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业信息化发展观察
2017-06-22俞广建孙振军李跃文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委员会
俞广建 孙振军 李跃文/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委员会
苏州农业信息化发展观察
俞广建 孙振军 李跃文/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为契机,以深入实施农业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农业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市农业智能化生产、现代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三大基础建设,夯实“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加强农村信息基础建设。积极实施网络宽带进村入户工程,农村网络宽带上网率超过30%;积极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95%;积极实施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到镇、村,基层党员干部应用网络参与教育的到位率达到100%。
2、加强两级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从2014年起,苏州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市级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经过三年努力,已初步构建了集服务、管理、应用、办公、展示于一体的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并支持和推动县(市、区)二级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常熟市的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昆山市的渔业管理信息系统、吴江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和相城区智慧农业信息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
3、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了苏州市智慧农业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池塘流水生态养殖系统;与上海、浙江进行物联网技术对接,成立了阿里巴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兴农常熟科创中心;根据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全国首家智慧农业学院。
二、立足三大产业转型,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
围绕粮油、园艺、养殖三个产业的转型发展,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着力探索物联网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实现途径。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智能化规模设施种养基地51个,应用物联网面积4.3万亩,占规模化设施种养总量的比例达到24%。
1、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稻麦种植上的应用,实现实时传感、辅助决策、精确施肥。吴江同里、张家港永联等地凭借高空卫星遥感、空中无人机、地面农田传感网和便携式作物监测仪等,实时获取在田稻麦生长信息和农田环境信息,并依托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应用手机或电脑终端动态调控作物追肥方案,为种植大户提供量化管理建议,实施精量施肥。吴江同里稻麦智慧管理技术应用后,亩均节氮5.2%左右,增产5%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园艺生产上的应用,实现远程控制、水肥一体、智能管理。智慧方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城区漕湖农发生物农业有限公司、张家港善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熟滨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均新开发应用了基于物联网的蔬菜智能化种植系统,实现了蔬菜育苗、种植全过程的精准化管理。
3、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养殖上的应用,实现在线监测、远程诊断、降本增效。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应用环境调控、定量投喂、疫情监测等精准化控制系统,提升了畜禽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水平。在多个现代渔业园区内建成水体溶解氧智能控制、养殖尾水实时监测、饲料自动精准投喂和鱼类病害远程诊断系统,为改善水产品养殖环境、有效防控鱼病起到了积极作用。苏州申航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引进示范“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2016年投资700万元推广池塘智能化生态养殖技术320亩,该养殖模式实现了流水养殖的生态化、生产管理的智能化、质量安全的标准化和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可节省90%的渔药,亩均产量比常规养殖增加60%左右,亩均产值和利润分别可达23000元和5000元。目前,该项技术已输出推广到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
三、围绕三大能力提升,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监管环节的应用
1、农业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有效提升。在“四个百万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完成了“农业数据资源中心(一期)”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启动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对分散的农业各产业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形成了农业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生猪、小麦赤霉病等三个辅助决策系统,绘制了畜牧业一张图。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有效提升。开发完成了“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二期,并投入使用,依托全市66个涉农乡镇(街道)、70个现代农业园区和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室,实现了地产农产品的“去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3、行业规范化精准化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完成了“农业行政移动执法系统”二期的开发,大大提升了市、市(区)二级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完善了森林防火监控平台,更有效地保护了林业资源;完善了“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了生猪定点屠宰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路检站和品牌肉经销企业的视频监控,有效增强了动物卫生精准化监管能力。
