼓励企业吸纳相结合的方式帮扶实现就业。
4、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
健全帮扶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全面选派驻村(社区)第一书记的常态长效挂钩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推进帮扶措施进村入户。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支持低收入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和传统手工业,扶持发展电动车产业等带动能力强、容纳就业人口多的特色工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提升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政府引导、后方单位帮扶、社会力量参与、金融服务创新、购买服务性或生产性物业等多种途径,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盘活村集体资产,增加资产性收入。鼓励有条件的经济薄弱村开展整村搬迁集中居住,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康居式扶贫模式。引导经济薄弱村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合作社和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抓好24个新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确保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加快实施基本民生保障“六个全覆盖”。重点强化低保兜底保障作用,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将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民政医疗救助范围。全额代缴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参保费用,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补偿标准。实施医疗救助和大病特困户社会再救助,减轻大病贫困户医疗负担。实现湖西片区扶贫开发新突破。突出资源聚集,将扶贫工作重心、政策重点、资源力量向湖西片区倾斜,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交通网络畅通、土地开发治理、产业培育、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八项工程”,全力推进湖西片区2017年总投资16.25亿元的74个整体帮扶项目实施,确保片区1.5万低收入人口脱贫、8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