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准确还原历史”导写

2017-06-22程必荣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事变抗日战争敬畏

程必荣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2月,中小学师生都迎来了新学期。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中已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将“8年抗战”全部修改为“14年抗战”。

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敬畏历史、尊重历史,教材将“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更准确地还原了一段完整的民族抗战记忆。

新学期开学,语文、历史等教材中的“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成为家长和学生热议的话题。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可以采用追问法,由果溯因追问,即为什么教材要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因为敬畏历史,能更准确地还原一段完整的民族抗战历史;再追问,为什么要准确还原一段完整的民族抗战历史——因为不忘却那段历史,是对无数抗战先辈的告慰与尊重,是为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更好地开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断地追问、发散,就可以打开思路,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例文

准确还原完整的民族抗战历史

□黄斐然

为什么教材要将“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呢?因为这样的修改才能系统、准确、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貫通的整体,体现了对那段沉重历史的敬畏感。可以说,这样的修改是为准确还原那一段完整的民族抗战历史,让我们年轻一代牢记国耻,吸取历史的惨痛教训。

敬畏历史,就是尊重历史。纵观史实,14年抗战是一个连贯的、发展的历史过程。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无论在侵略的具体目标、政策、步骤和手段上如何变化,但其实现先征服“满蒙”,再侵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政策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改变,其侵华战争由局部侵略扩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恶步伐始终没有停止。

而中国抗战的第一枪就是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打响的。“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9月19日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发表抗日宣言,积极部署抵抗。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应该说,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而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确立“14年抗战”概念,无疑有利于在后代中全面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事实。

由此观之,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是后八年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则是局部抗战的延续和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教材修改确立为“14年抗战”概念,不仅肯定了前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而且准确还原了前6年局部抗战和后8年全面抗战共14年抗战的全过程,还原了一段完整的民族抗战记忆,这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段历史,中国人民永远不会也不能忘记。将“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更准确地还原了那一段完整的民族抗战记忆,是对中国抗战历史予以正本清源,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实在令人欣慰!

评点

文章紧紧围绕“准确还原完整的民族抗战记忆”这一论点,先简明扼要分析材料,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然后从敬畏历史、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用详实的历史事例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最后再次点题强调中心观点——将“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更准确地还原了那一段完整的民族抗战记忆,是对中国抗战历史予以正本清源,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实在令人欣慰。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事变抗日战争敬畏
一些敬畏
好事变“坏”事
敬畏先烈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敬畏 果决 笃信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
从『九·二二』锄奸到『八·三』事变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九一八”事变真相