四、运用三大关键抓手,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营销环节的应用
积极适应 “互联网+”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着力推进地产优质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苏州永联现代粮食生产基地控制系统
1、扶持涌现了一批网上营销模式。涌现了社区智慧微菜场模式,该模式由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立足于家庭生鲜农产品供应的B2C、O2O模式,通过在社区设立农产品直投智能冷藏柜,为苏州、上海和无锡1000多个社区、82万户家庭提供生鲜农产品配送服务,有效解决了生鲜农产品便捷化进家庭“最后一公里”这一大难题;涌现了农副产品配送营销模式,典型案例为吴江三港、骏瑞、江澜等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它们自建基地、自检产品、冷链物流、全程监控,通过网上订单,每天为全市近200所中小学校、近18万中小学生配送45吨左右农产品和21万吨畜水产品以及其他副食品,实现了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涌现了休闲观光农业网上营销模式,典型案例包括张家港金麦穗等农业企业和吴中区东西山等地,它们通过微信、网站等渠道,积极推介休闲观光农业场所和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吸引众多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居民节假日前去采摘与观光,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涌现了利用网络平台自产自销农产品模式,如吴中区东山等地农户依托网站和电商平台等,自产自销本地枇杷、杨梅、茶叶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前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农户超过570家,农产品电商产值达到1.3亿多元。
2、主动搭建了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市农委牵头开发了“苏州市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将地产优质农产品进行整合并在网上展示、宣传与销售,实现了地产优质农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吴中区东山镇出台扶持奖励政策,投入3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为电商户提供产品品牌、标准、包装、培训等服务,为运营商提供物流、仓储、冷链配送等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线下体验展示、活动场所,目前已招商入驻72家电商企业、顺丰等3家品牌物流配送企业、苏州银行等3家金融服务企业和苏宁易购等3家电商专业服务团队,吸引大学生创客150多人,有效解决了新型农民在创业创新发展中信息闭塞、规模和资源分散、专业技术缺乏、运营成本高、融资渠道难等难点和痛点问题,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出资组建的苏州市汇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挂牌营业,将市级以上农业企业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整合、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品销售难问题。积极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驻“苏宁易购”,推动常熟市和吴中区先后组建了“常熟特产馆”和“吴中太湖特产馆”,两个馆上架产品近40个品牌200余款产品。
3、培育发展了一批网上销售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先后打造了“淘豆”、食行生鲜、家易乐、天天鲜、口水娃、阳澄湖大闸蟹等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品牌,培育了18家省、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单位,涌现了相城区消泾村、吴中区秉常村等27个农产品电子商务“淘宝村”,2016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额超过26亿元,其中吴中区优尔食品有限公司网上销售额接近4亿元。
五、开辟三大信息渠道,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为农服务环节的应用
从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涉农信息需求出发,积极拓展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成效。
1、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作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作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作为创新农业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常熟市被列为部、省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和2016年9月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在苏州召开这一契机,加强组织,强化推进,找准定位,规范建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统一建设了165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社),2016年累计接听“12316”为农服务咨询电话3100多个,发送“12316”为农惠农短信40多万条,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近1.5亿元,参与培训体验服务农户达7000余人次。
2、积极创办为农特色栏目。各地主动强化与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开办和创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农业宣传栏目和宣传阵地。常熟市的《农时五分钟》每周一期,已坚持了近三十年,创出了品牌,其《农林专家进直播室》栏目也深受广大农民喜爱;昆山市在电视台开设的《都市田园》节目,安排优势力量采风组稿,节目质量高,覆盖面广,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户好评;太仓市通过社保开通的视频培训系统,让农民随时点播农业科教片,获取种养新技术和新知识。
3、积极开辟公益为民平台。借助有线电视技术与普及优势,市农委启动了“乐惠农业”栏目建设,将“三农”政策、农业技术、科普养生、休闲观光等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电视送到城乡居民家中,实现了公益服务上线、涉农信息共享。吴江、吴中、相城等地积极借助有线电视技术优势,相继建成了智慧太平、智慧东山、物华潦里等信息为农服务平台,将农民所需的农村政策、农业技术、医疗保险、金融服务、费用交纳等服务通过家用电视直接送到当地农户手上。吴江区还探索打造了“农情万家”平台,开辟了线上培训服务栏目,近1600户农户通过这个平台体验到了生产、生活带来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