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石灰土底基层施工技术研究

2017-06-22刘俊才

科学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

刘俊才

摘 要 本文主要对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并探讨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为具体施工操作提供积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公路工程;石灰土底基层;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8-0049-02

在公路工程使用的过程中,石灰土是常用的施工材料,主要是在天然土中掺入石灰、水等材料。石灰材料中含有的钙镁离子与外界接触,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进而改善原有土质,在提高底基层水稳性能及强度方面发挥中重要作用,公路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在具体的施工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可能会出现起皮、翻浆等问题,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充分掌握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的技术要求,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设计方案,为后期施工提供积极的指导。

1 工程案例

某公路工程标段的长度为35.3km,并设置双向立交式匝道。其中正线部分的路面结构中,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为20cm,石灰土底基层40cm。匝道部分的石灰土底基层厚度为35cm。经由技术人员对施工路段地质情况的勘测,合同段土层中的含水量达到16%~22%,不利于土层压实的施工。根据地质条件的要求,石灰稳定土中石灰掺量比例在12%,压实方的总量在40万m3左右。压实厚度在180mm以内时采用单层施工的方式,超过180mm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层施工。通过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以此为依据组织施工部署,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施工效率。

2 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工艺分析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 施工机械及材料准备

在石灰土底基层中所需要机械设备主要有压路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应根据实际工程量及地质条件要求确定所需设备的规格和数量。待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由专门操作人员调试设备各项参数,确保在施工中能够顺利进行。同时预先做好维护工作,避免出现机械故障。

其次是对于施工材料的准备,石灰土是指在自然土中按照相应的比例掺入石灰、水以及集料,将其作为底基层摊铺的材料。所选择土料以粘性土为主,塑性指数控制在10~20之间。土料在投入使用之前进行检验,若存在塑性较大的粘性土,应采取粉碎处理的措施,粒径控制在15mm以内,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应在10%以内。所需石灰材料中的钙镁离子应满足施工要求。在混合料中的灰剂量不同,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也会有所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2.1.2 施工现场处理

在施工开始之前,应按照规定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处理,将表层的碎石、杂物等清理干净,保证工作面的平整程度,回填坑洼部分。若下承层存在起皮或者泛浆的现象应采取处理措施,并适当洒水保持下承层湿润。随后碾压下承层,保证其压实程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待施工现场处理完毕之后,测量下承層各项施工参数,恢复中线及坡脚线,在路床边缘预埋工作桩,桩体间距在10m左右,在工作桩上标记灰土高度,确保后期施工顺利进行。

2.2 试验段施工

在正式施工之前,需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取试验段施工。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特征的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施工中所需的各项参数,为后期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试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具体分析问题出现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2.3 备土及卸灰

在原土使用前需采取过筛处理的措施,确保土料的塑性指标满足施工的要求。随后将其均匀摊铺至下承层表面,根据试验路段得出的参数确定原土摊铺的厚度及宽度。采用推土机进行初步整平,并按照规定标准设置路拱。待石灰材料运送至施工现场之后,计算出石灰土摊铺的面积,并以此为依据打设方格,将石灰材料卸至方格内。若在施工中采用的是生石灰材料,在使用之前还需要经过充分消解。卸载完成的石灰土材料应摊铺均匀,在边缘或角落等机械施工不到位的地方,由施工人员摊铺平整。

2.4 石灰土拌和

在拌和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的深度宜深入下承层5mm~10mm,以提高上下层之间的粘结能力。保证石灰土拌和的均匀性,避免在底部存在素土夹层。拌和机运行时由专人检查拌和质量,每隔5m开挖基层,检测石灰土拌和的质量,若存在拌和深度不达标或者搅拌不均匀的现象,需要采取重新拌和措施。若拌和的程度过深,将会影响灰剂量的数值,因此需要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严格控制石灰土拌和的深度。拌和施工时应注重含水量的检测工作,拌和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1~2%左右,洒水车工作范围超过拌和施工范围2m左右,保证整个工作面的湿润程度。

2.5 整型压实施工

待确保混合料拌和的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之后,采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工作面表层。在初步整平的路段上可进行一次快速碾压,找出表层潜在的不平整部位。在轮迹低洼处的表层,用齿耙在5cm以上的部位耙松,并用回填混合料,保证工作面的平整程度。在回填部分再次整平,将多余的混合料清理出去,禁止出现薄层补贴的问题。

3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质量检测工作

为了保证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的质量,尽量减少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质量检测工作。施工单位应根据公路工程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完成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每个环节施工完成之后,都需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检测,若在检测时发现质量不达标的部分,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尤其是加强石灰土底基层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确保基层的压实度、弯沉值等相关的指标满足公路工程的通行需求。其质量验收标准如表2所示。同时还应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难点,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充分掌握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的技术标准,不断规范施工行为,从整体上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石灰土摊铺及拌和质量控制

消解后的石灰应保证湿润,防止出现扬尘现象。在石灰土摊铺的过程中,应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确定摊铺的厚度,确保石灰土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拌和时如果在底基层存在障碍物,应将转子提起并清除障碍后才能继续施工。此外施工人员在摊铺时应做好保护措施,避免被灼伤。拌和深度及含水量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对此加以严格控制。实时监测拌和过程中的含水量,将其控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拌和作业完成后需检测混合料的的灰剂量,实测值与设计要求的误差不应超过1.5%。

3.3 碾压施工质量控制

在路面两侧部分施工时,宜适当多碾压几遍,提高基层的压实程度。在碾压的过程中若出现弹簧或者起皮的现象,应经过重新拌和之后再次进行碾压。一般情况下,在压实作业完成后,需再次整平并进行养护,根据施工环境中的温度确定养生时间,在养生的过程中应定期洒水,保证基层的湿润程度,做好交通管制工作。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石灰土底基层施工工艺的研究,分析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公路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石灰土底基层具有良好的刚度以及水稳性能,在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施工操作时,应充分石灰土底基层的操作规范,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从整体上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在清,李英豪.浅谈某高速公路石灰土底基层路拌法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1,30(17):90-91.

[2]赵珊,赵毛飞.农村公路石灰土基层施工技术及路面裂缝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43-144.

猜你喜欢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
各阶段造价控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中的水泥比对试验
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投资快速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